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绿色学校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专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专题列表 > 绿色学校 > 绿色活动

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反思

来源:原创  发布人:殷维红  发布时间:2012-09-12  浏览次数:
                                        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反思

公民教育活动有它自身的操作流程和基本规范。我们认真学习相关知识,熟悉操作过程,并听取了专家的建议,从而为顺利开展活动提供了理论指导。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做好了两件事:

一是确定参加对象。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较大层面学生参与的教育活动,我们对学生做了充分的发动工作,使每一个学生都了解活动的意义并积极参与其中。

二是确定活动主题。首先调查地方社区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学生发出倡议,帮助学生了解了相关的公共政策及公共问题的范围后,要求每个学生花一周时间观察思考,并到自己所在社区进行实地调查,从而提出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一个公共问题。而后将这些问题收上来进行汇总。其次,选择研究的公共问题。经过两轮筛选,从学生提出的多个公共问题中选出1个更有价值、易于操作、得票较高的课题作为全班的研究课题。

三是明确成员分工。确定了研究课题之后,学生马上开始开展活动。首先,学生进行分组,明确分工。在大家商量讨论下,他们分成了“实地考察”“采访居民”“采访政府”“媒体资料收集”“图片采集”等小组。其次,他们按组交流讨论,商量各自行动所需要做的事情,而后开展行动,收集一系列需要的资料。

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是社会性教育实践,需要学生走出校门走出书本,走向社区走进社会。同学们在老师和家长的组织下,走进社区开展调查和采访活动,掌握了丰富的资料,也使他们对“光污染’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扎实的实践活动,开阔了学生眼界,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积累了大量资料。在分析政策的过程中,同学们或同伴合作,或寻求师长的帮助,在分析现有规范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在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产生了这样一些认识:

1、纳入计划。从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理念和活动方式来看,都与学校德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是一致的,学校应将其纳入德育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这样既可以拓宽、创新德育工作,赋予了德育新的生命力,也可以保证足够的活动时间和教师力量。

2、形成合力。公民教育实践活动需要学生走出校门,有的要涉及敏感的社会问题,如网吧等娱乐场所,活动中可能会遇到交通安全、人身安全、社会的理解等各类问题,因此我们可以考虑让家长参与进来,带领学生去调查访问,确保安全;同时,我们也可以向社区宣传我们的活动,让居民了解其重要意义,从而争取他们的配合。要提高公民教育的实效,必须把学校、家庭和社区联合起来,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3、角色定位。指导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不能成为学生活动的主宰和导演,老师更不能什么都代劳,使学生变成活动的旁观者。要抛开功利主义,明白公民教育是一个很长的实践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长期关注活动的过程。

4、选好主题。在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中,确定选题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认为,选题切忌宽泛,如 “不法摊点引起的各种问题”、“农村节场、集市带来的问题”等,要选好角度,课题要表达准确、清晰;选题应具有可操作性,应适合学生,不能离学生生活太远,不能超越学生的能力,如“厂房建造占用耕地”,调查校园周边的性用品店及***书刊和音像制品等。

5、正确评价。要正确评价学生的实践。开展这一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公共问题,分析公共政策,我们并不强求学生通过实践形成的方案一定能被政府采纳,一定能改变政府的决策,我们更不能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成功。所以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客观认识我们的现实和得失,要让学生认识到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管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是我们收获的宝贵财富,“得”让我们总结与提高,“失”更能让我们完善与进步。

我国著名学者李慎之先生曾说:“千差距,万差距,缺乏公民意识,是中国与先进国家最大的差距。”今天的教育是为了明天的发展,为了缩小这一差距,我们必须扎扎实实、深入实施“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使之成为对学生的一种熏陶,为学生打开了关注社会、走进社会的窗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