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提高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策略研究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目录 > 提高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策略研究 > 课题概况 > 课题方案

提高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策略研究 课题申报

来源:原创  发布人:潘丽琳  发布时间:2016-05-23  浏览次数:

 

 

 

 

 

常州市武进区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申报  评审书

 

 

 

 

 

 

 

 

 

 

 

 

 

 

 

 

 

 

 

课题名称   提高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策略研究  

             潘丽琳               

所在单位        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申请日期             2016.1               

审批日期             2016.5              

 

 

 

 

  一、研究人员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学科

工作单位

职务

潘丽琳

30

小一

音乐

李公朴小学

教师

姓名

职称

职务

学科

在课题研究中人分工

张洁

小高

教师

音乐

1、负责小学中高年级段欣赏教学策略的研究

2、建立课题网站,上传课题资料

吴燕雅

小高

教师

音乐

1、负责小学低年级段欣赏教学策略的研究

2课题方案设计、实施过程记载、活动总结

卞琴

小中高

总务

音乐

1、责小学高年级段欣赏教学策略的研究

2、记录活动总结

  注:课题主持人至多2人,其他主要成员至多10人。

二、课题设计

(一)研究背景(研究这一问题的原因、意义和基础)

音乐是听觉艺术。艾伦·科普兰也曾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音乐只有通过“听”才能感知其美的蕴含,才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引发心灵上的火花,产生飞跃的联想,产生创造的激情。“听音乐”对一般人来说是一项在日常生活中极为普遍的休闲活动。

然而,现今的音乐教学状况却不容乐观,由于受到传统学科教育体系的影响,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欣赏教学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还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许多教师认为那些世界名曲对于小学生来说太复杂太深奥,学生听不懂也不感兴趣。音乐教学只要把歌唱唱好就行了;而有的教师则尚未找到真正“适合”学生欣赏音乐的好的教学方法,他们认为音乐欣赏就是让学生听音乐,让学生一遍一遍的机械地听,破坏了学生对原来对音乐的兴趣,更不用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良好品格修养了。在课堂上进行“音乐欣赏”时,学生们特别更是表现出一副茫然的表情,要不然就是坐立不安漫不经心,而且由于听不进音乐,不一会他们就开始玩起来,或者互相说说笑笑,伴随着音乐,像来到了农贸市场,使“音乐”变成了“噪音”。

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如何通过音乐欣赏来激发学生感悟音乐的能力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工作。为此,我们提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想以此来促进我们的音乐欣赏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

 

(二)理论分析(有关概念界定,理论依据,研究动态,本课题创新之处等)

 

1、概念界定

音乐欣赏音乐欣赏俗称就是听音乐。不过,欣赏和听还是有差别。欣赏是从审美的角度去听音乐,而不是随随便便地听,要求欣赏者通过听觉去感觉音乐,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得到精神的愉悦和认识的满足。

音乐欣赏能力:是指通过聆听音乐,能充分感受、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或情境所吸引,并通过参与、体验、表现、和创造活动与音乐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策略:指对手段与方法的谋性思考,即对方式、方法、手段等具体行为的整体性设想与运筹。

提高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策略研究:就是在小学音乐课上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等审美教育从而理解音乐,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2、理论依据

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这充分说明了音乐具有强大的直接触动人的灵魂的感染力量。音乐不仅作为思想的载体,而且还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理及情感世界,使人产生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逐步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音乐欣赏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高尚情操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音乐新课标阐明:“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它的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引发学生想象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与态度,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实现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

1)音乐课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2)课程总目标。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3)课程的“教学建议”。

A、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B、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

C、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D、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还有教师应结合本地区、本民族、本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内外音乐环境,丰富具有区域和民族文化特色的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实施教学。 

 

3、研究动态

20世纪下半叶,审美教育成为国外音乐教育的主流,它的核心是为了情感而教育,重视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欣赏的主要任务是激发与培养学生的情感,情感的最高形式是审美体验,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通过欣赏音乐获得审美体验。

在我国,实际的音乐教学中,审美往往被忽视,学生缺少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的美感就不能被学生所感受,由于受年龄和知识水平等的限制,常常受社会环境所左右。在当今通俗歌曲、摇滚乐的冲击下,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在学生心目中就是古董。所以就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4、创新之处

理念创新:改变教师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形式,改变学生音乐课只是教会学生会唱几首歌曲的观念,改变家长的音乐课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课程的思想。

研究内容创新:在《音乐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提出深入探究小学音乐欣赏课,研究学生审美能力在音乐欣赏课中的不可替代性和重要性,寻求提高欣赏能力,审美能力的方法。 

研究成果创新:本研究最大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通过聆听、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研究目标

教师发展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改变以往过分强调音乐故事,人物轶事传闻的介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用,引发想象和联想。

2、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符合各年级学生年龄认知特点的欣赏教学策略,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浓厚的听赏音乐的兴趣,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

3、通过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

学生发展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表现能力和综合的音乐素养,实现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

2、通过音乐欣赏活动能对音乐作出相应的情绪或体态反应,能以简单的线条,色彩直觉地反应表现音乐。

3、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引发学生想象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研究内容

1、音乐欣赏及音乐欣赏能力的含义、要素和重要意义的文献研究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和培养学生气质修养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音乐欣赏能力往往是一个人的全面文化艺术修养的体现,音乐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瞬间所获得的审美感受,是其长期积累的知识、观点、趣味等众多因素,在一瞬间以感性方式展现出来的结果。理性认识固然不能代替审美经验,知识判断也不能等同于音乐欣赏,可是我们必须看到音乐欣赏者全面文化艺术修养对提高其音乐欣赏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以《音乐课程标准》为主体,在专著《音乐作品欣赏实用教程》,(吉林大学出版社。许民、顺通、辛琪编著)、论文、报刊等资料文献的帮助下,进行对于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

2、当前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现状的分析研究

在当前小学阶段,小学生处于探究心切,好奇心强,心里处于不稳定的阶段。他们对于音乐十分喜爱,但是又缺乏鉴赏的能力,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这使得他们急需对音乐审美,情感,理解,鉴赏等各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家长往往认为学习就是语数英的学习,而能够带孩子听听音乐的家长更是屈指可数,很多人都抱着这样的心态“我们缺少音乐细胞”,“音乐欣赏是音乐家的事情”。而学生在欣赏音乐的时候也往往坐立不安,漫不经心。我做过一个问卷调查,以我们学校五年级学生为例,在调查中显示:喜欢欣赏音乐的占50%(但基本全部是流行歌曲);欣赏音乐的原因有60%是老师课外作业布置得多;而能对于所欣赏的音乐做出一点评价的几乎为零。我们学校学生的基础很差,家长的文化层次普遍不是很高,因此对于音乐欣赏的要求不高,有的甚至根本没有要求。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如何通过音乐欣赏来激发学生感悟音乐的能力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工作。

3、小学音乐欣赏能力培养目标的研究

欣赏所涉及的内容与目的,音乐教学的内容包括歌唱、器乐、律动、欣赏、创作和音乐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音乐教学的目的和内容,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特殊性。我国音乐教育界在音乐教学方法上有一种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方法的提法,实际上是突出了教学方法的方向性。

简单地说,中外声乐、器乐曲,使学生对不同风格与时代的音乐作品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培养音乐欣赏的习惯与兴趣。

通过欣赏教学,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声音有敏锐的感受力、观察力、甚至具有对声音选择、筛选的能力。他可以感受大自然中的森林“交响曲”,感受暴风骤雨的惊心动魄的力度、速度,更可以享受浩瀚音乐作品海洋中的“玉液琼浆”。在聆听中不断地把握音乐的分寸感,取得音乐艺术体验,从而使自己在音响世界中,进入更好的精神境界,成为自主人,音乐的表现力和感受能力是密不可分的。音乐表现除需要有音乐的感知、记忆、想象能力之外,还需要一定的表现音乐的技能。从学习音乐的先后顺序上来说,必须先吸收,然后才能有所表现;通过欣赏学习音乐是最直接而有效的方法。

4、小学音乐欣赏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1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遵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心理规律

音乐欣赏教学必须循着“外部音响感知-想象联想-情感共鸣-理解认识”这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心理反映过程[1]。音乐欣赏的过程中,首先要通过外部的音乐获取感知,从而产生对音乐情景的联想,在感受中激发共鸣。音乐欣赏的教学应当以这一由表及里的心理反应过程为基础,引导学生由音乐感知开始,在想象和联想的过程中激发情感上的共鸣,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意境。在逐步引导的过程中使小学生完成从低层次的直接感受到高层次情感、内涵欣赏的发展过程。而且音乐欣赏的具体过程要遵循从小曲目到大曲目、从简单到困难的具体过程。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形式上,要从小型乐曲或声乐曲开始,逐渐过渡到规模较大的器乐、声乐作品的鉴赏教学。而在国家区别方面,要以我国音乐作品的欣赏为基础,逐渐增加外国音乐作品的欣赏比例。

2音乐欣赏课的课型设计中以灵活多样为原则

音乐欣赏教学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要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有效感知、深入理解并增加音乐知识的吸收,需要以音乐欣赏教学内容和特点为出发点,设计与小学生欣赏接受能力相适应的课型。比如,在相同题材、体裁、曲式的音乐作品欣赏教学之间进行组合。以同一题材为核心,组合声乐、器乐作品的各种不同表演形式,将整合的题材进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比如在世界音乐的欣赏教学课中,可以按照欧洲、非洲、美洲、澳洲等不同地域划分题材,设计音乐欣赏教学的教学内容。这样组合可以使音乐欣赏课型满足内容的一致性,可以让学生在欣赏不同表现形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在音乐作品集中欣赏中,加强对音乐机器表现手段的理解[2]

3以局部和整体的教学思想为指导

音乐欣赏教学要由初步的综合欣赏开始,首先完整让学生欣赏音乐作品,初步对音乐作品的情感、意境和风格等方面进行感知。在音乐播放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的加入对音乐特点的简略提示[3]。之后,将音乐作品进行分段播放,详细分析作品体现的主题和发展形式,对乐曲的形象和风格以及各种表现特点进行讲解。最后,让学生完整欣赏音乐作品完成高层次的理解。

4对比和比较方法的应用

音乐作品丰富多彩,由于音乐表现的手段具备有序、和谐的组合和调整。在通过音乐表现手段构成乐曲的过程中,不同表现手段具有相对性,通过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音调的高低、节奏的疏密、音色的明暗将意境和思想情感表现出来。所以,通过对比和比较的方法指导学生完成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够让学生较为准确的体会。感受音乐作品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而具体对比和比较的教学应用,能够在不同的音乐作品间进行,也可以在音乐作品的不同乐章、乐段之间进行。

5、小学音乐欣赏能力培养评价的研究

教学中,评价的方式是多样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能总是牵着他的手走,而还是要让他独立行走,使他对自己负责,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采用合理有效的多元化评价,充满兴趣的学习、投入的学习.才能激发创新的思维,培养能力,才能充分享受音乐。

在低年级的教学注重“听”能力的培养。最初小朋友耳朵第一时间接触到一段旋律的时候,他们最初的感受就是“好听”或者“不好听”,渐渐地,他们可以说出这段音乐是欢快跳跃的还是优美抒情的,还可以分辨各种身边的声音,各种乐器的声音,并且学着说出这个声音的大、小、高、低、强、弱,说出声音的特点;听节奏,并且模仿出来。

到了中高年级,《音乐课程标准》里音乐欣赏的要求是这样的:“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能听辨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作出相应的反应。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能够区别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 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戏曲、曲艺音乐等,了解其不同的风格。聆听世界各国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一些国家和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

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是如今音乐教育的基本思路,音乐是“倾听”的艺术,只有培养了良好的倾听习惯,才能让倾听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继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欢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研究方法

研究的对象:小学1~6年级学生

研究的方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调查法等。

研究的途径:

1、点上渗透,面上进行。对实验学生进行全面跟踪实验.

2、开展好“三结合”学校、教师、学生;科研、教研、培训相结合。

3、从课堂入手,解决欣赏教学的实际问题,按照预定计划实施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做好前测、中测、后测数据统计调查,利用好第一手资料调整实施。

4、在研究实践中拓展教学思路,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培养教师欣赏教学的理论与实际的水平,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习惯与能力。

 

(六)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6.4 ~ 2016.5)

1、提出课题构想,初步确定研究专题。

2、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等相关的理论书籍,搜集相关资料,加强理论学习。

3、根据研究内容明确责任分工,制定研究方案,组织研讨。

4、申报课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第二阶段:文献研究(2016.5~2016.9

1、针对研究课题,研究学习理论。。

2、根据实施计划进行调查分析研究

3、研究建构目标和内容体系,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第三阶段:行动研究阶段(2016.9 ~ 2018.10)

1、参加教学优质课、论文、教育故事、教学案例等系列评比活动。

2、进行课题教学展示活动。通过“同课异构”进行教学案例分析与对比。 

3、撰写有关教学论文,提出一些典型的教学案例。

4、课题研究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调研,制定改进措施。

5、开展专题观摩研讨,收集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第四阶段:分析总结阶段(2018.10 ~ 2018.12

1、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形成研究报告和课题总结报告。

2、将专题成果、论文汇编成集,为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3、开展结题工作。

 

 

 

 

 

(七)预期成果

1、课题组成员的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2、学生的欣赏音乐兴趣和能力得到提高

3、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  

4、使音乐课堂气氛活跃,丰富多彩。

5、汇编成果集,同时在课题网站上传研究论文、优秀案例、反思心得等。

 

(八)推进措施(推进本课题顺利进行的具体措施)

1、 组织课题组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教育科研基本知识和关于教育的理论。  

2、 课题研究人员要在认真学习先进理论的基础上,对原有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以其形成具体理论含量的教育经验。  

3、课题组人员定期进行交流活动,共同探讨,保证课题顺利开展,圆满完成。  

4、建立研究档案,注意资料的收集和随时整理。保证课题取得预定的成果。  

5、建立交流的平台,利用网络和外界各相关专业人士提高交流。  

6、借助多媒体等一切可利用的直观方法辅助培养学生对音乐欣赏的理解能力,提高其欣赏能力。

 

三、评审意见

所在单位意见

区教育局教研室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盖章:

    注:25页格式可以根据填写内容有所调整,第6页不能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