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提高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策略研究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目录 > 提高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策略研究 > 成果展示 > 研究论文

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如何有效记忆主题旋律

来源:原创  发布人:张洁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

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如何有效记忆主题旋律

 

武实小教育集团李公朴小学   张洁

 

【摘要】主题旋律是作曲家在创作构思过程中,为塑造主要音乐形象或表达作曲家本人的主要感受而设计的,也就是作曲家创作的动机原型,它是形成音乐形象的基础。因此,音乐主题旋律往往在乐曲中反复出现或变化出现,或作各种发展,在欣赏教学中,如何有效对主题旋律进行记忆,也成为一堂音乐欣赏课能否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音乐主题  欣赏  有效记忆

 

美国著名的音乐家艾伦?科普兰说得好“你要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了”。让孩子真正听懂音乐不是光靠闭上眼睛,听上一两遍就能做到的,这其中需要我们音乐老师精妙的设计,很多老师在让孩子欣赏纯乐曲的时候都会发现,如果没有好的设计方法,孩子在听长段的乐曲时经常会显得无所事事,不够投入,继而出现开小差的情况。这种问题的出现,往往是由于在听赏过程中,教师没有采取有效的手段,让学生对于音乐主题有深刻的印象和记忆。

音乐主题是一首音乐做品中的最主要的乐思,即音乐的核心部分。它是音乐思维的种子,多以歌唱性较强的旋律形式出现,有个性鲜明、表现力强、音意比较完整概括等特点。优秀的音乐主题都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对于一首音乐作品来说,主题旋律是它的灵魂所在。

音乐主题的典型特征主要取决于主题的节奏、音调及风格,并分以抒情性、诙谐性、欢快性和戏剧性等类型,每一类型都突出地表现出共性中的个性,给听赏者以深刻印象。记忆音乐主题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欣赏者首先必须掌握的要领。而怎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记住音乐,这就是我们音乐老师必须去做的——设计多样的有效的音乐记忆方式。

一、唱一唱——填词演唱记忆主题旋律

填词演唱主题音乐是记忆与熟悉音乐主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主要用于旋律优美,富有歌唱性的主题。文字的表述往往比音乐更加直观和具体,它通过把作品的主题音乐进行填词演唱,使学生乐于演唱,并在演唱中理解、感受、参与、体验和记忆音乐主题,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更有效地感受音乐,感受音乐所描绘的画面,让音乐欣赏过程变得更有味。

《春节序曲》第二乐段是一首典型的陕北民歌曲调,为了记忆这段旋律,教师给这段音乐配上了这样的歌词:“瑞雪飘飘灯结彩,鞭炮好像红梅开,欢呼胜利丰收年,新春秧歌闹起来。”在学唱过程中不仅熟悉了歌曲的旋律,而且歌词描绘了陕北人民欢天喜地迎接新春到来的场面,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能熟练演唱的基础上,再完整听赏歌曲第二乐段,边听边唱,“主旋律在乐段中出现了几次,每一次有何不同”这样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就非常简单了。

二、动一动——借助律动理解旋律特点

律动就是让学生通过身体来体验节奏感。在欣赏教学中融入律动是引导学生参与音乐的一种有效形式,融身体、音乐、情感为一体,当学生参与这种体系的活动时,会沉浸在一种快乐和良好的自我感觉气氛中,这是一种艺术上的感受、体验和追求。在轻松的律动中引导学生理解音乐语言。音乐语言即音乐表现手法。是以特殊的方式、极富情感的音乐形象,为学生提供情感体验的意境。速度、力度、拍子、节奏等是常见的音乐表现手法。

《狮王进行曲》是小学低年级的欣赏课,为了让学生理解音乐特点和音乐形象,教师配合音乐中的低音,引导孩子们模仿狮王庄严、神气的脚步。而在音阶部分,学生不太理解其表现的形象,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模仿狮子的吼叫,通过简单的两个动作,孩子们充分理解了音乐表现的形象,孩子们在音乐中自由的律动,就像一只只可爱的小狮子。

《春节序曲》第一乐段由三个主题旋律构成,层层递进,不断反复,学生欣赏起来比较困难。如何分辨三个主题呢?教师利用相同的场景——新年美丽的烟花,设计了三种不同的烟花绽放的方式:第一种,烟花一拍绽放一次,动作幅度较小;第二种,烟花一个乐句绽放一次,幅度中等;第三种,烟花在音乐重音中绽放,动作幅度最大,熟悉了三种动作及对应的音乐后,再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律动,音乐的层次就变得分明了,学生也加深了主题音乐的记忆。

三、画一画——利用图谱感受旋律的结构

音乐以声音为物质媒介,表现人的主观情感,主要作用于人的听觉,是“听”的艺术,绘画则用形体、色彩、线条描写客观事物,主要作用于人的视觉,是“看”的艺术。一个是无形无相的听觉艺术,一个是有形有相的视觉艺术,它们之间有着明确的界限但并不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在艺术审美活动中音乐的音响与绘画的造型可以相感而相通,形成通感。

音乐图谱,是音乐教学中常用的便于让学生欣赏音乐的一种形式和方法。采用图形谱分析出乐曲的结构,让学生在读图形谱的过程中欣赏音乐。是音乐教学活动中经常运用的辅助教学工具,它是一种视觉符号也是一种材料,它可以把音乐材料简单化、形象化,以最直观可视的方式来表现音乐,降低学生理解音乐结构的难度。

《微笑波尔卡》是一首情绪欢快活泼的手风琴独奏曲。全曲采用“快板”速度,第一主题轻快、跳跃;第二主题流畅、舒展。为了体现这两种不同的旋律类型,教师在第一主题时用密集的、连续的曲线,表现连续的十六分节奏,短小的点代表跳跃的音符,它们随着音乐的起伏上下跳动,画出了第一主题每一个乐句的结构。在第二主题部分,线条变成了柔和的连贯的曲线,画出了旋律的起伏。在随着图谱再次欣赏时,乐曲的结构变得直观而清晰,学生自然而然地记住了音乐的特点。

四、奏一奏——依靠声势节奏参与音乐

所谓声势,就是把自己的身体当作乐器,通过各种不同的动作和姿势来制造出不同的声响,比如拍手、拍肩、拍腿、跺脚以及捻指等。声势是人类表达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学生可以借助自己所熟悉的肢体在已有的音乐基础上进行节奏的训练,这个过程充满了好奇和挑战,不仅促进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还能促进学生开发创造性思维。 
  声势律动使得肢体与音乐相融合,在欣赏音乐作品时抓住音乐要素,利用多姿多样的律动方式来体验音乐速度、力度以及情感的变化,从而增强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通过声势训练,学生的听辨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有效的提升,而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在整个群体中,学生对于音乐的感悟也会存在的较大的差异,其中就包括风格、情感以及节奏上的音乐感悟。

《春节序曲》的引子部分可以说是音乐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地方,这一乐段气氛热烈,以两个具有对比性质的音乐主题组成了序曲的引子以强烈的节奏、力度的对比、旋律的起伏,提示了洋溢于全曲中的欢快情绪。为了让学生感受这种氛围,教师让学生用跺脚模仿鼓声,拍手模仿锣声,在锣鼓声的烘托下,音乐变得更加热烈欢快。在第二主题部分,音乐模仿陕北秧歌,奏出一唱一和的感觉,学生模仿鼓声,与音乐进行一唱一和的游戏,增加了趣味性,同时感受音乐逐渐紧缩的特点,了解音乐如何渐渐走向高潮的。

音乐不仅是声音的艺术,而且也是灵性的艺术,丰富的音乐语言是人类理性和情感的最抽象表达。可以弥补语言文字教育和科学教育的不足,启迪和拓展儿童时间和空间的观念,从而培养儿童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面看来,音乐是跳动的灵感,但乐章和乐章之间,乐句与乐句之间,声部与声部之间,乐器的搭配无不体现了缜密的逻辑。在音乐中,不同乐章的发展、递进、互动,乐器之间的相互辉映都表现出了音乐的理性。因此让儿童听音乐无形之中就能把这种理性传导给他们,有助于他们的思维能力的提高。

在新授课中突出主旋律的地位,让学生深刻感受体验主旋律,就是回归了音乐本体。主旋律突出了,音乐本体就在了。主旋律关注了,音乐课堂有效性就提高了。其实上好一堂欣赏课不难,以怎么样的方式呈现主旋律,在一个较好的切入点。为了提高音乐课堂的有效性,我们音乐教师应该去熟悉乐曲的主旋律,去提炼主旋律,去呈现主旋律,去表现主旋律。音乐欣赏是想象的灯烛,它引领学生寻求真善美的音乐天堂;音乐欣赏又是成功的桥梁,它启发孩子们智慧的火花,沟通心灵的隔阂。有位音乐家曾说过:“音乐是思维着的声音”,我们作为音乐美餐的“掌勺者”,应该具有一颗灵动智慧的心,更应该经常思索怎样让音乐主题旋律这道菜更加“秀色可餐”,让学生更加容易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