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提高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策略研究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目录 > 提高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策略研究 > 研究动态 > 教后反思

《一只鸟仔》教学反思

来源:原创  发布人:潘丽琳  发布时间:2017-05-08  浏览次数:

《一只鸟仔》教学反思

                                                            李公朴小学  潘丽琳

【教材分析】

《天黑黑》是一首台湾童谣,生动地讲述了阿公在天黑时扛着锄头去挖山芋,挖出一条大泥鳅,却因煮泥鳅的口味是咸还是淡而吵得不可开交,结果打破锅鼎的滑稽事。歌曲采用闽南方言演唱,其中“哐当叱当枪”的象声词和“哇哈哈”的笑声,引人发笑。

《一只鸟仔》是一首台湾童谣。歌曲为五声徽调式,四四拍,音域在九度内,全曲四乐句,每句两小节,节奏型几乎完全相同:X XXX XXXO XXXO O‖。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的下行大二度移位,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变化重复,曲式属于典型的“起承转合”。下滑音、衬词、衬腔的运用,使得歌曲显得非常风趣,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诙谐的风格。全曲统一、完美,形象地表现了孩子们天真、可爱、纯洁的性格以及热爱家乡、大自然的真挚情感。

《丢丢铜仔》原为流传于宜兰及其附近地区的曲调,后来就以宜兰为名,称为“宜兰调”。最初表现的是:二百多年前,山路上交通不便,伐木者为了从北部山区的宜兰运送木材到台北盆地的淡水,便将木材绑成木排,放在河里顺水西行。在从淡水回家的路上,他们边走边唱,唱成了这首歌。歌中的‘丢丢铜’是象声字,模拟他们经过的山洞里滴水落地的声音。后来,火车从台北通到宜兰,运送木材再也不必经过河道的急流险滩了。这首歌遂在流传中改成了一首表现孩子们迎接火车进山的欢快歌曲。歌词虽然完全改头换面,但是原来的轻快旋律和诙谐衬字依然保存了下来。是流行在台湾和福建闽南一带的民歌,两百多年前,顺水路运送木材的工作在返回宜兰的路上,常常唱着这首歌走过山洞。“丢丢铜仔”的意思是模仿山洞里的滴水声。

【课后反思】

歌曲《一只鸟仔》是流传在我国台湾地区的一首儿歌。在两段歌词中,每段都采用了象声词来形容一种小动物的鸣叫声和神态,使得歌曲颇为生动有趣,分别表现了一只失去鸟巢,找不到家的鸟仔和一只失去伙伴找不到伴的水鸡在水沟、田地间鸣叫的情形。再配上带有下滑音的旋律,使得歌曲饶有风趣。全曲共四个乐句,每句4小节,他们的节奏型几乎完全相同,如:“X  X  | XX  XX | X0  XX | X0  0 |”还常采用下滑音和衬词、衬腔,使这首歌显得非常风趣,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诙谐的风格,形象地表现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和纯洁的性格。

由于这是一首地道的台湾民歌,因此,从歌名“鸟仔”到歌词“透早”、“伊都”、“拐一下拐”、“噘一下噘”、“啸啁啁”、“啸噘噘”等地道的台湾方言,以及这首歌曲的旋律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几个装饰音----下滑音,都让我们的学生觉得非常有趣,因此,学生们非常喜欢这首歌曲。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通过聆听,找到歌曲旋律中下滑音的感觉,然后示范两一种有下滑音,一种没有下滑音的两种声音做对比,再用“下滑滑梯”的比喻,以及手势和动作来引导学生,而且告诉学生演唱下滑音时,声音要自然,不要太重,这样才能唱好下滑音,用对比的方式,第一次唱不加下滑音,不带表情,第二次唱加下滑音,并带上表情,让学生体会他们的区别。唱衬词时,声音要轻,要自然。音乐教学应该活泼,可爱,富有表现力。不仅要声音美,语言美,还有肢体美,这不应该只体现在表演歌曲上,在教授学生一些乐理知识的时候也应该尽可能的表现出来。由于歌曲每一小乐句之后都有四分休止符,为了更好的体现歌曲风趣的特点,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在休止符处用二八节奏,并用双响筒为歌曲伴奏,课堂教学效果较好。

通过这首歌曲的学习,不仅让孩子们在歌声中感受了台湾民谣的风格特征,更在体会与创作中领悟到了音乐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也在情感拓展方面教育孩子保护益鸟、保护动物的良好情怀。孩子们能从音乐课中,不仅学到知识,更能增加快乐,这才是音乐课的真正教学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