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中小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衔接研究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目录 > 中小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衔接研究 > 成果展示 > 研究论文

让学生成为反思型人物

来源:原创  发布人:徐萍  发布时间:2016-05-19  浏览次数:

让学生成为反思型人物

——关注中小学数学衔接的反思性学习

“在中小学的数学衔接中,能够按照中小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探寻出高效率学习的有效方法,以使学生尽快适应新教材,顺利完成中小学数学衔接学习”,这是众多中小学老师很为关注的问题。而反思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自学、探索和创新能力,以及学生对知识体系自我建构的金钥匙,更是实现中小学数学衔接的桥梁。

一、 反思性学习在中小学数学衔接阶段的重要性

在中小学的衔接阶段,学生普遍缺乏对学习主体的准确定位,完全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知识,不能根据自身学情进行适应的调整、补充和强化,因而自主学习也只能空有其形,要有效地落实自主学习,必须首先让学生认识自己,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在不断反思中强化对自我学情的判断、审视和调整。在小学阶段,新版苏教版教材中每节新授课后都设计了反思框,以引领学生的反思小结,反思性学习活动已经提高到应有的高度。因此,在中小学数学的衔接,必然加强反思性学习。

二、 反思性学习的基本过程

中小学数学反思性学习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课前预习反思、课中活动反思、课后回顾反思和阶段小结反思。

(一) 课前预习反思

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往往会有这样那样的发现和疑问,从而激发他们解答疑问的欲望和兴趣,而这种疑问恰是带动学生思考和反思的源泉。利用已有知识检测对新知识的了解程度、缺陷程度,以便于把握课堂学习的重点,了解自己的看法或弄不懂的地方与问题,确定听课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提高听课效率。

(二) 学习过程反思

学习过程反思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进行的自我监控和即时反馈,利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题思路和策略等进行自我调整,以解决数学学习中产生的各种疑惑;就是把学过的数学知识再进行学习,以达到深入理解、融会贯通的目的。反思应与听课紧密衔接,及时解决存在的知识缺陷与疑问,对学习的内容务求弄懂,切实理解掌握。如果有的问题经过较长时间的反思,还得不到解决,则可与同学商讨或请老师解决。

(三) 课后回顾反思

回顾反思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完成之后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行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等的反思。发展自己在解题中显露出的知识能力的缺陷,探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力所能及的推广,甚至创设变式练习,以激发自己的创造能力和严谨的思维能力。

三、反思性学习在中小学数学衔接阶段的实施策略

在中小学数学衔接中,学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反思能力:

(一) 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反思性学习

数学概念具有高度抽象的特征,是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核心,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反思概念形成的过程,多问几个为什么。

例如方程是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内容之一,学生能用方程解决简单问题,但解决较复杂实际问题的学习能力还未具备。因此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从问题到方程》就是在学生原有学习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学习内容、提升学习能力。教学目标就定位成起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让学生感悟、经历、体验从实际问题为什么要到方程(学习方程的必要性)、为什么能到方程(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条件)、如何到方程的过程(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教学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在学习内容上形成就近发展区。 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反思性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的迁移。

(二) 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进行反思性学习

数学上的解决问题可分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回顾过程”这三个阶段,其中“回顾过程”就是解决问题后的反思,它是解决问题思维过程中的深化和提高。有利于学生深层次的建构。

例如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在小学学生已经有所接触,但在小学阶段较强调的是代数方法,而在初中阶段基本上已经用方程来取代代数方法,因此通过反思性学习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周全的考虑问题。

(三) 引导学生在单元小结中进行反思性学习

小学学生习惯于跟着老师转,不善于独立思考,缺乏归纳总结的能力,而初中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勇于钻研、善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归纳探索规律。因此引导学生对单元的知识、方法进行及时反思性总结就尤为重要。

引导学生画单元思维导图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

 

 

 

 

 

 

让学生自行编制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而且对单元中隐含的思维特征予以反思,理清思路,反思自己对这一单元中知识的认识是否达到所要求的程度,自己对这些知识是否有了新的认识,原有的认识有什么欠缺之处,这种欠缺是如何造成的,如果需要补救必须及时进行。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挖掘了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促进了知识的内化和迁移。

(四) 引导学生在小结中形成反思性学习习惯

小学教材是以“直线上升”为原则编排的,而初中教材是以“螺旋式上升”为原则编排的。因此撰写小结,能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哪些知识需要补救、巩固、提高,如此知识、能力需要培养、加强应用,以此为日后的学习留下参考的依据。小结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引导思考:

请你在反思小结中自问——

l 你的预习有效果吗?

l 你用怎样的方法学习本块知识?

l 你怎样复习和巩固?

l 怎样利用好自己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

(五)引导学生在写数学日记中形成反思性学习习惯

反思是一种习惯和意识,不断地反思,才会不断进步。课堂上教师引导过程中学生自己想到但未与教师交流的问题;解决问题中对某些问题不同的探讨;学习情感、体验的感受等,都可以通过写数学日记的形式宣泄出来、记录下来,它使师生之间有了一个互相了解、交流的固定桥梁。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因此,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经常反思与建构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这一点,经常启发学生进行反思与建构,并积极创造反思情境,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反思,以帮助学生打开中小学数学学习的衔接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