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基于民主教育理念构建自主高效课堂的行动研究 课题网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目录 > 基于民主教育理念构建自主高效课堂的行动研究 课题网 > 研究动态 > 案例反思

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空间

来源:原创  发布人:李芳  发布时间:2014-12-12  浏览次数:
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空间
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李芳
案例背景:
《科学(3--5年级)课程标准》提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这表明《标准》强调的不仅仅是掌握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学会科学探究,强调的是“做科学”、“懂科学”、“用科学”;而不是“读科学”、“听科学”、“看科学”。自主探究学习,是指在老师的适度点拨引导之下,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掌握探索规律、寻找解决问题方法并得到原创性的知识的过程。科学课的自主探究要把“学生自主探究”既看成学生发展的目标,又看成学生掌握科学的过程。因此,在科学的探究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空间。
案例描述:
在教五科学《建桥梁》一课时,在了解了学生对桥梁认识的前概念,如桥梁有不同的形状,桥梁的用材不同等后,让学生建桥梁,测试不同形状桥梁的承受力
师:对这么多不同形状的桥,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生:为什么要造不同形状的桥?
(师简单板书生提出的问题)。
生:建桥用的材料都一样吗?
生:桥是怎样组成的?
师:你问得是由几部分组成吧?生:是的。
生:不同形状的桥,好处都一样吗?
师:还有吗?对以上的几个问题,谁能谈谈你的看法?
生:我看过的桥,有的是有石头垒的,有的是用钢筋水泥做的,像高速公路的立交桥;有的是用钢铁做的,像大凌河上的铁路大桥。所以我说材料是不一样的。
师:同意他的说法吧?
生:同意!
生:我认为桥由桥面组成。
生:光有桥面不行,还得有支着桥面的柱子或石头才成。
师:你说的桥面就是桥梁吧?支的柱子叫桥墩。那桥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生:是由桥面和桥梁两部分组成。
师: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生:造不同形状的桥,我想筋的重量不一样吧。
师:你说的筋得重量是不是承担重量的意思啊?
生:是。
生:造不同形状的桥,一个是为了美观,但我想最主要的还是能承受的重量不一样。
生:我也是这样认为的。
师:其他同学的意见呢?有没有不同的看法?你们都认为不同形状的桥承受的重量也就是承重能力不一样,是吧?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好吧?
上节课老师要求你们准备的三张大小相同的厚纸、1角钱硬币,四根筷子和两条细绳,都带来了吗?请拿出来。
 
师:三张厚纸是我们用来做桥面的,桥墩用我们的书来做,重物用硬币来代替。在做之前,还有个问题是需要注意的,大家想想是什么?
生:(一时想不起来)。
师:做桥梁的材料是一样的了,还有一个条件也应该是一样的,想想是什么?
生:是桥墩的高度。
师:为什么?
生:因为桥墩低,桥的载重能力就大。
师:是吗?
生:我想应是两个桥墩之间的距离。
师:为什么?
生:三种桥的桥墩距离应该一样,如果不一样,有长有短,就没法比较谁的承重能力大小了。
师:同意是桥墩高度的请举手。(一部分生举手)。同意是桥教之间距离的请举手。(大部分生举手)。出现了两种意见,好了,一会做实验时可以试一试。
现在我们全班的同学都来做一回建桥工程师,各小组同学先来讨论讨论怎么做,然后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发给你们的活动记录卡里。
(发活动记录卡,生讨论并记录,师巡视。)
师:哪个小组愿意将你们的讨论结果和设计拿上来跟大家交流交流。
甲组:我们组讨论的是先用一张纸做平板桥,看能放几个硬币;另一张纸弯成拱形放在两摞书中间做拱桥,看能放几个硬币;第三张纸做斜拉桥,用两根绳的绳头分别拴住四个筷子的一头,让筷子立在两摞书之间,把做桥的纸和绳子用纸条粘住,看能放几个硬币。
乙组:我们组讨论和设计的是先把两边桥墩的距离找好,放上一张纸做平板桥,一个硬币一个硬币地往上放,看放几个桥会塌,假如放5个桥塌了,那桥只能承担4个硬币;用第二张纸弯成拱形放在两个桥墩之间做成拱桥,也是一个一个地往上放,看能承担几个硬币;做斜拉桥的方法和上个组差不多。
另一生:刚才石国生同学没说清四个筷子怎样立住的,我补充一下,是两个同学把住两个筷子,使它们立在两个桥墩旁。
师:嗯,不错!还有其它讨论和设计吧?
C组:我们组讨论的三种桥和前两个组基本一样,但我们又设计了如果挨着平板桥的下面再搭个拱桥,猜想它们的承重能力肯定会增大。
师:哦,(问大家)这个设计怎么样?我觉得不错,一会试试结果如何。下面各组按自己的讨论设计开始实验,把结果得出填入记录卡里,并确定出汇报发言的同学。
(生开始活动,师巡视)。
 
案例分析与反思:
在上完这课以后,我静下心来仔细地思考了一番。在教学中,教师没有漠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而是循循善诱,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最终自己解决问题,这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意义。
让生自行准备能够准备的一些简单实验材料,一是解决学校实验材料的缺乏,二是使学生参与到探究的各项活动中来,知道利用身边的一些材料也能解决实验中的问题。同时一些材料的用途直接告诉学生,但实验中关键的问题一定要引发学生思考,注意一个或几个因素的影响,这是实验成功的有效保证尽管各组材料有所差别,但实验中的数据只是与自己比较。而且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这样做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实验能力,又可以避免实验中的盲目性,从而使实验探究活动更有科学性。让生自己寻找实验的办法和途径,并充分描述自己的实验设计,使设计趋于科学、完整
我认为:在我们现在的科学课上,每课都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我们应该在教学时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机会,激发孩子的问题意识,及时抓住值得探究的问题,让他们对问题进行质疑、讨论、推测、验证,为孩子创造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以此来发展他们的个性,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开发。
另外,我觉得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也是很有必要的。案例中,孩子已经自觉地理解了本课要求掌握的建桥梁、测试桥梁承受力的过程,就让他们寻找身边的材料建桥梁,给孩子们一个自由活动空间的同时,我对他们进行了适时的点拨和指导,让他们明确应该研究什么,什么更重要,帮助学生更好地克服困难,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动手实践。如果一味地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教学目标就得不到落实,学生“经历”的过程仅仅是走过场而已。相信他们在以后的实验中也都会这么做,这就是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其次,在探究过程中应向学生强调重视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自主交流思想。在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重视,他们正努力“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探究。例如,他们做的种种猜测,以及最后对这些猜测的验证,在实验过程中的“严谨”的态度以及科学地进行记录等等。正是因为有了学生的实践探究和亲身体验,才有了一个相当“科学”的结果
 再其次,为了让孩子有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我们还要具备一个有准备的头脑,要多阅读教材、多研读课程标准,多了解和预设学生,多准备些生活中常用的材料,尽量满足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