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基于民主教育理念构建自主高效课堂的行动研究 课题网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目录 > 基于民主教育理念构建自主高效课堂的行动研究 课题网 > 成果展示 > 研究论文

浅谈高效课堂的有效备课

来源:原创  发布人:丁梦娜  发布时间:2014-09-18  浏览次数:
浅谈高效课堂的有效备课
丁梦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要完成什么工作,都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否则就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劳而无功,教学亦然。为使教学工作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认真、充分、精心地准备。今年我前后上了两次公开课,褒贬不一。第一次的《“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得到了一致的评价:“教材没吃透!”在师傅和听课老师的指点下,我痛定思痛,花了整整一天时间,自己手写了一份第二次公开课的教案——《剪枝的学问》。上完之后,师傅笑着对我说:“这比上次的教研课进步很多!”我长舒一口气,原来我非朽木哉!这两次的公开课经历,让我也深刻地认识到,在备课这一至关重要的教学环节中,我实在有太多需要学习和规范的。现就我自身角度,谈谈在自主高效的目标前提下,我对今后的备课方式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备学生,正确处理预设和生成
备教材和备学生是备课最重要的两个环节,可以说是备课的“左膀右臂”。二者孰轻孰重也是见仁见智。从笔者角度而言,新教师初涉课堂,过于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而忽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问答基本上是一个套路:“同学们明白了吗?”学生看老师慷慨激昂、满含期待地看着他们,自然不敢拂逆,便大声回答:“明白了!”满堂灌的模式训练成型,一遇到难题就只责怪学生不理解,每每考试下来,阅读题总是失分最多。关键在于学生没有在课堂上真正习得阅读理解的方法,如何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灵活应对呢?基于此实际,笔者慎重地将备学生作为备课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备学生,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更重要的是具体了解学生已有的语文基础,如语文的学习成绩,接受水平,对语文的爱好程度,知识缺陷等。应该以学生的角度考虑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起学生探讨、发现知识的愿望,共同总结获取知识的途径、方法,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水本无华,相荡起涟漪;石本无火,相击发灵光”,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循着学生的认知曲线随时调控教学环节,课堂是一个生动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活跃思维、急中生智、交流发展的智慧场。一言以蔽之,即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预设,又要给教案以生成的空间。
叶澜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教师要善于接受一些始料未及的体验,要关注课堂“生成”,要鼓励学生的即性创造,要善于超越目标制定的要求。关注“生成”,是否就是对“预设”的屏弃呢?这个想法当然是错的。这些生成的美景之所以美,也得要有足够的“预设”作铺垫,只有充分的预计,才能临危不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教师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进行精心的教学预设,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生成“的环境。但是事物都有其两面性,预设不宜过多过细,否则课上学生的自由发展空间也就越小。因而笔者以为教学的预案设计不妨“简单”一些,尽量为学生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空间以笔者一次公开课为例。《剪枝的学问》中,小作者第二次进桃园,我先让一位同学朗读,之后我问:“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你耳边又听到了什么?”一个问题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其实这一板块可以以“第二次进园,我的心情怎么样?是什么原因?”这一问题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激发思维,发现文中遣词造句的美妙之处。
二、备教材,整体先行细节闪光
        如果说备学生是备课工作的精髓,那备教材就是备课工作的最朴实无华的奠基石。教材给教师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它是编者与教师的对话,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如何运用好教材,教师的备课是关键。笔者认为,备教材,要整体先行。所谓整体先行,顾名思义就是在钻研文字朗读课文,扎实地领会教材编写意图之后,在脑海中形成对课文教学的整体框架和思路。细化为可操作的方案,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步来完成:
(一)放空状态下的研读
教师应排除自身经验知识、教学参考书等因素,放空自己,将自己视为初学课文的学生,先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及含义深刻的句子。随着悟性的提高,有些关键词语,写得精彩之处,以及课文的重点、难点,也会很快抓住。抓住了,便做上记号。觉得某些地方无法理解的,再打上问号。
(二)入情入境的朗读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教材四五遍,觉得不尽兴,摇头晃脑读,重复多次读,读到化境最佳。这是钻研教材、语文备课重要的环节。朗读是活的,是跃出纸外的,赋予了作品生命力。朗读好了,钻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老师朗读水平有多高,学生就会有多高,并老师的无限潜能。师生朗读得精彩的课堂,必然是充满灵性的、富有情趣的课堂。
(三)领会重点的推敲
教材中所选文章都是精品,对于作者推敲、锤炼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细心琢磨、体会。每篇课文都有不同的谋篇布局法,只有把握好,才能引导学生去感悟、去学习、去运用。老师领悟得深,学生才能领悟得深,甚至在老师的引导下,生成令人惊艳的奇思妙想《“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我前后备过三次详案,详细到每个过渡问题我都向师傅请教该怎么问学生才能回答得准确无误。那时的我自以为这样一堂精心准备的课,一定能让学生沉浸其中。到了“感悟规定”这一教学环节,由我和学生扮演“汤姆”和“爸爸”,进行对话,引导学生感悟“规定必须人人自觉遵守”。我对这一环节的预设是学生在“汤姆”的软硬兼施下坚定想法,绝不动摇。我的每一句话都精心设计,可真正表演时,“台词”出口后,得到的却是孩子生硬、重复的回答:“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显然他们并没有被我的“台词”触动,他们对规定的理解就是这是规定,你必须遵守。我的“台词”不仅冗长多余,而且忽略了学生对它的感知和理解。他们的思维已经被我的问题局限,而没有深刻思考规定背后的社会意义。归根结底,作为教者的我,对本文的重点也只是一知半解。其实在学生不得其解时,扮演“汤姆”的我只要说:“钓鱼还有什么规定呀!”,轻巧地就让学生联想到之前关于鲈鱼的知识链接,从而领悟到设立此规定是为了保证鲈鱼的生息繁衍。可见,教师的领悟和引导是多么重要!
(四)课后思考的延伸
每篇文章的课后习题都是编者对教师和学生的善意提醒,也是教师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的凭借。所以课后习题老师也要一丝不苟地完成。例如,要求学生背诵的部分(或全文),教师要先背下来;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课文,教师要先努力去做。《“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一课的课后习题第四题,就是全文的线索,既有学生理解文本的基础,也有学生角色互换的感悟。所以我将这一题设计成我教案中的第二板块的总领问题。
(五)整体思路的成形
以上可以说都是备教材的准备工作,是能体现教师匠心的闪光细节,接下来就是要在此基础上,形成对课文的整体设计,这时,教师对教材要做到:懂、透、化。所谓懂,就是对教材基本结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都一清二楚;所谓透,就是对教材了解得详细而深入,熟悉而精,能理清纵横关系,理解弦外之音,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所谓化,就是教师的思想情感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化在一起,这是备课的最高境界。如教学《拔苗助长》一课,教师从整体上思考:1、需要做哪些准备?分几步走?怎样突出重点、难点?2、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4、怎样向学生提问题?5、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课文?6、怎样安排课堂练习?7、对可能发现的错误怎样纠正?8、怎样检查了解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怎样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课内外作业怎样安排以适应学生的不同程度?······只有这样组织教材,统筹整合,才能有细化成每一个问题的成竹在胸。
        备课时,只要我们心中有学生,从学生出发,在充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就能做到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新问题、遇到的新阻碍、教学的进展情况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在头脑中进行教学再设计,让学生们的灵性和悟性在其间流淌,这是一个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灵活组织教学的体现,也是我们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