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基于民主教育理念构建自主高效课堂的行动研究 课题网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目录 > 基于民主教育理念构建自主高效课堂的行动研究 课题网 > 成果展示 > 研究论文

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实现民主高效课堂( 岳颖姝)

来源:原创  发布人:岳颖姝  发布时间:2014-12-08  浏览次数:

 

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实现民主高效课堂

                                        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岳颖姝

摘要:学习语文重在语言积累,有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学生才能准确、生动、鲜明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真情实感。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课堂的效率也就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也就不那么难了。

关键词:丰富  积累  高效课堂

一、朗读中丰富积累,实现高效

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厚积而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滋味,读出情趣,从而读有所值,读有所得,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叶圣陶先生曾把有感情地读称为“美读”,并指出,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在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因而,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在朗读中动情、生情,主动积极地积累语言。《田园诗情》一文景美文美,它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的田园风光,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文如诗画,诗画交融。教学时我让学生听配乐朗读,观看荷兰田园风光的图片、录像,让学生谈谈真实感受,激发学生对“真正的荷兰”的热爱向往之情。在此基础上配乐读,表演读,反复读,在读中理解荷兰水美、花美,尤其是牧场自由宁静的特点,在读中想象荷兰的自然景物,在读中体会荷兰的诗情画意,学生心通其意,必有身临其境之感,将自己融入优美文字之中,就在感情朗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了语言,为理解“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作好了有效地铺垫。

二、诵读中强化积累,实现高效
  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汉语词汇丰富,运用灵活,要使自己对语言的运用不假思索、得心应手,必须对语言文字作千百次的重复,才能使语言文字的规律、含义、情味等在头脑中固定下来,使大脑皮层的细胞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系系统。熟读和背诵便是完成语言强化的必由之路。强化诵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已为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完全证明。古人为学,一开始只是读、背、头脑里只不过装满了一堆“死”的语言材料。书读得多了,背得熟了,学生对书中的文与道似懂非懂,愤悱在心了,然后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经过一定的时间,就会产生 “豁然贯通”的效果,既领悟了道,也掌握了文,头脑中那堆“死”的语言材料一下子活了。这种读书方法看起来非常笨拙落后,其实,这正是符合汉语特点的教学的高妙之处。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小学阶段是人生中记忆最旺盛的时期,让学生通过背诵积累大量的佳词妙句,精美篇章,不断充实语言库存将受益匪浅。巴金先生曾说:“书读多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慢慢体会到他们的好处,也就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可见,熟读成诵,是储备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发展语言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古典诗词是中华灿烂文化中一朵瑰丽的奇葩。,是语言中的精品,他们已不仅仅是一种纯工具性的语言符号,而渗透了汉民族的思想体系、文化体系和艺术价值,学生所受的文化熏陶将会使自己终生受益。因此,每个学期的经典诵读,我不像背课文那样布置,而是每天早晨715—730,中午饭后—1200安排学生领读领背,天天如此,“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样坚持一个学期,到测试的时候学生驾轻就熟,再差的学生也能考个七八十分;而且因为熟读成诵,他们很自然地就会把它们融入到说写中,从而提升了语言的品位。

三、说写中沉淀积累,实现高效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合理时机,设计灵活形式,让学生练习说话,创作写话,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并沉淀积累。如学习《雾凇》后,结合课文的结尾设计了这样的创作练习:你也能写一句诗或几句话,抒发一下此时你对吉林雾凇的赞美之情吗?这样的设计,巧妙地将读与写进行结合,在写话中沉淀积累,由课文到创作,是巩固也是提高;由触景到生情,是亮点更是抒发。另外,复述是将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有效方式。在教学中,我经常用故事描述、导游介绍、即兴表演等形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在说话中沉淀积累,这样的训练,体现了语文姓“语”的特点,不忘让学生进行自我知识的积累与拓展,使语文课堂更切实高效

四、运用中深化积累,实现高效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成功片段,是深化语言积累的有效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运用迁移的练习点,指导学生有机积累语言,沉淀语言素材。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各学段目标中也都提到:“在写话习作中运用自己积累的语言材料。”学生有意识地在运用已有的积累语言,是深化积累的最佳方法。如《雾凇》课后有这样的习题:读一读,并选用其中的词语说一段话,描绘一处雾景或雪景。(笼罩  凝结  模糊  弥漫  洁白晶莹  蒸腾  缀满  缭绕  淹没  琼枝玉树) 这类习题的训练,让学生自由选择,灵活运用。学生在不断地、反复地语言运用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鲜语汇,不断丰富了自身语言,达到了语言的再积累。在习题评析时,对选材新颖、用词准确、词汇丰富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调动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内动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五、课外勤于积累,实现高效

鲁迅先生说:“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在语言积累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地观察,大量地阅读,主动地积累,养成“采蜜”的好习惯。教师要不断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使他们采集到更多的原材料,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语言仓库。指导他们在阅读中摘录好词佳句、名言警句、成语格言、优美诗词等,把生活学习、电影戏剧、报刊书籍、宣传标语、电视广播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好材料记录下来,广撷博采课外语言,并在同学中进行传阅交流,互相观摩。这样直接、间接的语言材料积累多了,写文章就会语言丰富,表情达意就能挥洒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