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基于民主教育理念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 课题网站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目录 > 基于民主教育理念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 课题网站 > 成果展示 > 其他成果

《家校协作,创新德育工作的行动研究》调研报告

来源:原创  发布人:周晓英  发布时间:2014-11-21  浏览次数:
《家校协作,创新德育工作的行动研究》调研报告

2013年8月,我们分别从教师、家长、学生三个维度设计了三张调查问卷,分发给全体教师、全体学生、全体家长,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

1、 从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情况反映家校合作现状

1)任科老师遇到班内有问题的学生与其发生不愉快的事时所采取的处理方式,据调查,87.5%的教师能“与班主任沟通、与家长联系,协同解决”;4.7%的教师会“直接与家长联系,自己解决”;4.7%的教师会“对他批评一番,过后不愿再另作处理”;1.6%的教师是“交给班主任处理”,也有2.6%的老师要“过后谈心”。说明绝大多数老师愿意与家长合作协同班主任共同教育学生。

2)班主任老师面对班级里的行为偏差学生的教育方式,调查显示,85.9%的教师能不定期的耐心辅导,经常给予鼓励;12.5%的教师会经常让家长来学校共同教育;1.6%的老师选择“惹事时进行批评、训斥”;无老师“对学生冷落一旁不予理睬”。从这个选择来看,多数班主任会个别辅导行为偏差生,感到经常让家长来校的收效较差,该类家长文化素质不高,其教育方式也不合理,有时他们并不理解老师的一翻苦心,甚至还会误会老师经常找家长麻烦,有时会责怪老师。在我们学校,每个年级都有几位家长会故意刁难老师,确实给我们教师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3)班主任老师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方式有很多途径,据调查,93.8%的教师通过“电话联系”;73.4%的老师会直接打电话叫家长来校;68.8%的老师选择“上门家访”;39%的教师会用手机短信联系;也有5.1%的老师选择“网上交流”。虽然我校已给每位学生开通了网上“家校互动”平台,但老师和家长都有顾虑,害怕学生利用这个平台上网聊天耽误学习,多数老师还是通过电话、手机联系,而农民工子女没有固定电话,通过手机短信联系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

4)再来看教师与家长在沟通交流时所采取的态度,98.4%的教师能心平气和地与家长平等交流;没有老师当着家长的面,数落小孩子的不好、也无老师会带有责怪家长的语气批评与训斥小孩,当然也有老师是保持沉默的。

5)在老师与家长沟通交流后,学生的进步情况如何呢?调查显示,20.3%的教师觉得学生进步明显;45.3%的教师感到学生有进步,但进步不大;45.3%的教师发现“刚开始有进步,过一段时间又是老样子”;3.1%的老师选择“一点进步也没有”。从调查的数据中发现我校老师认为家校合作对学生的成长进步明显比单方面的说教要有效,除非是实在让老师与家长束手无策的学生,但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学生通过教育都会有所转变,只是进步的程度不同,并且会出现反复,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失去耐心。

2、从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情况来了解家校合作现状

1)当班级里有同学表现不好时,学生是否赞成老师经常联系家长的做法,28.1%的学生表示“不赞成”;12.8%的学生表示“赞成”;有7.1%的学生觉得“无所谓”;而51.9%的学生明确表态“要看犯了什么错”。该调查说明老师一遇到事情就告诉家长的做法不太受学生欢迎,也许经常这样可能更加重学生的逆反情绪,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多数学生觉得因情况而定,能理解老师的做法。

2)在学校发生一些事情,学生会及时告诉家长吗?有25%的学生表示当天就说;55.5%的学生有时会说,有时也不说;12.7%的学生回答“只说大事,不说小事”;也有6.8%的学生“从来不说”。据此看来多数学生能或多或少地告诉家长;有36.8%的预备年级学生选择“当天就说”,而其他年级都在20%以下,说明随年龄的增长学生会渐渐疏远父母,不会对家长无话不说;还发现有7%的学生“从来不说”,也许是父母从来也不关心子女,另一种可能是学生不敢对父母说。

3)现在的家长都很关心子女的学习情况,只要有空闲谈论最多的话题是子女的学习问题,而从不关心的只是极少数。46.5%的学生回答是“经常”;33.7%的学生回答是“有时”;9.8%的学生回答“偶尔”;也有2.4%的学生填写家长“从不关心”。那么学生能否与家长主动交流呢?34.6%的学生“经常交流”;43.3%的学生“偶尔交流”;5.1%的学生“不愿意交流”;而17.3%的学生回答“当父母问了,才会说”。调查显示,近8成的学生能主动与父母交流但很少经常性交流;而被动与父母交流的学生也不少,若父母较少关心子女,当然不可能主动交流,说明父母的教育态度是关键。

4)经调查发现,在学生的眼里影响自己与父母交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长的原因,也有自身的原因。父母方面的原因有:父母工作忙,没时间交流;双方存在代沟,观念不同,无法沟通,父母只注重学习成绩,给的压力太大,太唠叨觉得很烦;父母太严厉,说话的方式态度很强硬,经常发脾气,有暴力,不讲道理,不容反驳,令人无法沟通;父母总是攀比,不顾子女的内心感受,令人生气,不愿沟通。自身的原因有:性格比较内向,不喜欢交流;自己作业较多,没时间交流;;学习成绩不理想,经常犯错,害怕被家长责骂,不敢与父母沟通;自己很任性,个性较独立,总认为依靠自己的力量就可以做好,不需要和父母交流等。从中可以发现,学生与其父母沟通不良的原因很多,更需要我们教师采用有效的家校合作策略,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3、从家长与教师之间、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沟通情况更能反映目前家校合作现状

1)进入小学后,家长是否想了解孩子所在班级的总体情况呢?54.6%有的家长“很想知道并想办法了解”;41.4%的家长“ 想了解但不知如何了解”;3.5%的家长“没有想过这个问题”;0.5%的家长认为“班级情况与自己的孩子无关”。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家长很想关心子女所在班级的情况,也明白班风对自己子女成长的影响,但比例不少的家长不知如何了解班级情况,说明家校沟通有待改进;随着子女在校不断学习,家校沟通不断深入,家长也会通过各种途径增进了解子女所在的班级情况。

2)那么家长是通过哪些途径来解决子女所在班级存在的问题?70.5%的家长会“直接与班主任老师联系”;65.5%的家长想“通过家长会”。另外31.9%的家长想“通过孩子传达自己的建议”。调查显示,多数家长很重视自己孩子所在的班级情况,一旦有不利情况会直接联系班主任老师,预备年级、初三年级学生家长选择此途径的要比其他年级占的比例多,说明起始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及良好班风的形成非常重要。

3)学生回到家会与家长交流学校及班级里的事吗?37.4%的家长觉得“很乐意说”;55.1%的家长觉得“要问他才会说”;5.0%的家长觉得“从来也不说”;3.0%的家长感到“问了也不愿说”。该数据提醒我们老师要注意引导初小学生与家长的合作意愿,虽然只有少数家长觉得子女采取不合作态度,但也不能忽视,这部分学生很有可能成为问题学生。从各年级统计表的数据中可以发现,7.8%的高年级学生“从来也不对家长说”,所占比例较高,要引起重视。

4)再来看家长能否与自己孩子心平气和地谈心交流?40.0%的家长“经常能”;49.6%的家长“有时能”;8.2%的家长“偶尔能”;2%的家长“从来不能”。该数据反映了从家长角度去观察子女是否能与父母平等交流,有近一半的家长还是觉得“有时能”,“有时不能”,或多或少遇到过与子女“拌嘴”、“吵架”,不欢而散的情况,但也反映了随着子女年龄的长大,多数家长与子女相处会越来越融洽。

5)当家长与孩子谈论学习情况时的心情如何?39.8%的家长觉得与孩子谈论学习能“谈笑自如,很愉快”;46.2%的家长觉得“心情很沉重”;9.0%的家长感到“很生气”;还有5.0%的家长“不欢而散”。说明许多家长对子女的学习成绩是不满意的,往往达不到所期望的目标,所以会有一半以上家长的心情是极不愉快的。

6)家长与孩子谈话后的效果如何?11.6%的家长觉得谈话后有“显著变化”,其中五年级家长要达到14%,值得庆幸;59.1%的家长觉得谈话后“一开始有变化,但不能坚持”,其中四年级家长要达到66.7%;25.1%的家长觉得谈话效果“变化不大”,其中六年级家长要达到26.9%;而有4.1%的家长认为“与子女很抵触,谈话后没有变化,还是维持原状”,其中六年级家长要达到5.5%。说明父母在子女小学阶段就要学会谈话技巧,可以达到良好的交流效果,一旦拖延到初中,就很难有回转的余地,需要我们教师加以指导。

7)当家长发现子女在校表现不好时,希望老师采取何种方式才有教育效果?64.8%的家长选择“经老师教育后,由孩子主动告诉父母”,其中四年级家长要达到72.7%;17.2%的家长希望“通过家校联系册或备忘本得知情况”,其中三年级家长要达到25.8%;14.9%的家长选择“马上通知家长到学校告知情况”,其中六年级家长要达到18.7%,说明越到高年级家长希望与老师联系更频繁,不能让学生一错再错;还有3.7%的家长认为“在学校由老师自行解决,没有必要联系家长”,其中六年级家长要达到5%,看来这部分家长对子女是毫无办法,给老师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8)进入小学后,老师经常要让家长在备忘本、默写本及试卷上签名,家长会认真检查并签名吗?有80.6%的家长“会认真阅读并签名”,其中五年级家长要达到81.4%;17.7%的家长是“每天应付签名,虽然工作忙但也要配合学校”;也有1.6%的家长觉得“很烦,没有必要,因为学习是他自己的事”,其中六年级家长要达到4.3%;还有0.4%的家长选择“其他原因”。说明绝大多数家长是愿意签名的,这是家校合作的重要途径,但有时确实很忙忘了签名,老师有时很生气不得不对该学生进行惩罚,对此老师与家长一定要沟通好,否则会造成不良影响。

9)针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家长之间会进行交流吗?16.1%的家长“经常交流”,其中五年级家长只占13.1%;44.8%的家长“有时交流”;32.8%的家长“偶尔交流”;还有6.3%的家长“从不交流”,其中六年级家长要占到9.4%。说明越到高年级,家长之间的交流会逐渐减少。

10)家长之间谈论最多的话题有哪些呢?69.9%的家长谈论的话题是“学习成绩”,其中四年级家长要占到75%,六年级家长达到了74.2%;8.2%的家长会谈论“学科教师”;也有19.4%的家长会交流“成长心理”,其中四年级家长要占到23.3%,五年级家长也有21.3%;还有13.6%的家长与子女“ 随便聊聊”没有固定的话题,其中五年级家长要占到24%。说明四六年级家长很看重子女的学习成绩;而五年级学生正处于多变时期,家长想从其他家长的交流中获取信息以寻求同感。

11)在家校合作方面,家长向班主任老师提了很多建议?汇总起来建议有:

1、希望老师要从严管教学生,学生犯错要及时管教、对学生多加以教育与引导;

2、希望老师能对子女多一些关怀,有事随时联系、有问题及时告知与交流,当他做错事时多找他谈心,与家长比起来孩子更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育;

3、四六年级家长建议班主任给学生准备一本家长联络卡,使家长与老师之间沟通更加紧密,希望老师可以把同学在学校的情况写在备忘本上,通过备忘录反映学生在校学习情况与平时表现情况;4、四五年级家长提的建议主要是:希望老师多增加作业量,是否可以根据孩子不同的学习状况布置一些预、复习题目让家长检查与督促;希望各主科老师对每位学生都准备各自的备忘本由各任教老师检查学生的备忘本并签字或留言更合理;希望老师对学生的德、智、体各方面都要关心,最近发现孩子“任性”,逆反心理很强,家长的话不听,望老师经常沟通与指点;孩子的成绩虽然重要,心理素质更是不可缺少,望老师与孩子多沟通,创造孩子健康良好的学习环境。

5、六年级家长是希望班主任对孩子的心理多加以辅导、考试前多鼓励学生,多注意学生的动向,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6、希望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班会,进行学习互动,班主任有经验管教学生,因家长文化程度不高,请老师多关心督促孩子学习。

说明家长对老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教师的责任重大啊!但不管怎样,教育者是绝对不能替代父母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