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基于民主教育理念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 课题网站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目录 > 基于民主教育理念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 课题网站 > 他山之石

家校合作中家庭与学校各自的地位和作用

来源:原创  发布人:鲍艳君  发布时间:2014-05-22  浏览次数:
 

当前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教育部门也把加强家校合作放在教育改革的重要位置。因而,在家校合作中,学校和家庭各自处在什么地位,发挥怎样的作用,对家庭德育有何影响等问题应首先明确。

一、学校教育的主导地位和指导作用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论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时,简要而鲜明地指山:学校应当领导家庭。许多教育理论专家、学者的研究也一致认为,学校应在与家庭的合作中处于主导地位,应担负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学校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决定了它的主导地位。

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它的一切活动都服从于教育工作,为培养、造就人才服务。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教育的社会活动。它是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社会的需要确定培养的目标。根据培养目标和教育大纲,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确定教育内容。以科学的、系统的教材为依据,采取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并利用集中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和教学。学校教育的组织性、计划性和系统性、科学性,以及教育教学的一切专门的物质设施,都是家庭教育所不能比拟的。

除此之外,学校的教育者——教师,一般都是接受过系统的、专门的职业培训,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能力的专职教育工作者。他们能够将主要的精力和时间用在教育学生的工作上。他们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明确教育目的,熟悉教育内容,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懂得教育教学的基本方法,加上传统赋予教师的权威与崇高地位,在人们心目中十分牢固,增加了学生和家庭的信任,因而能够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而家庭教育者——家长,一般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职业培训,缺乏教育理论修养,对教育工作不太熟悉。他们都各有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职业,教育子女只能在工作和劳动之余进行,所花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显而易见,学校教育的优势是家庭教育无法比拟的,无论从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效果,还是从教育者、教育环境、教育设施等诸方面而言,学校教育都处于主导地位,应该对家庭教育起指导作用。教育工作者,包括教师,也应该对缺乏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的家长,给予观念上和方法上的耐心引导和具体帮助。

二、家庭教育的基础地位和配合作用

教育是社会现象,而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基。无论学校教育多么重要和不可缺少,也决不能代替家庭教育的影响和作用。尤其是德育,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的心理品质的形成仅有学校教育是难以实现的,它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支持。家庭教育的优势与特点,决定了它的基础地位。

对青少年儿童而言,家庭教育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人格形成最重要的时期。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儿童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都起着奠定基础的作用。它是最富感染力的教育。由于血缘亲情,家长能够在以情动人中向子女进行有效的教育。

家庭教育又是最具针对性的教育。家长与子女接触最多,了解最细,更能做到从子女的实际山发,有的放久,因材施教。家庭教育也是最富灵活性的教育,不受任何条件限制,能够做到遇物而诲,随机教育,方式方法也比较灵活,容易被子女所接受。

除以上所说的家庭教育的感染力、针对性、灵活性外,有关专家学者还总结出了若干优势。如(1)特殊的权威性。传统赋予家长的权威性,也是家庭教育的一大优势,是有效地教育利影响子女的重要条件。(2)天然的连续性。同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一般没有生活环境和教育者的更换问题,受教育者大多连续生活在家庭这个比较稳定的环境里,与教育者有天然的连续性,使家庭教育成为一种终身教育。人的一生始终都是在直接或间接地接受着家长特别是父母的教育和影响。(3)固有的继承性。人们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用从祖父辈那里接受的教育影响,去教育影响自己的后代,这就是家庭教育固有的继承性或连续性。即所谓的家风门风,以及家业家学。其中家风门风对于子女后代具有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

家庭教育的优势和家长的教育作用是其他教育所不具备的。尤其对于独生子女来说,父母甚至祖辈等家庭成员将教育力量集中在一个受教育者身上,个别教育、因材施教也成为家庭德育的优势之一。这些优势都成为青少年儿童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坚实基础。因此说,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

家庭教育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配合学校教育,把青少年儿童培养成人才。一般来说,学校教育集中体现了我国教育的基本方向,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实施全面的系统的影响。所以父母应当支持学校,同学校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子女健康成长。在我国,教育孩子不是个人的私事,而是对子女、对后代、对社会负责的大事。因此,配合学校搞好子女的教育工作,是每一个做父母的一项光荣而神圣的职责。

三、家校合作是家校教育补的过程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各有其特点,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学校如果忽视家庭教育的影响,离开了家庭配合的学校教育必然因孤军作战而难以奏效:家庭教育如果与学校教育方向不一致,就会使学生不知所措,家庭教育也将举步维艰。因此,教育的成果取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否协调一致形成合力,成为互补过程。尤其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差异方面,家校合作的互补性愈显得重要。

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教育思想上的差异与互补。学校教育强调德育放在首位,根据国家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虽说学校也会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问题,但终究要受到各方面的监督,况且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还有教学、教育计划作保证。而家庭教育则不同,一般地说,不少家长比较多的是从自身的需要和愿望来培养和塑造孩子。家长望子成龙的普遍心态已成为学校追求升学率的社会原因之一。有些家长为了日后让孩子能上大学,向他们施加种种压力,或者以物质引诱来刺激他们的学习。有些家长重智轻德,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质量的主要标志,反过来又给学校增加压力。教育思想上的不一致,会造成青少年儿童思想上的混乱,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家校合作可以在教育思想上、教育观念和要求上相互弥补。一方面家庭教育在学校教育指导下,可以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转变落后的教育观念,使家长在为子女前途着想时,同时要考虑到社会的需要和国家的要求,要遵循教育的规律和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另一方面学校教育也可在家庭的配合下,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在教育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发现并培养他们的特长,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教育内容上的差异与互补。比如在德育方面,学校重视德育的双基教育,即基本政治思想观点和基本文明行为规范教育,并在学校范围内进行由浅入深的培养训练。家庭虽然在一些行为规范的培养上与学校教育有不少共同之处,但是,在基本政治思想观点教育方面还是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不少家长在家里谈论社会问题时,往往不负责任,信口开河,也不避开孩子。此外,学校教育重打基础,强凋循序渐进,家庭教育则常常重理轻文,急于求成,希望立竿见影;学校一般全面安排教育内容,教育内容也相对稳定;家庭教育的内容则不稳定,往往受家长的兴趣爱好的影响,受社会时尚的影响。家校合作可以使双方的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互相弥补。学校教育在安排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的同时,可以通过家长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并注意培养,给予学生发展的空间,发挥学生的特长。

3.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教育方法上的差异与互补。学校教育有较完善的教育制度实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学校实行班级授课制,所有教材都经严格审查,都有具体规定。教师都是经过严格的培训,学习过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专职的教育工作者。学校开设的各门课程,包括德育课程,都自成体系,有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保证学生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而家庭中,家长虽然普遍具有教育子女的积极性,但大多缺乏教育子女的正确而有效的方法。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子女宠爱有余,严格要求不足,或者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信条,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以简单粗暴的方法来教育子女。这样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而且会削弱学校教育的效果。家校合作也可以使双方的教育方法互相弥补,相互吸收有益的经验,矫正错误的教育方法。这样,家校之间通过密切合作,形成多方面、多层次的互补,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措施,并持之以恒,就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家校合作对家庭德育的影响与作用

家校合作是家庭德育的基本条件。家校合作的目标是促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形成合力,促进青少年学生在品德、学业以及身心各方面良好地发展。同时,提高教师和家长的教育素质和能力,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家校合作对家庭德育的影响与作用,有以下两方面。1.引导和促进家庭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 家校合作,首先应体现在教育观念的一致性上。当前学校与家庭在教育观念上存在一定差异。据上海市对1141户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发现,家长对子女文化程度的期望和职业的期望都非常高,脱离了社会客观现实,也脱离孩子的实际。岂止是上海,这种高期望心态,在目前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致使许多家长重智轻德,把抓学习成绩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使家庭成为学校智育的第二课堂。望子成龙的过高期望不符合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相当多的家长不明白这一道理,他们给孩子超重的学习负担,让孩子背着沉重的心理包袱苦度光阴,使他们过早地失去了天真无邪的秉性,失去了本该属于青少年无忧无虑愉快地生活和活动的世界,一些孩子的心理被扭曲,以致损害了健康或误入歧途。还有些家长,不

考虑孩子的潜能和兴趣,跟随社会风气,让孩子学这学那。或者硬逼孩子去完成自己的愿望,投入大量的精力与财力,又缺乏耐心去帮助孩子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以致半途而废,不仅造成极大的浪费,还使孩子养成不珍惜时间、缺乏克服困难和刻苦学习的毅力等不良习惯。

在家校合作中,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使之形成正确的观念,并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是首要的任务。学校应在教育观念上指导家长,让家长明确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把德育放在首位,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发展孩子健全的个性,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技能,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若违背这一规律,而以智育为中心,重智轻德,培养出孩子不懂道德规范,缺乏远大理想,这是教育的失败。家长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念,明确了家庭教育的任务,才能更加注重家庭德育,使学校、家庭的教育职责分明,从不同角度来培养青少年儿童,把他们造就成为社会多方面需要的人才。

2.指导家庭掌握符合青少年心理特点的科学教育方法。

目前,家庭普遍存在以下几种不科学的教育方法:(1)专制。父母始终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孩子,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家长对待孩子严厉有余,熟爱、温存、疏导、同情和慈爱不足,不鼓励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不准孩子提出不同意见。生长在这类家庭的孩子,独立性、自主性较差,性格内向的孩子变得木讷、依赖、顺从,性格外倾的孩子可能变得更加反抗、暴烈、情绪不稳。他们的创造精神常被扼杀,心理病症较多,形成人际交往的障碍,影响了社会化的进程。(2)放任。父母对孩子缺少正当的关心和爱护,没有明确的要求,使其放任自流。在这类家庭里,孩子的进步得不到应有的鼓励,缺点、问题得不到批评和指导,即使奖罚也是随心所欲,毫无原则。致使孩子的独立自主、自信心、创造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训练,行为习惯不奸,难以被人悦纳。(3)溺爱。父母对孩子的爰缺乏理智和分寸,对孩子的要求不管合理与否,都想方设法予以满足,对孩子过度保护,致使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孩子有了缺点错误,家长百般庇护,只有赞许和肯定,没有批评和惩罚,孩子往往任性、幼稚、好反抗,有点神经质,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与友伴的交往以,我为中心,不容易处好彼此关系。依赖性强、缺乏责任感和义务感。上述不科学的教育方法常常违背青少年心童的身心特点,与学校要求的科学教育方法相矛盾,因而使教育效果互相抵消,影响了德育的成效。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学校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教育家长以孩子身心发展规律为出发点,让家长了解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儿童,或处在生理上高峰期,或处在心理上断乳期的身心特点,采取与之相符的科学正确方法进行教育。现代社会对未来一代人才素质提出愈来愈高的要求。今天他们是家庭的主人,明天将是社会的栋梁。这种主人翁精神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它离不开家庭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的土壤。只有在正确的教育方法指导下在家庭民主的氛围中,孩子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自尊心和自信心才能得到培养,父母与子女之间才会有真正的感情交流,家庭德育才会产生真止的良好效果。

(作者单位系天津市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