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基于民主教育理念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 课题网站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目录 > 基于民主教育理念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 课题网站 > 中期评估

民主教育理念下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

来源:原创  发布人:周丹  发布时间:2014-11-20  浏览次数:
《民主教育理念下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
(中期报告)
一、研究背景:
现在的小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象都出现了一定的偏差,从而使我们认不清自己。自我意象的偏差较少,自我的认识形成也受到他人评价的影响。如果大家都说他是个聪明人,你自己却不以为这么说,说不定哪一天你就会放弃自己的感觉,向舆论投降了。所以那些天天被吹捧的富家子弟个个都以为自己很聪明。反之亦然,如果别人众口一词地说你笨,天长日久你自己也会认自以为你的确是那种人,因为幼年时的你缺少分析判断的能力,不大可能看出别人评价的偏差。
而我们李公朴小学时全国唯一以民主斗士李公朴先生名字命名的小学。公朴先生早期就提出了“自动、自学、自问、自治”的民主教育理念,我们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高举民主教育的旗帜,提出了“沐浴教育的民主,享受民主教育的教育”的办学理念,进行了民主文化、民主管理、民主德育、民主课程、民主教学的探索。所以我校的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在自治管理的模式下普遍要高于同等年龄的水平。但全面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任务,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咨询和辅导是我们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重之重。
二、理论思考
(一)概念界定:
1、民主教育
民主教育是充满爱心的教育,是尊重个性、追求自由、体现平等、重视法治、倡导宽容、激发创造的教育。尊重个性,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发展的主动性,承认他作为个体的差异性;追求自由,就是尊重学生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和创造的自由,真正优秀的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也是和学生一起追求新知、探求真理的志同道合者。合作学习的态度,就是平等精神在民族教育中的体现。作为教师在充满宽容的课堂上,不应只要教师的声音,教师更不应该以自己的观点定于一尊,而应也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就学生来讲,要做到自动、自学、自问、自治;就教师来讲,在学科教学中倡导民主教育理念,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2、自我认识
 3、人格
所谓人格指的是一个人相当稳定而不变的特质。这裏的特质指的是一个人的思考、情绪或行为。而相当稳定指的是在不同的情境,以及不同的时候这个人的特质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譬如说,有一个人的特质是小气,那麼他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候、对不同的人,大概都会很小气。这时候我们会说小气是他的人格的一部分。
(二)理论依据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1516岁)。并且分别对各个阶段的智力特点及局限性进行研究。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凯斯将皮亚杰理论与信息加工理论相结合,对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进行描述:(1)感觉运动操作阶段(2)表象性操作阶段(3)逻辑性操作阶段(4)形式操作阶段。
儿童在特定的发展阶段中,为什么有些能力能达到,而有些则不能达到。如皮亚杰理论认为儿童在前运算阶段(27岁),具有几个特点:(1)具体性,不可能离开具体形象的事物进行分析(2)不可逆性。(缺乏守恒)(3)具有刻板性,即为“我向思维”。而斯滕伯格在研究元认知时发现,某些智力不良的儿童完成认知任务时,其元成分的操作具有如下特点:第一,不能充分的监控其他两种成份以获取构建策略的充分资源。第二,它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能充分协调自动化与非自动化的过程。第三,不能进行良好的迁移和转换。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智力结构具有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调性三个特点。强调儿童的认知发展的实质是认知结构的变化与转换,而成熟又是促进这种变化和转换的重要因素。而斯滕伯格认为,组成认知结构有三种成分: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取成分。三种成分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讲,个体认知发展正是这三种成分反复相互激活的结果。
三、   研究目标与内容
基于上述思考,本课题采用如下研究方法,着重研究如下内容,达成如下目标:
(一)研究目标:
1、构建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的普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进行实践,最终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2、帮助学生在正确地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学会选择——选择真正符合自己根本利益的生活目标和道路、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的过程。
3、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各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并学会以不骄不躁、不卑不亢的恰当心态去面对自我、悦纳自我。
4、了解认识自我的重要性,掌握认识自我的主要方法,培养敢于自我分析的勇气,并能以真诚的态度接纳同学的评价和看法。
(二)研究内容
1、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各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 ,本学期分别开展“我是谁” 、“每个人都有优缺点”、“情绪A-B-C”三个课题的研究。
2、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多一点人文关怀,给学生的心理创设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要求老师以自己崇高的人格感染学生,以真诚的关爱温暖学生。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加强小团体辅导活动的开展,提高心理个案辅导水平,为学生排忧解难,并编写出个案集。
4、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建设。
精心构建“知心屋”,充分利用校园网站、宣传橱窗、知心姐姐信箱、校报、班会课等阵地,建成立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学生营造心灵家园。
5、为师生建立心理档案,科学管理。
充分利用《学生心理健康检测系统》,为全校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对教师存在的心理不适和障碍,学校给予关注和帮助,促进老师心理健康。对存在问题的学生,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做到心中有数,多关注存在问题倾向的学生,及早做好预防工作。
(三)研究方法
本专项课题研究明确定位于应用性研究,并遵循以下主要原则: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以行动研究为主的应用性研究策略;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方法为主,辅之以理论研究法、文献法、调查法、案例法等研究方法。
四、   研究过程与重点
(一)本课题将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13年2月—2013年9月):制定课题实验方案,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做好课题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调查各年段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和学校的德育工作,形成调查报告。
2、实施阶段(2013年10月—2015年9月):全面开展课题研究,组织理论学习、研讨工作,制订课题研究方案。收集好资料,及时整理、统计、分析实验材料,取得阶段成果。实验过程中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3、总结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0月):进行课题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申请专家进行鉴定,将成功的经验以常规形式确定下来,在学校推广。
 (注: 目前只进行到实施阶段)
(二)在研究过程中遵循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在心理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学生的心理,二是心理教育活动必须立足于促进学生心理发展,而不是仅限于心理健康的要求。贯彻发展性原则,首先在思想上要明确发展的要求,明确发展是心理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在教育过程中,把发展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作为重要任务。其次,心理教育要注意各个方面的心理素质发展。再次,要使心理教育走在发展前面。
2、非价值性评价原则:心理教育的最高目的就使要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而不是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水平或健康程度作出鉴定。但为了有效地进行心理教育,教育者需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状况,有时要运用一些测量手段,切忌把心理测试结果作为一种价值评价,直接或间接地成为一种“社会标定”传达给学生,成为学生心理发展的障碍。
3、主体性原则:在心理教育过程中,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调动学生自我心理发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4、相容性原则:使指在心理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教师)和受教育者(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情感上是相容的。贯彻相容性原则,首先要尊重学生,淡化教育与受教育的痕迹。把每个学生都摆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为学生创造一种自由、舒畅、开诚布公、无拘无束的相互交流氛围。其次,应重视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真诚地关心和爱护学生。第三,创造师生间最佳的“心理场”。“心理场”是有师生之间的心理相互影响构成,它对心理教育效果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三)我们具体的研究过程:
1、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由行政牵头,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各条线,明确分工,通力协作,确保成效。
2、通过校园网络,定期发布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材料,组织教师进行学习讨论研究方法,交流教育心得。
3、通过校园网络,定期发布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小知识,让学生自我辅导,让学生及时咨询心理健康问题。
4、开设心理健康课,分低、中、高三个阶段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学。低年级(1~2年级)的主题是“我是谁——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中年级(3~4年级)的主题是“认识自我--- 形成美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高年级(5~6年级)的主题是“自我心理修养---从小具有美丽的心灵”。在每周三夕会课上进行。
5、在各科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任何一门学科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都包括了兴趣、需要、动机、态度、意志等。也就是说,学好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对这门学科发生兴趣,进而产生需要,形成动机,最终培养起良好的学习态度,并有坚强的学习意志。当然,每一学科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都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如全面发展人的思维品质是语文教学中的任务。而数学中的心理教育任务则是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品质。科学学科特别有助于促进观察与归纳能力的发展,同时它也有助于促进逻辑的与非逻辑的思维品质的结合,形成创造思维的品质。社会学科的心理教育任务就是要唤起学生精神的需求,培养起对他人、对集体、对民族、对社会、对人类的美好情感。艺术学科则可以促进形象思维品质发展与美感、道德感的发展。体育学科着眼于增进人的身体健康,可以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奠定生理素质的基础。因此,要通过各科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形成完美的个性。
6、挖掘“隐性”的环境课程,营造氛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是一个多学科通力合作的系统工程,主要包括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培养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让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弥漫于整个校园,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妙。其次要优化学校的物质文化环境,精心布置教学教育场所。第三,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增强校园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另外要充分发挥班集体的作用。平时要把一些学生的言行举止记录下来,便于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培养健康的班集体舆论,积累优良的班集体传统。
7、作为课题的研究成员全面参与并引领老师们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每学期都会开展心理考核课——和孩子的心理谈话录音,并定期组织研讨活动,从而提升自己的心理素养,更好地为德育服务。
(四)取得的成果
1、构建了我校心理教育的基本模式。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以学生为主体。
心理健康教育应为学生服务。心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满足各类学生主体不断发展的心理需要。
第二,心理教育落实到外显的行为上。
学生的意识、情感、意志必然反映到学习、活动、生活的行为上。把对学生的教育要求及时转化为行为训练的要求,并注意从行为角度评价学生心理素质的变化,促进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对学生的动机、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等进行教育,一方面以影响学生学习生活、班级生活的主要障碍为切入点,确定每个阶段的教育重点。为了使教师的行为符合心理教育的要求,学校对教师进行正确教育行为的训练。
第三,课堂教育是心理教育的主渠道。
教师根据学生年龄发展的特点和不同学科教学的过程,有意识地在各科课堂教学中体现心理教育,加强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在教学中出现问题时,教师不流露失败、无奈的情绪,以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影响学生。
第四,寓心理教育于活动中。
学校开展多种专门性的心理教育活动,挖掘各类活动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尤其是要有意识地增加各类活动中的心理教育含量,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生动、活泼、交互,师生平等融合,重在心灵沟通和心理感悟。
2、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通过心理教育讲座和宣传教育,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心理常识,自我调节控制情绪,学会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学会当遇到自己不能排除的心理问题时,能坦然寻求心理帮助。学生的心理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表现在下面四点:(1)、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2)、能与周围的人正常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乐于帮助别人,尊重别人;(3)、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面对生活中的问题,适应环境;(4)、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形成健全的人格。三年多来,学生参加各级各项竞赛一百多人次获奖。
3、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研究中出人才,出经验。经过三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学校涌现出一大批心理素质好、教学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师,成为学校办学育人的骨干力量。他们在构建学生心理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促进专业发展,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创造力。2014年,周丹老师参加了武进区第二届青年教师成长论坛,获得一致好评。
4、编辑了德育教育论文和案例册。广大家长通过讲座,参与学校活动,极大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并尝试积极动笔撰写了教育论文。
5、近几年师生心理无严重扭曲现象。个案库的成立使学校个别心理状态较差的学生及时得到有效的心理辅导,他们进步很大,也是我校取得可喜成绩。
6、促进了学校德育水平的提高。
几年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师生们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和学习中,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基于民主教育理念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
课题成果一览表(论文)
姓名
题目
发表、获奖级别
时间
周丹
《信任,构筑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
中小学班主任年会论文
201012
周丹
《信任让师生关系更和谐》
区二等奖
201112
德育课题成果一览表(活动)
 
发表、获奖级别
时间
周丹
《再回首,汶川地震,生命的呼唤》
区观摩活动二等奖
20113
周丹
《关于公共场所规范汉字使用情况的研究》
常州市二等奖
201410
                                                                                                                             
五、   反思与启示
1、心理健康教育要尊重、理解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学生能主动、健康地发挥。因此,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不能居高临下的说教,应多和学生谈心,和他们交朋友,让学生敢于接受教师,愿意和教师说心理话。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是“知心姐姐”或“良师益友”。
2、心理咨询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心理咨询工作日益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日益受到师生的欢迎。心理咨询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将直接影响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向纵深方面发展。
3、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
        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直接制约着学校可持续发展,因此让更多的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再培训,让他们有意识的参加此项工作,将会有效地促进我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