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目录 >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 > 成果展示 > 论文案例

多途径,多渠道,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来源:原创  发布人:庄翌  发布时间:2016-06-17  浏览次数:
多途径,多渠道,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庄翌
《新课标》中指出:“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课程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实践,在学语文、用语言中,渐渐习得语文学习规律,不断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不断丰富语文素养。”低年级是语文教学的起步阶段,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关系到学生读写等多种综合能力的提高,对于孩子智力的提高以及形成概念的方法也有很大影响。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呢?教学中我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充分的引导,千方百计的激发孩子的说话兴趣,使学生从最初的不想说、不敢说、不会说逐渐地想要主动说,积极勇敢地说。
一、借助教材优势,学会表达方法
1.模仿课文,规范说话。对于低年级小朋友来说,应该从模仿开始掌握说话方法。如模仿句子常用的几种表达方式,在熟练使用后,学习变通。
如:教学《雨点》时,我让学生仿照课文说说雨点落进(  ),在(   )。学生思考后,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雨点落进草丛里,在草丛里睡觉。雨点落在玻璃上,在玻璃上跳舞。雨点落在雨伞上,在雨伞上滑滑梯。仿照课文说话,规范了学生的语言,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丰富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开启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观察世界,热爱生活的意识。
2.观察图画,练习说话
教材中形象生动的插图,能激发学生观察,想象和口语交际的兴趣。可以先观察图画,再进行说话训练。练习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突出重点,语言要清楚、流畅。然后对照课文,把自己的口语内容补充完整,看看课文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词语用得好。这样一方面锻炼了说话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学习了《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时,就可观察文中的四幅插图:说说乌鸦的肉被骗走以前乌鸦和狐狸的神态是怎样的?肉被骗走以后,乌鸦和狐狸又是怎样的表现?这样,通过对插图的观察和比较,进一步让学生深刻理解了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3.抓住空白,激发想象
文章空白是作者有意识地略写或不写处,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空白进行想象表达。如学了《秋姑娘的信》一课后,引导想象:秋姑娘的朋友们收到信了吗?收到信以后,会怎么做呢?孩子们都说,朋友们会给秋姑娘写一封回信,然后,水到渠成,引导学生当一回秋姑娘的朋友,选一个你喜欢的角色,给秋姑娘写一封回信。
4.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练习中的口语交际,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有话可说。例如《打电话》专题训练中,老师就可以创设几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比如:明天学校要去秋游,或者组织大家看电影等,要求大家穿好校服准时参加,可是李宁同学今天没来上学,可以怎样通知他呢?大家马上心领神会,纷纷要求用打电话的方法来通知他。在这种特定的情境创设下,孩子们不仅有话可说,而且会说,能说。
二、优化表达方式,激发表达欲望
1.统一日记,轮流记载。
到了二年级,为激发孩子的写话热情,我把班上的孩子按学情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发给他们一本日记本,轮流书写。周一由写话水平比较好的同学写。批阅后再依次给各组员轮流书写。这样写的好处是:先让会写的孩子给大家做一个示范,因为每一周到两周才有机会轮到一次,接下来的孩子有了前面的榜样,自然也会不甘示弱,无论是书写质量,还是写话质量,都比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强很多。老师呢,因为批阅的本数少,自然也会在日记本上和孩子进行交流。所以,每一次,孩子们都会郑重其事地把日记本日内交给老师,而后,又很期待日记本的下发,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表达欲望。
2.续编故事,张扬个性。
童话趣味性强,情景丰富,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是最适合儿童的内容,在新教材中占一大板块。学生作为独立个性的人,其生活经验,兴趣爱好,个性特征不尽相同,学生的认知,体验,感悟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各自的体验续编童话,进行说话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如:教完《狼和小羊》后,我问:狼向小羊扑过去,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小羊那么聪明,会死在狼的脚下吗?经过点拨,同学们纷纷举手,有的说,小羊往旁边一跳,跑了。有的说小羊连忙喊来妈妈,打败了老狼。还有的说小羊向狼肚子顶了一下,狼一下子掉下了坑,小羊抓住了狼。总之,尽管内容只有几名话,但包含了学生平时所想所做,充分体现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3.因地制宜,搬迁课堂
那天教学新课《秋游》,当我让孩子们展开想象,天上的白云像什么的时候,孩子们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有的说白云像棉花,有的说白云像恐龙,还有的说白云像瀑布。突然有一个孩子站起来说:“老师,可不可以让我们出去看一看,天上的白云还会像什么啊?”这一提议马上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符合:“就是,让我们去看一看吧。”我丝毫没有料到孩子们会来这一招,看着他们急不可待的笑脸,我笑了笑,带领他们一起来到了足球场,在让他们欣赏蓝天白云的同时,也让他们在草地上尽情地享受了一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滋味。第二节语文课上,在继续学习课文时,孩子们学习特别认真,有感而发,纷纷说出了秋游的乐趣和感受,对白云的形状描述,更是充满奇思妙想。虽然“浪费”了短短的几分钟,但是因地制宜,把教室搬到大自然,让孩子们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从中体会到的乐趣确是在教室里无论老师怎么讲解都得不到的体验。而我,也忽然觉得,有了这一次的“搬迁”,孩子们更加爱上语文课了。谁说语文课堂一定在教室?大自然里的一切,都是语文教育的有效资源啊。
三、循序渐进阅读,提高表达能力
事实证明,一个孩子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这个孩子的表达能力的高低。学生阅读后的表达对他们自身知识的丰富、经验的积累、认知的提升、人格的塑造都具更积极更深刻的促进作用。低年级的孩子识字量少,阅读能力较弱,因此,要让低年级孩子学会表达,必须让孩子们爱上阅读。首先必须提高低年级孩子的阅读兴趣,增强他们的识字量,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让孩子们爱上阅读。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一般是这么做的。在孩子入学的第一学期,我给孩子们推荐了《日有所诵.》,《日有所诵》一年级版里面所摘入的都是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篇幅不长,易学易懂,孩子们一学就会。因此,我把这本书作为孩子们阅读训练的启蒙书籍,每天学习一首,不仅要熟读,还要求熟练背诵。并抽出一定的时间有序的检查。这样一来,孩子们在学习的同时,就把朗读儿歌、背诵儿歌当成了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经常听到他们下课以后三五成群的凑在一起背儿歌。这样做的好处是,孩子们不仅懵懵懂懂的进行了阅读的起步训练,而且,在朗读儿歌的过程中,他们也不知不觉的认识了许多汉字,这就为以后的阅读训练大侠了一定的基础。可谓一举两得。
在熟读儿歌的基础上,开始逐步引导孩子创编儿歌。例如在学习了一年级上册教材《练习2》的儿歌以后,引导学生自己也来编一首儿歌,很多孩子张口就就来:
爸爸是一片蓝天,妈妈是一片蓝天,我是一只小鸟,在蓝天下飞来飞去。
爸爸是一条小河,妈妈是一条小河,我是一条快乐的鱼儿,在两大河里游来游去。
……
总之,作为老师,我更不会忘记:始终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和谐而愉快的氛围,使孩子消除害羞怯懦的心理,勇于无拘无束地说。给学生足够的尊重和信心,真诚而及时的肯定,赞扬他们,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把爱洒向每一个渴望被爱的孩子。只有这样,你才会看到学生有话想说了,敢说了、乐说了、会说了。只有这样,你才会真正体验到成功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