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作习惯的个案研究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目录 >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作习惯的个案研究 > 研究动态 > 工作动态

发掘“材”源,激活思路

来源:原创  发布人:赵唯艳  发布时间:2014-11-12  浏览次数:
发掘“材”源,激活思路
——记薛博娟老师的作文课
上午,我们课题组成员薛老师执教了一堂本色作文导写课,洋溢着人文气息的新理念,深深地涤荡我们课题组成员的心怀。她那精巧的教学流程,充满活力的课堂,富有人情味的评价……让我们不断地思考着。
一、发掘“材”源,独具匠心
写作是生活的需要,是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有事要叙。作文者,及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需要而作,内容为生活,形式为生活,终极目的为生活。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新课标”在习作目标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以多姿多彩的生活为素材,衍生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习作。可是,城市的学生生活并不丰富,他们每天奔走于学校及各种特长班,日程单调,生活空间狭小,缺乏丰富的生活源泉。学生怕写作文,总感到写不好,主要症结在于没素材可选,于是只好拼凑或抄袭。针对这些情况,薛老师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充满童趣的作文题材。把写作内容生活化,具体化。精心设计了一次特殊的体验。整堂课中,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倾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让学生“心动”、“口动”、“笔动”,解决了“作文难”的问题。学生皆情趣盎然,真是“童心之下万物皆活”。
二、优化指导,激活思路
这次作文导写之所以能如此成功,还得益于教师成功地引进口语交际。薛老师这堂课先口语交际,再习作,融口语交际、习作为一体,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开拓思路。说和写相互配合、渗透。口语交际有效地提升了习作质量。我们知道,说话是从内部语言到书面语言的桥梁。加强学生对口头语言的训练,是保证由句列段的过渡乃至完成小学作文教学任务的需要。口头语言倾泻于笔端,便是生动的文章。           
总之,薛老师的课处处以人为本,充满生命活力,令苦思有效作文教学而未得的我们豁然开朗,是一堂难得的好课,值得我们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