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作习惯的个案研究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目录 >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作习惯的个案研究 > 常规管理 > 学习感悟

听课感悟

来源:原创  发布人:黄玲华  发布时间:2014-11-06  浏览次数:
 

听课感悟

最近,连续听了本校老师上的几堂作文课,对我受益更大。下面我谈两点想法。

一、兴趣领先,乐于表达。强调激发习作兴趣,鼓励表达,有兴趣才有动力。《新课标》在设定习作初始阶段的目标时,把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增强习作自信心上,目的是首先要让孩子愿意习作、热爱习作、变要我写我要写。因此,在习作开始阶段不必过于强调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差异,应着力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先说出再用文字写下来,消除习作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口。这就是说,学生即使没有作文的意识也不要紧,要紧的是让学生乐于写、敢于写。反思我们的习作教学过程可以发现:学生之所以认为习作难、没兴趣,是因为长期以来都是老师说什么学生就怎么听怎么写,学生完全变成了被动地接受者,写出来的文章难免是一副干巴巴的成人腔。用《新课标》的新理念来分析,小学习作的本质特征,就是要充分尊重儿童,让学生从内心出发想写,写自己愿意写的,写自己所追求的,写自己所欣赏的;习作的过程是学生自我表达和交流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塑造和感受的过程。总之,兴趣、自信心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内驱力,是改革创新习作教学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注重积累,丰富素材。《新课标》十分重视引领学生在贴近生活中积累丰富多彩的习作素材,在多样化的习作实践中学会习作。在习作中应注意的问题。的确,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小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在这方面我们老师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可以课外向学生推荐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可以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积累词句之外,还应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积累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等等。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兴趣也就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