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作习惯的个案研究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目录 >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作习惯的个案研究 > 常规管理 > 学习感悟

学习感悟(殷维红)

来源:原创  发布人:殷维红  发布时间:2014-12-05  浏览次数:
                       学习感悟
首先给大家讲一则德国关于鱼和青蛙的童话。故事说的是在一个小池塘里住着鱼和青蛙,他们俩是好朋友。他们听说外面的世界好精彩,都想出去看看。鱼由于自己不能离开水而生活,只好让青蛙自己走了。这天,青蛙回来了,鱼迫不及待地向他询问外面的情况。青蛙告诉鱼,外面有很多新奇有趣的东西,“比如说牛吧,”青蛙说:“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他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个弯弯的犄角,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块,长着四只粗壮的腿,还有一个红色的大乳房。”鱼惊叫道:“哇,好怪哟!”同时脑海里即刻勾画出他心目中的“牛”的形象:一个大大的鱼身子,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嘴里吃着青草……
 这就是所谓的“鱼牛”。相应的现象就是建构主义借以阐述核心思想的“鱼牛现象”。
   “鱼牛现象”在人类的认知行为中普遍存在。比如科幻电影塑造的外星球生命的形象,无论怎样怪异,总还可以看到地球上的人和动物的影子。比如一件事被十个人依次传达,每人加上一点自己的理解,去掉一点自己的“不理解”,结果竟变得面目全非。比如课堂教学中老师明明这样说学生却偏偏那样理解……。典型的、明显的“鱼牛现象”已经不少,“稍微有点像鱼的牛”更是不胜枚举。
关于“鱼牛”的启示网上有很多文章,老师们可以查阅,对我们教学思想的转变会有一些启发。这里我想说的是我就像是那只青蛙去外面学了一点东西,回来给大家传达,我本身学来的就是一条“鱼牛”,再到老师们那里可能就是更不像牛的“鱼牛”,但总归还会有一点牛的影子,总会对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教学有一点帮助,这也是我斗胆在语文老师们面前班门弄斧的原因所在,有什么问题请及时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
江苏省特级教师张赛琴,给我们上了一堂《气象报告》的作文课,让我们直观的感受了一次“快乐大作文”,就是我刚模仿的两节作文课。张赛琴老师的课在网上有课堂实录有视频可供大家学习,如抢橡皮游戏。但这节作文课,我在网上没有查到课堂实录,所以我听了很多遍她的课堂录音,做了精心的准备,但因为语文素养和作文教学经验的欠缺,很多地方都不到位,但如果只用语言又难以给老师们描述清这头“牛”的真正面目,只好用这种笨办法,希望我用模仿课演示的这头“牛”更直观,使老师们构建出的“鱼牛”形象与牛更接近。这节课采用绘画体验、想象体会、模拟融合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和描写气象多变的情景,将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多云转阴——电闪雷鸣,风雨交加——雨过天晴拓展成一篇篇语言生动、联想丰富的文章。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煞费心思,独具匠心,整堂课处处是风景,耐人寻味、给人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