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作习惯的个案研究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目录 >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作习惯的个案研究 > 研究内容 > 教后反思

《成长的烦恼》教学反思

来源:原创  发布人:赵唯艳  发布时间:2014-05-20  浏览次数:
《成长的烦恼》教学反思
写这篇文章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必须紧扣“烦恼”说事,二是明白烦恼是一种心理状态,要写好这种烦恼,必须把叙事作为基本的表达方式,适当加入描写和议论,三是感情基调要正确,要明白,成长中的烦恼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是人成熟的催化剂。为把这次习作写好,在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李吉林老师曾说: “ 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 ” 在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巧妙创设情境,通过 “ 回忆生活 ”“ 现场采访 ”“ 交流汇报 ” 等环节,切实把习作训练置于真实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调动好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建立习作的信心,消除对习作的畏难情绪,真正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做到 “ 我口说我心 ”“ 我手抒我情 ” ,让习作成为需要,成为快乐的事情,使我们在学生作品中看到童真、童趣,看到真实的儿童世界。
2.选取生活素材,汲取生活之源。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会做成什么文字。”这次习作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生活。在教学中,以来源于学生生活的事例拓宽学生思路,努力让学生思考、关注身边的事,多角度地回忆生活,激活学生的生活储备。引导学生从纷繁的生活素材中选取习作所需要的最佳材料,不但提高了学生对生活的认识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选材能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冲动和愿望。感之于外,受之于内,从走进生活到书写生活,学生在完成生活作文的同时,灵魂深处也接受了一次生活的有益洗礼。
3.注重评改,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
在教学中注重习作后的交流、展示和评改,使学生明确修改的重要性,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知道改什么,怎么改,逐步养成自主修改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