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四自”精神的实践研究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目录 > 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四自”精神的实践研究 > 课题概况

小学数学“四自”课堂教学模式的阐述

来源:原创  发布人:袁美玉  发布时间:2017-06-10  浏览次数:

小学数学“四自”课堂教学模式的阐述

一、培养目标

自动

低年级:初步培养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的习惯,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初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中年级:使学生初步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制定学习计划表,进行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高年级: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热爱学习,勤奋学习,实现自主发展。

自学

低年级: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了解一般的学习方法和获取知识的途径。

中年级: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自觉地学习愿望和求知欲,在自我学习中尝试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高年级: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自我学习中,能探索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自问

低年级:初步培养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的能力,鼓励学生尝试提有价值的问题,会自我评价。

中年级:鼓励学生善问善思,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会进行互相评价。

高年级:在学习中敢想敢说,敢于追问,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自治

低年级: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学生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年级:自己能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分解学习任务,按时完成预习、复习等。

高年级:整理自己学习中的所得所失,帮助他人一起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共同进步。

    二、教学结构

1、数学“四自”课堂教学模式的组成要素

《数学课程标准》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学习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内容标准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进行了阐述。课程内容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2、“四自”课堂教学模式的结构流程

“四自” 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学前指导—自学教材—自主探究—综合训练—评价反思”。

为了体现本课堂教学模式的灵活性和选择性,针对不同的课型细化成以下结构流程:

(1)新授课:自学自问,导入新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应用,自主建构—总结回顾,自我提升

(2)实践活动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交流,设计方案—自主实践,解决问题—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3)练习课:明确目标,激发参与—巩固基础,自主练习—实践应用,拓展延伸—当堂反馈,反思提升

(4)复习课:提出要求,自主整理—合作交流,完善结构—集体提炼,建构网络—分层练习,内化提升—当堂检测,总结反思

三、操作策略

1、学前指导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然学生自习课本也不能一读了之。

(1)指导自习要因人而异,因材而异。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认知和接受能力不同,在指导自习时应采取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的要求。低年级的小朋友识字不多,自习的作业应在父母的帮助下进行,这就要求老师与家长要多进行沟通,教会家长怎样和孩子一起预习,为以后孩子自己学会预习打下基础。中年级的学生在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已达到自己预习的要求,可以作为学生自己预习数学的起点。这时,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引导,以促使学生完成预习。高年级孩子已具备独立自习的能力,教师可完全放手,让学生课前自习。

(2)课前自学在组织上也应不局限于学生的个体行为,根据内容的不同可组织群体行为。比如小组合作、请教家长和教师等等。

(3)课前预习还可以结合实验、观察、调查、收集材料、制作学具等方式。比如在学习《角的认识》时,可以要求学生课前找出生活中的角,在父母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做角,再借助自制学具边看书自学边动手操作找出比较角大小的方法。这样学生对书本的预习便有了更深的体验。

(4)课前自习方式主要以阅读教材,在书本之中获取知识为主。但在自习时要指导学生融入个体的思考与体验,不能盲从课本。要使学生了解课本中的想法是借鉴前人的经验提出来的,这些想法对他们的学习有启发帮助,但不一定完全适合,不一定是最好的,更不是唯一的。摆正对待课本态度。在预习课本时,要边读边想,课本讲的是什么?有没有道理?为什么这样说?没有不同的想法吗?这样让学生的思考融入对课本的预习之中,并在预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感受与经历,让学生在具有反思性和探究性的活动中预习

(5)教师提前编制好教学案,让学生的预习“有的放矢”。教学案编制是关键,教师要准确把握好知识要点,做到重点突出、层次清楚,既要具备可操作性又要具备可反馈性和可检测性。

2、自学教材

(1)自学的内容包括新课中的内容、概念、法则、计算方式及例题等。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自学方法根据学习目标去自学以上内容,就自己的认识在课本上做出重点、难点的记号。对于容易的内容可不作任何说明或解释;对于疑难的内容可出示自学提纲,或对疑难点略作启发提示,学生根据提纲自己自学课本。

(2)对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要分别引导认真自学课本,深刻理解教材内容:对中等以上学生应抓出难度较大的问题,促进他们认真思考,加速他们的自学能力的发展,培养创新意识;对后进生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使之能顺利地自学教材,了解教材的大致内容。

(3)要教给学生自学教材的方法。如分粗读、细读、精读三个层次。粗读就是浏览一遍教材,知其大意;细读就是对教材要逐句地读、钻研教材的内容、概念、公式、法则,正确掌握例题的格式;精读就是概括内容、理解教材的涵义。

(4)不同年级看的方法不同:对低年级学生可指导其从上到下,从左往右看,学会看书中物体的动态等;对中年级的学生可指导其找出书中的重点片段,并指导其理解和仿述;对高年级的学生可指导其从整体入手,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概括主要内容等等。

3、讨论探究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对知识掌握内化的过程,即对知识整合与建构的过程。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课堂,为学生的个性化的建构学习创造了条件。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知识进行构建,在学生自学文本的基础上,师生、生生共同讨论生成。

(1)小组合作交流:组建好合作学习小组,教师根据教学的重、难点知识,提出讨论问题与要求,深入到小组活动,倾听或参与讨论,时时发现不同见解或新的方法,为全体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并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共有的认知成果,培养群体意识和活动能力。

(2)集体汇报交流:学生在汇报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机遇,及时发现两种不同见解,制作“事端”,让学生用自己的见解进行说理和辨论。对于好钻牛角尖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点拨,对于不善于思考的学生,教师可时时的抛出的问题,让其进一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3)归纳小结:充分展示小组合作交流后的成果,适时提出相关问题,提炼要点、内化提升知识要点。教师要有宏观把握知识的能力,要有善于沟通和融合的本领,及时引导学生对各种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比较、归纳、提炼,得出答案,配合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学生仍然是这一板块的主体,教师仅仅是个帮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鼓励发散思维,同时创设良好的氛围,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开展讨论,充分体现自主创新。

4、综合训练

在此环节上,学生利用所学新知识进行解决问题。也是检验学生运用知识的过程。巩固练习要分基础题、拨高题、拓展题。

(1)教师要精心编制分层练习题,要善于整合所有的复习资源编撰习题,习题力求凸现针对性、层次性、灵活性、整合性和运用性。对于基础题学生必须全部会做,拨高题和拓展题可与同桌或他人合作学习。可采取“兵教兵”和“兵练兵”的练习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教师这时可深入到学生中间,教师能过察言观色,个别点拨、指导。了解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况。

(2)要进行板块式练习,让学生静下心来,独立思考解答,让每个学生对所有的题目进行充分思考以后,再进行评价。杜绝练一题评价一题的低效做法。

(3)评价习题时要注意适当的生发,达到做一题懂一片的功效,使练习的效果达到最大化。

(4)课前教师要设计好分层作业练习单(一般为16开单面)

5、评价反思

(1)此环节教师要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对差等生一定要让他所做基础题全会,并能及时展示。激发其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让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达到培优补差的效果。

(2)对于共性的问题教师要点拨、引导学生自由更正、各抒已见说出错误的原因及更正的道理。让同学之间相互纠正、补充。

(3)对于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或有创新的做法,教师要重在展示,多鼓励这样学生,不要限制其思维发展,让学生在认识上有新的飞跃。

四、教学评价

根据影响高效课堂的若干因素进行分析,经过研究和探讨,我们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师、学生、教学效果这四个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并以此展开对有效课堂教学的评价和检测。

1、教学目标方面:教学目标是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制定的针对性强、非泛化的目标,并且体现在具体的教学全过程。

2、教师方面:

认真设计课前学习单,学习单的设计要紧扣教材,应包括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关旧知识的提示;详略应以内容情况、学生自学能力的强弱等为转移,或简或详,但都应易读、明了,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教学设计建立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正确地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教学内容是科学的;教学板块清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教学设计有创意。

教师在课堂上要“相信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不能唱独角戏,要由“讲”到“动”,将课堂塑造成“快乐享受的地方,不是被动接受、枯燥无味的“看守所”要打造“艺术课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享受快乐”;课堂内容由“纯知识型”向“能力、情感、价值观”转变,课堂学习要由知识培养能力,由知识生发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普通话标准,表达清晰、规范,注重体态语言;教学有激情,富有亲和力,具备良好的课堂组织调控能力与教学机智;板书工整、清晰,有条理、教学手段先进,能恰当运用多媒体或直观教具。

3、学生方面: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增强 “自动、自学、自问、自治”精神,善于表达、合作、思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水平,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

4、课堂效果方面: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师生身心愉悦,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提高学习品质和学习水平。

五、注意问题

1、教师要有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自主探究的合作者、能力发展的引导者,还要成为个性化教学的创造者,具备整体设计教学的能力,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要求,以及自己的备课活动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教学风格,挖掘教材内容,设计好教学重点与难点,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自动地探究

自主发现本身就要求学生能主动的学习,而有的学生学习时,缺乏积极主动参与的精神。对此,教师要善于从各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凡是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要暗示,让学生自己去尝试;

(2)应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尤其要特别重视中、下等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常有自愧不如上等生的想法,因而发言总是有顾虑,不像上等生那样有自信心,发言比较主动,所以,应优先让他们发言和提出解答,鼓励他们,打消他们怕错的思想顾虑,动员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只有把中、下等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才能大面积地取得良好效果。

(3)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和学习目的教育:教育学生学会自我肯定,树立信心,敢于表达自己的主张;学会尊重他人,聆听他人的发言,要有自我牺牲精神,多为他人着想。

3、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四自”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师生平等、教学相长的教育原则。它不是要摒弃教师一惯地主导地位,而是要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避免学生盲目地去发现,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教师作为自主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浓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因此,该模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入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