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小学语文开放性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目录 > 小学语文开放性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 论文案例

放飞课堂,倾听花开

来源:原创  发布人:岳颖姝  发布时间:2015-12-30  浏览次数:

放飞课堂,倾听花开

                           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岳颖姝

有人说,孩提时期是人生中最富有创造性的时期。因为幼小的孩子心灵是自由的,他们不顾清规戒律的制约,也少有世俗情理的束缚。正是这种可贵的天赋的灵性,给予人们以无限的创意。语文教学的独特作用,不仅在于它以承传直接孕育创造精神的民族文化为己任,而且是养成创新能力的主要源泉。因为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始终是伴随着审美活动进行的,而自由和创造正是审美活动的本质。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异想天开、勇于质疑、坚持己见、活泼好动、敢想敢说……以及许多所犯的美丽的“错误”,往往是基于人性的灵性体现。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也曾撰文说“我们审视语文的创新教育,不仅要充分发挥‘感性’的功能,重视‘理性’的作用,更要去寻求不应该失落而遗憾地失落了的‘灵性’的价值。”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善于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和造就具有创造性个性品质的高素质人才。

    那么,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该如何放飞课堂,激发学生的灵性,提供并培养学生创新型学习的时空呢?

一、童心未泯,去伪存真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老师应当有一颗童心。有了童心,才能使自己变得年轻,变得活泼,使教学充满了童趣;有了童心,才能走进孩子,理解孩子,体谅孩子;有了童心,才能想孩子之所想;有了童心,才能和孩子打成一片,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才能和他们一起唱,一起跳,一起哭,一起笑;有了童心,才能保持孩子般的好奇和探究精神。”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课间,他会出其不意地拍拍学生的肩膀,和学生玩“躲猫猫”;课堂上,他让学生玩“斗鸡”,学生玩够了,看够了,乐够了,便让学生写作文。虽然明知老师在下套,但没有一个学生呼“上当”,纷纷“情动而辞发”,“我手写我心”。瞧,老师怀一颗童心,不仅创设了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更在这种氛围中激发了学生创新学习的动力。

《孔子游春》一课中有这样一段话:“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作者连用了四个暗喻构成的排比句,具体描述了大自然的伟大与奇妙之处,读了琅琅上口,意犹未尽。其后的省略号不失为训练学生想象力、创新力的好机会。于是我放了一段舒缓的钢琴曲,让学生随机朗诵。乐曲悠扬,书声朗朗,对文字的不同体验,涌动在每个人心中。再要求学生仿照课文写下脑海中浮现的画面,一次成功的小练笔就此展开。你瞧:

奔腾的河流是她跳动的血脉,美丽的花草是她五彩的衣裙,薄薄的晨雾是她神秘的面纱……

蔚蓝的天空是她和蔼的脸庞,明媚的春光是她醉人的微笑,绵绵的细雨是她七彩的眼泪……

在美妙的想象中,学生不仅感受到春光的无限美好,还开通了创新思维的渠道,他们每一个回答无不闪耀着智慧的火花。
    儿童是最纯朴的,也最认真,他们对人处事都以真心相看,还没有或少有虚伪的污染。所谓“童真可师”,决非言过其实。显然,这种认真和执着,正是创新的科学精神的根基,应该得到我们的细心爱护。

二、解除束缚,敢想敢说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民主、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是学生创新的重要前提。教师应和学生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注意消除自身的权威心理与主观专制的作风,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尊重他们的人格,为学生解除一切心理束缚。
    俗话“童言无忌”,说的便是孩子敢想敢说,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直言不讳,无所顾忌的那种天性。因此,课堂上,让孩子大胆提问,尽情发表独立见解吧。这,从根本上关系到创新意识的培养呢。

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电影、电视上看到过海底世界吗?那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让学生主动参与描述)今天,让我们再次欣赏绮丽的海底风光吧!优美的多媒体画面和生动的描述,把学生引入了神秘的海底世界,他们纯真的脸上挂着笑容,流露出喜爱之情。接着,我出示一道填空题:我来到海底世界,              。在饱满的情趣中,一只只小手举得高高的。精彩的画面激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不断涌现。

再如教学《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时,关于“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有学生提出了异议: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我先让学生联系文中小女孩的“纳闷”,使他们有了一个真切、客观的感受,再让学生辨析:爱因斯坦为什么连衣服也穿不整齐?从而分析出:他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学生在思辩中认识人物,创新思维,提升能力。

三、草长莺飞,倾听花开

《月光启蒙》语言优美,洋溢着浓浓诗情,流淌着深深母爱。学好它,就一个“读”字足矣!

教学时,我从初读课文开始启发学生能读懂“文字”,感受到民歌民谣的明快、流畅;感受到是母亲的启蒙带作者飞向诗歌的王国。继而使母亲的歌谣、神话故事等像三月的和风轻轻吹拂,像小溪的流水汩汩流淌,给大家带来了快乐、遐想的体验。然后,通过朗读文章中直接描写母亲的语句及结合课文插图,让孩子们再一次体会这是怎样一位母亲。学生发自内心地读,深切感受到母亲的勤劳、质朴、智慧,感受到母亲对“我”的爱以及母亲美丽圣洁的形象。孩子们还小,他们会把作者对母亲的爱与自己对母亲的爱融合起来。此时,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了高潮。这样的课堂,不仅让孩子们知道了母亲真挚纯朴的爱,而且还让他们学会了爱,更懂得了珍惜爱!

这样让学生亲近文本,与文本碰撞;亲近作者,与作者交流,让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了“零距离”的心灵对话。用心灵去倾听心灵,达到心灵相通,情感共鸣,形成独特的阅读体验。让学生从课文中发现美的文字,认识美的语言,体验美的情感,经受深刻的洗礼——母爱是一首永远写不完的诗。让学生的“个性”在语文课堂中尽情地流淌,学生就产生了与文本对话的内在需要,师生对话就成为彼此情感交融、智慧碰撞的过程。课堂才真正成了师生智慧飞扬的天地,成了师生共同创造的舞台!

    老师们,放开我们的手,还孩子们敢想敢说的天性,让孩子们的灵性得到充分展现,这样,我们的课堂也能“飞”起来,呈现草

长莺飞的、生机勃勃的春天般的景象,让我们一起聆听花开的声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