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小学语文开放性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目录 > 小学语文开放性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 论文案例

培育小学生语文气质

来源:原创  发布人:岳颖姝  发布时间:2017-06-20  浏览次数:

培育小学生语文气质

       常州市武进区李公小学   岳颖姝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与文课程改革的推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挖掘语言的艺术性和人文性,根据语文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熏陶濡染学生的气质,将小学语文课堂打造成培育学生人文气质的舞台。本文将重点就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语文气质的培养进行深入研究,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气质;培养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具有情感性和人文性的教学艺术,其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文态度,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气质以及良好的语文气质。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培养的需要,将语文课堂打造成培育学生人文气质的平台,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培育学生的语文气质,促进学生的和谐健康发展。

    1、课前注重搜集,体验人文精神

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因此,为了培育学生的语文气质,提高语文教学成效,教师应该从课前的准备工作着手,注重课前的资料收集和信息整合,从而让学生对文章的人文精神有深刻的了解,为学生语文气质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前阶段,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任务,引导学生搜集与课文背景和作者相关的资料素材,让学生在资料收集当中,深入地了解文章的社会背景,体验作者的创作目的和要表达的情感,从而深切的体会文章的主题思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想深度,从而培养其良好的语文气质。例如,在讲解苏教版语文《麋鹿》一课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深刻地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以及体会人和自然的关系,在预习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上查阅、翻阅课外书以及询问他人的方式,进行资料收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使学生了解到麋鹿的生活习性和特点以及目前自然保护区麋鹿保护的相关情况,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另外,通过查阅资料学生还了解了其他珍稀动物的相关情况,实现了课堂知识的拓展和补充,为进一步的学习和体会文章的情感,做了良好的铺垫。因此课前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是引导学生体验文章人文精神和培育学生语文气质的前提。

    2、开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情感

兴趣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和提升语文气质的动力,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最佳指导。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才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过程中,并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深化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自己的人文内涵和气质。创设语文学习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和情感的重要手段,在语文开课时,教师为学生创设和学习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能够让语文教学快速的进入到情感领域,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并借助生动的情境,将语文知识教学、语文能力的培养、学生思维的开发以及人文精神的陶冶结合起来,培育学生的语文气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导入新课的作用在于让学生能够对接下来学习的内容有初步的感知和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例如在导入苏教版语文《我们爱你啊,中国》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播放歌曲《我爱你中国》,用熟悉和悠扬的歌曲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将学生快速的带入到课程学习当中,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畅谈对这首歌曲的理解,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因为这一问题并没有固定答案,他需要学生用心去体会和感悟。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阅读和学习本篇课文,使学生真正入文入景,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气质。

    3、行课环环相扣,深化知识理解

在行课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确保环环相扣,从而激活学生的语文思维,深化对知识理解的同时深切体会文章的情感,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并在深刻的体会和感悟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语文气质。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用疑问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和情感的理解。大胆质疑是学习语文知识的先导条件,在推荐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出疑问,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而引发学生多层次和角度的疑问。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发现和思考问题的时间,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疑问,让学生在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活跃语文思维,深化对知识和情感的体会,进而培养良好的语文气质。例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时,在为学生揭示课题之后就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徐悲鸿为什么要立志学画?徐悲鸿有哪些经历?徐悲鸿有哪些绘画作品?徐悲鸿的代表作品是什么?接下来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去深入理解寻找答案。第二,鼓励学生语文文本对话,在阅读过程中增加阅读感悟,培养语文气质。阅读是理解和提升感悟的前提条件,为了让学生获得深刻的感悟就必须鼓励学生深入阅读和主动思考,读的越多,那么获得的感悟也就越深,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培养语文气质。例如,在学习《枫桥夜泊》一课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反复阅读,仔细推敲诗句的每一个文字,体会作者笔下描写的夜幕下的苏州城以及作者所要描绘出的意境,进而催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文气质。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素质,还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气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成长的需要以及教学目标的要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深入挖掘教学中的情感和内涵,让学生体会语文的诗意美,并在这一过程中濡染气质,培养良好的语文气质。

 

参考文献:

[1] 舒海燕 姚艳萍.经典诵读与小学生语文素养培育的实践研究[J].文教资料,2012,(2):51-52.

[2] 戴杨.轮诗意语文对小学生气质的濡染[J].语文教学通讯,2014,(9):36-37.

[3] 王玉奎.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3,(5):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