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电教研究专题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目录 > 电教研究专题 > 课堂在线 > 数学 > 空间与图形 > 平面图形 > 一年级

教学 设 计 《认 识 物 体》

来源:原创  发布人:周娜萍  发布时间:2009-11-29  浏览次数:
《认 识 物 体》 教学 设 计 模 板
学科 数学  年级   学校 武进区古方小学  教师姓名周娜萍          授课年级  
章节名称
认识物体
计划学时
1课时
学习内容分析
1文本简析
教材先通过学生合作搭积木,感知不同立体图形的实物,再从这些不同的立体图形实物中区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引导学生认识相应的图形与名称,初步感知这些形体的主要特征。
1、             “想想做做”主要通过对图形的识别和联系生活中的物体,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其中第1题通过实物和图形的连线,加深对不同形体的认识,并通过举例得到进一步巩固;第2题通过分、数不同物体的个数,进一步认识每一类形体的特征;第3题结合旧知进行练习。
2、媒体学习资源简析:
多媒体提供数字化过程,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化。为以后进一步学图形打下扎实的基础。
学习者分析
1、   1、学生与文本
本单元要求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所谓直观认识是指结合实物对形体的形状特点有整体的、笼统的感知,形成初步的表象,能识别这几种形体,了解生活中有许多这些形状的物体,不对形体的特征作规范的语言描述。
教材安排一年级(上册)认识“体”,一年级(下册)认识“形”,这是从儿童的认知规律出发,重组学科的知识体系。人们认识事物一般是从粗略的整体感知开始,然后对物体进行细致观察和局部研究。客观世界最常见的是各种形状的物体,“面”是附着于“体”上的。儿童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个物体,在整体感知“体”的基础上,才能逐渐研究“面”,建立“形”的概念。所以,先认识“体”,后认识“形”能降低认知难度,有利于学生学习。
2学生与工具
低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具体事物充满好奇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生动的画面和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又注意把学生引入更为广阔的现实情境中进行充分的体验活动,使学生的已有认识更为丰富、生动。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 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以及创新意识。
4.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懂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重点:通过学生的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感知每类形体的特征,再抽象出相应的立体图形,知道各自的名称。
难点:联系生活加深对各形体特征的认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解决措施:选择积木为学具,让学生在玩积木时认识物体。其好处一是学生有兴趣,能调动学习积极性。二是积木形状规则,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表象。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学习水平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玩积木,感知积木的形状
低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具体事物充满好奇心。
创设生动的儿童生活画面和问题情境。
利用ppt的直观性,呈现学生的生活情境,并与学生形成互动。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并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把积木分类,感受各种“体”的形状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给出名称
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活动,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为进一步探究物体的特征建立感性基础。
多媒体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与球体的各个不同的面。
直观演示四中物体的特征。
通过计算机呈现知识,生动形象,有效地让学生在感性认识基础上向抽象概括发展,明确了物体特征,突破了难点
在生活中寻找相关的物体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四种形状的物体后及时进行必要的抽象,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利用媒体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
直观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的各种物体,
体现了“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把学生引入更为广阔的现实情境中进行充分的体验活动,使学生的已有认识更为丰富、生动。
教学过程(可续页)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玩积木,感知积木的形状
5分
1. 课件呈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卡通形象: 小朋友,你们认识我们吗?你们想想在哪儿见过我们呢?
2. 小朋友,你带来了哪些“朋友”啊?向大家介绍一下。
3. 小朋友带的物体真多呀,看了这些物体,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4. 看来,小朋友想知道的知识还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物体。(揭示课题: 认识物体)
学生拿出积木玩搭积木的游戏。
 
指名介绍,能说出名称的就说出来
二、 动手探究,体验领悟
 
活动一: 看一看、摸一摸。
 
 
 
 
活动二: 分一分、比一比。
 
 
 
 
 
 
 
活动三: 认一认、找一找。
 
 
 
 
 
 
 
 
 
 
 
 
 
22分
(一)小朋友,请你们看一看、摸一摸桌面上的物体,你有什么发现?
3.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说说物体的形状分别是怎样的。
(二)导语: 刚才小朋友观察了几种不同形状的物体,接下来,小朋友能不能按形状把它们分分类呢?
3. 全班交流,达成共识。教师相机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
4. 各小组分别拿出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在桌面上滚一滚、堆一堆,并交流自己的感受。
(三)导语: 现在请小朋友看大屏幕,电脑把这四类物体的形状画出来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课件呈现几种立体图形)
 
 
 
 
 
 
3. 教师指出,像这样的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小朋友仔细看看我们的教室,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快找找看。
1. 学生认真观察桌面上的物体,初步感知物体的外形。
2. 学生用手触摸物体,初步感知物体的特性。
 
1. 以小组为单位将物体进行分类。
2. 各小组说说自己小组分了几类,是怎样分的。
 
 
 
 
1. 学生看大屏幕上的图形,说图形的名称。
2. 请四名学生头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头饰,其余学生在桌面上找出各自的好朋友,并举起来,以示响应。
 
学生想一想: 在哪些地方也见过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实践应用,优化策略。
活动四: 搭一搭、数一数。
 
5分
(四)导语:现在我们就用刚刚认识的这些物体作积木,搭一件你最喜欢的东西。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搭得最好!
 
 
 
 
 
2. 组织学生数数自己的作品中,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用了几个,把数的结果填在表格里。
1. 明确要求后,学生动手搭积木。
搭好后,学生可以离开座位互相参观学习,并进行评价。
展示部分优秀作品,并指名说说这件作品是用哪些形状的物体搭成的。
 
四、总结全课
 
引导回顾,梳理知识。
4分
1. 今天,我们和谁成了好朋友?学到了哪些知识?
2.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朋友,课后,大家再去找找吧!
 
回忆过程,指名回答
 
三、教后总结与反思:
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生动的画面和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唤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并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理解数学知识首先要“观察”数学现象。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活动,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为进一步探究物体的特征建立感性基础。在学生初步感知了各种物体的形状后,再通过实际的分一分、比一比等活动,能进一步感知几种几何形体的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四种形状的物体后及时进行必要的抽象,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在找一找的活动中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又注意把学生引入更为广阔的现实情境中进行充分的体验活动,使学生的已有认识更为丰富、生动。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设计开放的教学,让学生自己进行设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创造欲望得到满足。这样做,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新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自己总结学习的方法和学到的知识,体会互相合作、主动探究是学习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