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电教研究专题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目录 > 电教研究专题 > 课堂在线 > 数学 > 统计与概率:可能性 > 四年级

折线统计图说课

来源:原创  发布人:李云  发布时间:2010-05-26  浏览次数:
一、说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基于这一理念,我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设计新颖的导入与例题教学,给数学课富予新的生命力。课堂中力求构建一种自主探究、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说教材
本课是四年级下册第12单元《统计》的第一课时。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单式和复式)统计表和(单式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念。本课将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它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本课内容又为以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作准备,通过正确地认读统计图,为以后的统计图分析打下基础。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识知规律,我把本课的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知识与技能: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结合具体情境,对统计图的有关数据信息进行合理的解释,并能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初步学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折线统计图特点与作用的过程,感受从“具体”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
教学关键: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具和学具上需要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以自主探究为主线,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引导发现、组织交流、组织应用等教法。精心组织一系列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知识的引入环节,通过出示某市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的数据,以问题“怎样整理,可以使这些数据更清楚呢?”引起学生主动回忆、思考,重温已有知识,激发探究欲望,。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思考,感受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异同。并由此通过“折线统计图是怎样用小圆点表示参观人数的?为什么要用线段把他们连起来?等一连串的问题,促使学生认真观察折线统计图上反映的信息、数据,积极主动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在小组探究环节,“如果让你制作一幅折线统计图,可以分哪几步来做?应该注意什么?”通过小组讨论明确制图步骤和要注意的问题,进而独立制图,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这样既尊重了学生主体又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思想,渗透学法指导。应用部分则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对统计图的有关数据信息进行合理的解释,并能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从而深刻体会到统计图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以达到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四、说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时,我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使学生体会到观察、概括、想象、迁移等数学学习方法,在师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说教学程序
本课分成创设情境,感知特点——分析数据,理解特征——尝试制图,看图分析——实践应用,全课总结四环节。
新知识教学分三步教学: 第一步整体感知,看懂折线统计图,理解特征,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在教学中,通过例1某市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的人数引入教学,复习条形统计图,从脑海中提取与本节课相关的认知信息,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以条形统计图为基础引出折线统计图,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合作,根据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概括,明确折线统计图既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更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进一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第二步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画法。通过小组讨论明确制图步骤和要注意的问题,进而独立制图,然后由多媒体课件演示制图过程,使学生掌握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与前面的教学要求一样,我们不要求学生会绘制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只要能根据数据把统计图补充完整并描述、分析数据就可以了。
第三步实践应用环节。在教学中,精心地选取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是让学生运用到刚才学习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并巩固刚才所学的知识,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同时,让学生感悟由于数据变化带来的启示,并能合理地进行推理与判断
教后总结与反思:
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之后进行教学的,但是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且两种统计图在生活中也有着不同的用处。虽然从两种统计图中,人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所需要的信息,但条形统计图侧重于几个具体数量的多少和比较,而折线统计图则能直观地看出某一事物在一段时间里的发展变化,展示的是事物发展的趋势。我在教学本节课时, 设计的思路是:初步感知——比较认识——动手制作——分析应用,运用这样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特点的统计数据,理解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共同点和区别,能根据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统计方式。而对于折线统计图画法的教学上,我只是在准备找点的方法上做了进一步的强调,而放手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再从学生画图的实际情况中,纠正学生在画图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如我边讲边画折线,忘记标注数据等现象。接着让学生争议这一信息更适合用什么样的统计图展示呢?学生在辩论中明晰两种形式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和区别,使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了更好的认识。最后,让学生再通过交流自己课前调查的信息,并讨论用什么样的统计图呈现,使学生更好的认识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区别和应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统计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折线统计图更能清楚的反映出数据的增减变化,我出示的“动画片”就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学会根据气温的变化正确的进行分析和预测,并能从中对自己的成绩有个鞭策和努力的方向,学有用的数学知识。这种清晰、真实使学生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从而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