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电教研究专题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目录 > 电教研究专题 > 他山之石 > 文献推荐

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自主学习

来源:原创  发布人:潘丽琳  发布时间:2010-01-22  浏览次数:

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自主学习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后,音乐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自主学习”越来越为广大教师所关注和运用,并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可以说“自主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时尚” ,但是纵观音乐课堂中“自主学习”的现状,却出现了一些令人尴尬的现象。

 关键词:音乐课堂  自主学习 
 音乐教育的过程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其魅力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培育灵魂、优化情感,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音乐课程改革顺应时代和历史发展潮流,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而早在两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学思结合”和“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指出:“不好的教师是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订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他更是“催化剂”,使学生乐学、会学。为此,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重新审视现行的教育体系,端正教学主体思想,积极汲取以往教育中的思想精华和一切可继承、可借鉴的东西。但是有些音乐教师却操之过急,想一口吃个大胖子,使学生的学习漫无目的,在课堂上“撒欢儿”。这些教师心浮气躁,刻意伪装,课堂上弄花拳绣腿,变着法儿追求虚伪的美丽,表面上学生的“自主学习”热热闹闹,但是透过浮华的表面,其内部却出现了许多尴尬的现象:
 尴尬一:“挂羊头卖狗肉”
 表现为有自主学习之名,无自主学习之实。在欣赏乐曲时,教师名为让学生自主感受音乐的各个要素,但实际讨论时,教师完全按教案进行,追求统一的标准答案,将学生的“自主”弃之脑后。这样,忽视了课堂中的生成性与不可预测性,学生的“自主”变成了装饰品,点缀于课堂。
 尴尬二:“照样画葫芦”
 表现在教师抄袭别人的优秀教案,进行生搬硬套,根本不考虑本校学生的实际,结果可想而知,砸锅成了必然,即便不如此,十之八九,学生的发展也成了“口号”!
 尴尬三:“自由式放羊”
 表现在课堂中只图表面形式的热闹,整堂课下来,学生忙这忙那,“自主”至极。他们认为“越乱越好”,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自主”,这种将过程无限性放大的课堂,剔去作秀的成分,课堂所余无几,必然倒致教学无效性的大大增强,教师成了可有可无的附属品,真可谓“结果诚可贵,过程价更高;若为自主故,两者皆可抛。”
 尴尬四:“赶鸭子上架”
 表现为课堂中过分高估学生的实力,处理教材时缺乏理性的分析,对课堂出现的情况预设不足,更缺乏二度设计的能力。学生被赶上架之后,只能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一堂课下来所获无几。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创造是只在音乐教学中的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来创作音乐的活动,这种创造是一种艺术感觉的发展,不拘形式,不重结果,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进行创造。    
 实施措施
 一、重塑自主学习的理念 
 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学生高品质的学习,它以张扬学生个性为宗旨,以促进学生更积极地、更主动地、更好地学习为目标,是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这方面,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参与少,或只有少数学生参与。学生这个学习主体常常成为被动和机械的模仿着。久而久之学生便会丧失自主学习的心理,对音乐漫不经心。要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摆正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把教师从“传教士”的角色,转变成音乐活动的“设计师”和“导演”的角色,充分发挥“首席执行官”的作用,或指点、或解疑、或协助,帮助学生走出学习的“沼泽地”,快速准确地驶入“快车道”。我们的音乐教育,就是要给每一个学生有自我表现与实践的机会,并通过教师的及时肯定和鼓励,让更多的学生卷入音乐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敢唱、敢演、敢创造的参与者、小演员。把音乐课真正变为学生表达感情的表演课。
 二、拓宽自主学习的时空
 1、亲近自然
 “自由是创新的源泉。”只有具备了充裕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才有基本保障。在教学中,要积极打破课内与课外的界限,实行课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校内外联合,构建全新的音乐教育体系。通过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人文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理解、关爱、鼓舞、鞭策、指导与建议,在自主的时空中学习、成长。现在的音乐课大都在音乐教室或者多媒体教室里上课,学生的一切行动只能在小小的空间里完成,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因此我们教师可以有选择性地打破这一束缚,让学生到外界去上课。如学习《多么快乐》时,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亲近大自然,在蓝天、白云、草地、小鸟、鲜花中学习这首歌曲。这样肯定能带给学生更多的激情,顺其自然的激起“自主参与”的动力,积极性肯定会提高。因此,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应该要用新的理念来教育学生,培养具有“自主参与”精神的学生。
 2、回归自然
 音乐创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它是人们生活的情感体现。而孩子们最自然的学习是从生活中、自然环境中获得的,最容易理解和掌握的东西是从他们所熟悉的环境、生活中获得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需要,实现教师、学生、教材、教具、教学环境与生活的多方面联系,让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
 如在小学一年级《小雨沙沙》的教学中,我先给学生呈示一组自然界的音响(细雨声、大雨声、雨滴声等),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自然界中,通过一段表现小朋友在雨中嬉戏、玩耍音乐的欣赏,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构架起学生音乐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再通过听一段富有雨中情趣的音乐(节奏)片段,让学生听着音乐和着节奏自由表演,通过身体的运动、表现,使得音乐成为看得见的身体活动,同时在即兴创作表演过程中让学生感受雨中“玩耍”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自然而然地与生活经验建立了联系,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已与音乐融为一体,在主动地探寻、领悟、体验音乐作品的美的同时,也学习了音乐的基本知识与音乐技能。
 3、接触生活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科学不断地发展,学习音乐不再是学校课堂的“垄断行为”。要把封闭式课堂变成开放式课堂。课堂内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多渠道地学习音乐,交流每人所摄取的音乐信息。通过互动式的音乐交流学习,大大释放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潜在能量。同时,学校音乐教育要主动地把社会音乐教育环境和家庭音乐教育纳入自己的视野,使三者形成合力,把音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充分利用一切可学习资源,提供学生广阔的学习途径。
 如四年级介绍越剧的知识时,为了让学生对越剧有更深刻地了解,我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越剧的资料;自己回家听越剧磁带或看碟片;学唱越剧名段;越剧特长学生的“专场”演出;观看著名的越剧影片;谈谈自己对越剧艺术的感受等。看到学生收集的资料以及自我的表演等等,我感触颇深:同学们没有把查找资料当成是一种负担,反而是主动去收集相关资料,而且很兴奋,很投入,很自豪。这说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是很在乎的。因为这种让学生收集资料的行为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培养途径,也是主动获得知识的好方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当然,学生在查找资料以前,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明确的线索,避免学生盲目的选择,提高学习效率。在信息高度发展的年代,让学生懂得怎样“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怎样按照正确的方法去寻找真正有价值的学习资料,体现真正意义上的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三、刷新自主学习的方式
 1、 情感自主——我的情感我做主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家达里克罗兹说:“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它是一种情感过程。” 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一首歌或一支乐曲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和表现音乐,并从中在情操上受到陶冶,应该允许学生对音乐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做到情感上的自主。
 2、表演自主——我的表演我来秀
 《新课标》中提出:“要求学生跟随音乐产生想象,鼓励学生自信、大胆的表演,用体态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舞蹈通过动作来表现音乐的形象、情绪、旋律等,它具有可视性,能更直观地被人感知,能更形象地解释音乐,使人更容易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从而达到欣赏、感知音乐的目的。在欣赏乐曲后,给学生创造动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充分利用他们好动的特点,动静结合,通过动来激发他们欣赏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加深对音乐形象的联想和对乐曲的理解,在参与中得到愉悦和美感。例如在欣赏《钟表店》时,请学生随着音乐的第一段有节奏地模仿各种各样的钟做动作,如眨眼的猫头鹰钟、点头的小鸡吃米钟、摇摆身体的不倒翁钟等,来表现出时钟均速走动的节奏。还可以结合故事欣赏音乐,结合音乐来进行情节性的故事表演。如《龟兔赛跑》等,鲜明的音乐形象、有趣的故事情节、个性化的音乐主题,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走进音乐,喜爱音乐。学生在音乐的喜怒哀乐中获得丰富的情感,通过情感的体验,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使自己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我们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实际,不弄巧成拙,不肤浅做作,不哗众取宠,让学生真正的表达内心情感的表演,那才是真正地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参与,那才是一件美丽的外衣。
 3、 创造自主——我的乐器我来奏
 每个学生都是创造的天才,把一根木棒给他,他绝对能给你即兴敲出不同的节奏,声响,音色。这是他的潜能,他的兴趣,他在探索,他要表现,他的自我肯定。 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音乐情绪及不同的音乐形象选择恰当的打击乐器 ,为欣赏的歌(乐)曲伴奏,不仅使学生动了起来,更主要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音乐,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例如:欣赏《可爱的动物》,通过描绘的手法,绘声绘色地表现各类动物的形态、声音、动作和习性,在教学中,从分析音乐形象入手,启发学生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为这些可爱的动物伴奏,同学们思维活跃,争先恐后,有的用双响筒和串铃模仿马蹄声和铃铛声;有的用铃鼓表现大象走路时的笨重形态;有的用碰铃、三角铁表现小猫的机警和灵敏等等。             
 学生真正的自主学习是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和谐、融洽的教学活动。教师虽然把主权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了“解放”,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要充当导演或者是组织者的角色,让学生在宽松、自由、民主的环境中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自主创造的能力。让我们广大音乐教师共同携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与新课程改革同行,不断探索前进!
 参考文献:
 1.《中小学音乐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及对策》  江苏省教育局教研室  谢夕方
 2.《 新课程背景下音乐课堂教学中主体性教学策略研究》  张小云
 3.《开放,让音乐课堂活起来》  浙江省教育局教研室  高文丽
 4.《对新课改下音乐教学的“冷”思考 》  瓜沥二小  余 斐
 5.《启发真的情感 拨动美的心弦 》  义蓬二小  俞迎春
 
                                               古方小学    潘丽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