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电教研究专题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目录 > 电教研究专题 > 他山之石 > 文献推荐

正确处理音乐新课程实施中地诸多关系

来源:吴斌  发布人:潘丽琳  发布时间:2010-06-24  浏览次数:
正确处理音乐新课程实施中地诸多关系
吴斌  金亚文
目前,“课改”已进入到有点上试验到面上推广的关键阶段,许多新问题、新矛盾在实践中凸现出来。如何正确看待这些矛盾,怎样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音乐新课程的深入推进和普遍推开,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的教学实践问题。这些问题集中的表现在对音乐教学诸多关系的认识、理解和处理上。本文拟从几个方面,对当前音乐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比较普遍的现象进行一些梳理,并在分析、反思的基础上提出调整和校正的策略,供大家参考。
学科综合与音乐为本
现象:一些音乐课脱离音乐艺术属性和音乐文虎内涵去探讨、了解、评价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精神文明以及历史、地理、数学、物理、美术、舞蹈、戏剧等领域的问题,将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凌驾于音乐内容之上,音乐教学内容成了点缀和陪衬;一些音乐课综合表现活动的展示和延伸占据音乐学习的时间过多,喧宾夺主,学生在综合活动中没有注意音乐并使用音乐,学生的描述和表现没有围绕音乐的要素,课堂活动没有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思考:面对上述现象,许多人疑窦丛生:这是音乐课吗?在发出一文之后人们对种种脱离学科属性的教学有可能局部的、甚至使全局性的改变音乐课的学科性质。如果音乐课上无音乐,就等于削弱或否定了音乐课程的基本价值,那么音乐学科将失去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存在的意义。反思这种状况的形成原因,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认识上的问题——一些教师认为,一节课如果没有体现总和,就不符合当前教改潮流;操作上的问题——学科综合就是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活动的运用;设计上的问题——课标中“提倡学科综合”理念与新课程中综合艺术学科的客观影响。
校正策略:应该认识到,基础教育中任何一门课程都有其学科特征作为其存在的支撑点,因此,音乐课程的综合应是以音乐为本的总和。也就是说,音乐课必须以音乐为载体,音乐课重要有音乐,音乐教学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以丰富的音乐艺术内容和音乐表现形式及相关的音乐文化为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主要目标、主要内容和主要过程。在音乐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正确认识音乐课程的综合理念,这是正确实施音乐课程综合教学的基础。综合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音乐的学习与理解,综合的内容必须与音乐密切相关、有机联系,音乐课的开放台实施有条件、有限制的,因此必须把握一个适可而止地“度”。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应作的事是:选用最具有音乐表现力的作品,为学生不断地提供感受、体验、表演、理解、判断音乐艺术表现力的机会,帮助学生逐步增加对音乐要素的敏感反应。
情感态度与知识技能
现象:一些教师单纯强调情感态度或知识技能等某方面,在教学中割裂了二者之间的有机联系;一些教师之关注学生兴趣的技法,忽视音乐能力的培养,课堂中回避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回避乐谱地学习,回避演唱、演奏技能上的联系和指导;一些教师缺乏对新教材的深入研究,不能合理的分析、处理和整合教材,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善于在人文主题中提炼知识,不善于在单元结构中整合知识,不善于在实践中渗透知识。
思考:面对这些现象,我们不妨思考几个问题:音乐新课程为什么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放在第一位?突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否就意味着“知识与技能”目标不重要或可有可无了?在音乐教学中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必须削弱“知识与技能”吗?这两个目标维度无法在教学中统一起来吗?“课标”中并无否定知识与技能的表述,那么“知识与技能”的问题到底是“要不要”的问题,还是“怎样教”的问题?值得每一位一线教师认真思索。再有,对音乐“双基”的理解也需要从全面、整体的范围来认识,而不仅仅是体现在识谱和乐理等狭窄的方面。
校正策略:要正确认识只是与技能在音乐学科中的本质意义,作为学科,必须要有相关的知识体系作为支撑,如果没有音乐知识与技能,音乐就失去了作为一门学科的基本支撑点,这是不言而喻地。因此,无论是音乐教学或是音乐学习,只是于技能都是必要的和重要的,不但不应对其刻意回避,而且应该给以充分重视,加强对音乐知识与技能的研究,改变传统的理性学习方式,把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融入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之中,渗透着“教”,顺带着“学”,努力提高音乐知识技能教学的质量。特别需要指出的事,教师要善于将音乐情感(情绪、情感、表情等)在教学中统筹考虑和设计,避免偏废某一方面的现象发生。实际上,二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比日让学生严惩良好的音乐态度与音乐习惯特别有利于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
教学目标与教学形式
现象:一些音乐教学目标不清晰,缺乏鲜明的指向性与达成性设计,教学内容过杂、太乱,知识无序,教学过程鲜见有机的组合与连接;一些音乐课教学形势与方法过于外在和花哨,往往与教学内容脱节,“有活动每体验”、“有形式没内容”,学生在课堂上一会儿忙这儿,一会忙那儿,缺乏目的性;一些音乐课追求“形式”而不是“神似”,一些根本不需要的形式(如分组)却乐此不疲,一些直接明了的问题也让学生去讨论,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内容也让学生去创编。
思考:这些现象的普遍存在说明两个问题:一方面是教师特别重视教学方法的设计,另一方面则是教师比较忽视教学目标的研究。设想一下,缺乏明确、清洗教学目标的音乐课能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应吗?如果目标长期模糊又怎能体现音乐课程的价值呢?方法、手段与目标、内容之间应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许多教师都热衷于形式,在设计课堂教学时主要考虑形式如何如何,而很少考虑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究其原因,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浅尝辄止,因此缺乏教学目标统领下真实、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行为应该是重要的因素;还有一些教师随大流、赶时髦,认为现在的音乐课堂教学必须要有这些东西,也是原因之一。
校正策略:要特别重视教学目标的研究与设计,因为音乐课程较之体现在音乐课程目标上,而音乐坑目标则体现在音乐教学目标上,音乐教学目标则具体的体现在学段、学年、学期和学时等目标上。因此,必须重视音乐教学目标的潜效应,认真研究与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并紧密围绕目标来设计和展开音乐教学活动。也就是说,在音乐新课程中,形式服从于目标,方法取决于内容。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方式与手段,都必须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高水准的音乐教学不仅仅体现为教学形式的丰富,而更在于丰富教学形式所隐含的鲜明意图,即意料之外,有情理之中。
现代媒体与传统手段
现象:用实现设计的课件演示流程取代学生思维的发展轨迹,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既定的流程上,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课前准备好的课件之中,学生营和教师实现设计好的一幅幅画面、一个个程序,机械地学习,成了名副其实的“接受器”。教师盲目依赖于多媒体教学,不论什么类型、内容的课,不管有无必要都要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运用语言可以达到效果,却设计成多媒体文字;教师能够现场进行的范唱却要录制成光盘在电脑中播放;课本上引得清清楚楚的歌谱却扫描制成课件,舍简就繁、避易求难。排斥传统教学手段,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把多媒体技术当成黑板、录音机、投影机等传统教学手段等,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思考:大家不妨想一想:如果不顾教学内容是否需要,单纯追求所谓课堂教学效果,为了电教而电教、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岂不是本末倒置?那种制作花哨、只图表面热闹的课件,忽视了对音乐内涵的关注,不仅不能起到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效果,而且分散了学生对音乐本身的注意力,教学效果是否会适得其反呢?如果教师失去了其特有的功能,都变成了计算机的“操作员”和“解说员”,那么教师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呢?如果多媒体改变了音乐教学作为人文课程的学科性质,割裂了音乐课堂中所特有的情感纽带,师生间和谐的人际关系被冰冷的人机关及所取代,我们还会倡导多媒体吗?
校正策略:在音乐课堂使用多媒体技术,明确的目的性至关重要。对媒体的合理选择与运用,必须建立在对音乐教学目标与过程设计的基础上。音乐教学有着自身的教学规律,任何先进的教学手段都只能起到教学辅助作用,所以不能以违反音乐教学固有的规律来适应多媒体的特点,这在音乐新课程的教学中是一个重要原则。多媒体对于音乐教学来说,就像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恰当,便能提高教学效益,反之,运用不当,喧宾夺主,也会冲淡音乐教学本身,影响和降低音乐教学质量。所以必须坚持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在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的实践中,应该注意不能让多媒体挤占学生的体验、探索、分析、思考的时间,也不能冲淡和改变音乐教学所固有的和谐情境和氛围。在音乐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中适当“布白”,注意留下师生情感的交流空间。音乐教学媒体的元素种类和表现形式很多,要注意不同媒体的综合运用,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功能及与多媒体的互补作用。
结语
音乐新课程愚昧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息息相关,特别是对于音乐教师来说,不仅是新课程的执行者、实践者,同时也应该是新课程的研究者和建设者。因此,音乐新课程实施中诸多关系的认识和处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应看到,音乐新课城市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传统音乐课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使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产物,必然要经历一个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音乐教师应学会适应这一过程,辩证地认识音乐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这是把音乐新课程不断推向深入的重要保证。在音乐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面对的绝不只是以上列举的一些关系和矛盾,实际教学中体现出来的各种各类问题无疑会更多,比如音乐教学中地聆听与讲解,预设与生成,主导与主体,自主与自由,动态与静态,导课与主课等等,都是教学实践中大量存在的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从教学论的角度来说,教与学本身即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教学过程应该是解决矛盾,把教与学协调、统一起来的过程。我们相信,经过音乐教改实践的锤炼,大家不断的积累和总结经验,努力探索和测定音乐教学规律,音乐新课程的实施一定会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摘自《中国音乐教育》(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