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电教研究专题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目录 > 电教研究专题 > 中期评估
栏目导航

<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的研究>结 题 报 告

来源:原创  发布人:沈银大  发布时间:2011-01-14  浏览次数:
 
十一五武进区教育技术专项课题
    《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的研究》
结 题 报 告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网络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介入,给我们师生的学习带来了一次革命,各地热情高涨,如火如荼,然而,我们却无法回避一个现实:网上的资源较零散,没有系统性,未能对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组织,加上整合理念、资源技术对师资层次水平间要求的不和谐,从而使课堂并没能依托这一支持而焕发生命活力。掌握科学方法,自主、探索性的主题学习将成为人们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主题学习活动离不开强大的资源背景和资源平台,需要有高质量的主题学习资源来支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活动。那么如何体现技术以人为本,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呢?如何通过主题学习资源网站的开发与应用,来实现在学科教学中学习方式的革新呢?这些是当前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通过我们的调查(见附表),认为就我校而言,在“十五”期间,教育信息化中的网络资源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信息资源,但是这些资源零散无序,不成系统,缺少资源规划和资源建设的实用性、开放性、可持续性。平时教师应用已有资源的过程中,仅仅是把媒体作为教师预设过程的呈现,没有创设一种教学的环境,只是为学生自学提供了文本资料,突出的是教师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这些都跟不上课改深入实施的要求,更谈不上能组织学生有效进行主题学习活动。这些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限制了我校更快更好的发展。我们根据这些现状,拟订“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通过实践研究,一方面以信息化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教学中积累丰富的主题学习资源,师生共建主题学习资源网站,让学生能够自主利用资源,围绕主题进行优质的学习,并积累可贵的研究资源与课程资源,由此促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推进课改向纵深发展,加快学校进一步发展。
 
 
二、概念界定
1、主题学习资源
主题学习资源是指围绕一个重要主题组织的经过数字化处理的教学资源,包括相应的多媒体资源材料、操作工具和各种各样的活动。主题资源中的内容、过程、活动、交互、素材等围绕同一个主题。本课题主要研究利用专题网站作为平台,师生围绕某一个学科主题,利用网络资源,提供可激发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创造的方式,能寻求和处理的信息集成,包括各种多媒体素材、课件、网络课程等。
2、开发与应用。
主题学习资源开发与应用:本课题中的开发是指我校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或指导课外活动过程中所收集、制作、积累资源的过程,并对这些资源按照教材的编排方式进行分类与重组。应用是指把开发好的资源重新应用到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之中,在应用的过程中再次对主题资源进行优化。开发与应用没有先后之分,可以是先开发后应用,也可以是在应用的过程中开发出新的主题资源。
三、课题研究的假设
通过前两轮的课题研究,为这个课题的正常研究积累了一定的人才储备,同时软硬件的配置也为此课题研究提供了可能性、可行性的保障。本课题通过主题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将生成一批各学科以主题为导向的、结构化、实用性兼备的具有校本特色的学科资源,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自主发展的双重需要,有效地促进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开展,促进师生信息素养和学科素养的进一步提高。
 四、研究目标:
   1、建立主题学习资源平台,形成切合实际,操作性、创造性一体的校本主题学习资源库。
2基于开发的资源,探索出主题学习资源与课堂教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展一系列的主题学习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与信息素养的双赢。
3、教师在资源开发及应用过程中,获得现代教学理念,形成搜集、整理、开发信息资源的能力,现代信息素养及学科资源的整合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在地区中有一定的影响。
五、研究内容和策略:
1研究内容
(1 )学习主题确立的研究:
通过课题研究,明确确立学习主题的原则是学生通过学科主题学习,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拓宽知识面,发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建构主题资源的方式可以是多门学科内容的整合,也可以某一学科包含扩展性内容,在技术平台上形成网络结构;主题资源的内容要根据教师和学生需求来确定,把语文、数学、英语、术科按学科特点进行分类。
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的分类、收集原则、呈现方式、网络结构、资源特点等方面展开论述;
2)学科主题学习资源收集整合的研究:
    课题组成员围绕自己学科确定的主题广泛收集文本、图形、图象、动态资料等材料,在收集过程中充分关注主题学习内容的相关度、扩展度和整合度,再度开发已有资源,按一定的策略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整合,进行数字化再加工。并将资源分类整理,形成系列主题资源库,以课件、电子文本、学生题库等方式呈现,为师生研究性主题学习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
   (3)主题性学习信息资源的应用研究 。
依托开发的主题学习资源库,以资源平台为基础,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浏览、交流、互动、评价等扩展研究性活动,不断完善网站的知识和内容。学生在主题学习中,对资源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生成以及师生、生生的交流、评价、反馈等都将是对资源的充实和丰富,学生不仅是资源的利用者,也是资源的建设者。
六、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根据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理念,特别是对有关网络环境下主题资源的建立、课堂模式研究成功经验的文章进行系统归类,并作比较性研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有效经验为本课题的借鉴。
2、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为主,课题组所有成员都是研究的主体,都是实践工作者。采用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的方法,在做中学,做、学、研三位一体。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和反省”四个环节,研究者按计划分工协作,进行调查、分析后,确定教学主题并设计实验方案,再进行相关资源的收集、创作、整理、整合,师生在主题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分享经验,在行动中观察,在行动中反思、评价、修改实验方案,在此基础上再计划、再实施、再评价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变化,不断修改调整研究方法,不断提高行动质量。
3、问卷调查法
以问卷调查法为辅,通过对学生、老师的问卷,及时捕捉过程性信息,调整行动的步伐、修改研究的思路。以便我们的课题研究扎实有效。
七、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理论学习、技术培训
根据我校自身发展的需要,申报的《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的研究》课题被武进电教中心批准立项为区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的课题。
1、理论学习
(1)教育教学理论
在信息化的研究过程中,为了克服单纯从信息技术角度出发的狭隘观念,我们阅读了一定量的教育哲学与课程教学类的书籍,逐步理清了信息、技术与教育行为中广泛存在的知识、学习、智慧、管理、课程、教学、素养、文化等概念的关系,为本研究建构起一种统一的学术语言,更为重要的是,加深了我们对教育中“人”的理解。
(2)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理论
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3)主题资源和技术理论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没有仅局限于主题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而是对主题的本质与内涵进行了追问,对主题资源的前沿方向进行了学习,通过这些理论,我们对教育过程中引用主题学习资源与技术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也为我们确定主题学习资源的发展规划提供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在信息技术的层面上,我们也详细学习了当今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为新形势下如何借助主题资源提高教学水平和学习能力提供了策略和思路。
我们用开会的形式进行集体学习、文章上传到“他山之石”供课题组成员随机学习来加强老师的理论学习,提高了理论修养,知道如何有效利用各种方法进行课题研究,提高全体成员的整合水平,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在后续研究阶段中,我们将继续重视理论学习和主题研讨,并把理论学习贯穿整个研究工程中。
2、技术培训
因需而设,提高培训活动的针对性。为配合老师对新技术的需求,总课题组举办了多次新技术培训:多媒体技术和电子白板技术,帮助实验教师熟悉各类信息技术的特点。比如在多媒体培训结束考核时,要求老师在三个半小时内,根据统一提供的教学内容和素材库,独立完成自己所任学科的课件制作,如语文《小池》、数学《图形的密铺》、美术《夸张的脸》……并写好课件解读,包括操作说明和设计意图,此项培训解决了老师PPT课件的常规制作方法、简单动画制作等一些技术问题。电子白板技术的培训,在最后的考核中,课题组成员从五套操作题库中任意抽取一套进行现场白板操作演示。从定位到插入、拖拉到旋转、组合到排序、拉幕到聚光、链接到播放……,此外一些有兴趣的老师自发的学习了蓝牙的传送功能,玛雅技术、万用拼图的制作也初步去尝试。通过培训,老师们对教育技术和教学设计的内涵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二)研究阶段:确定主题学习资源 开发资源 应用资源
1、确定主题学习资源
经子课题负责人召开课题骨干成员讨论会,结合学科特点,分别在不同的视角确定主题学习资源,最终确定了以下主题:
语文:
语文学科涉及的面广量大,我们综观小阶段的所有语文课本的内容(共12册语文书),除一年级的拼音识字教学外,发现所有的课文基本可以分成以下几个类型:1、写景类的抒情性文章;2、写人类的励志性文章;3、诗歌类的经典性作品(包括古诗文和现代诗歌。)4、介绍类的说明性文章。5、经典名著选读类文章;6、说理类的议论性文章。考虑到兼顾各个年段的学习的系统性和学生的均衡发展,我们觉得可以从写景类的抒情性文章、写人类的励志性文章、诗歌类的经典性作品和介绍类的说明性文章中进行选题。
经过反复比较和商讨,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我们从这四类文章中确立了四个主题,分别是:春之系列、品悟人生、生物王国、现代诗歌。
从我们语文学科的传统学习意义上考虑,设置以上四个主题的主要目的如下:春之系列——让学生学会欣赏;品味人生——让学生学会感悟;生物王国——让学生丰富知识,学有乐趣;现代诗歌——让学生品味经典,陶冶情操。
我们在各个主题中都设立了相关的阅读平台和学生作品交流的平台。其中阅读内容丰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更详实的资源,以拓展学生的眼界;作品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更激起了学生主题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提升了学生运用现代媒体学习、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丰富了资源库,为以后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主题资源。根据各不同的主题,我们还设置了老师的交流平台,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同时这四个主题的确立,还在较大的程度上实现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数学:
从一至六年级的教材内容编排体系来看,大致可以分成四部分内容:“数与代数” 、 “空间与图形”、“统计和概率”、“综合实践”。每个年级都有涉及,内容编排呈螺旋式上升,为了进行全面有效的研究,我们数学课题组成员决定先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入手,等到这两个主题资源建的较完善之后,再考虑另外两个主题从我们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角度考虑,这四个主题所涵盖的范围广,各个年段都有较多的内容涉及到,且有一定的系统性,便于培养学生从小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主题学习的意识,可持续培养和提高学生搜集、整合资源的能力和资源共享的意识。
英语: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同时,我们遵循小学生活泼、好动、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最终确立了以下四个主题:故事屋——以生动、诙谐的英文故事材料吸引学生阅读,发展其“读”的技能;快乐厅——以节奏明快的儿歌、旋律优美的歌曲熏陶学生,发展其“听”的能力;大舞台——以生动、灵活的课堂为学生提供交际的语言环境,发展其“说”的技能;心语吧——为学生提供自由交流的空间和展示自我的平台,发展其“写”的技能。我们建立的学科主题学习资源库将为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为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开通一条绿色的通道。
音乐:民歌是起源于或流传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百姓中间并成为他们独特文化一部分的歌曲,它的特点是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意志、要求和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是各民族文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苏少版的音乐教材中,几乎每一册书都会包涵有民歌或者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不仅有中国的民歌,还有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传统歌曲,民歌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民歌形式、内容和风格来施教,使学生受到感染,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促进智力发展。
美术:小学美术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就绘画来说涉及的面也很广:有传统的水墨画教学,有注重写实的写生教学,有情趣的抽象画教学……。中国画作为独立的画种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凝聚着人类丰富的智慧和情感,体现着东方艺术的审美理想,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纵观小学美术整套教材,我们都能从中发现它美的身姿,让学生从不同程度感受传统的水墨画的神韵。我们采用水墨画作为主题研究的原因是:让学生们不忘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并能将此发扬光大。
2008年2月,建立了网上课题研究平台,通过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子课题的管理,为子课题搭建交流、研讨、展示平台。
2、开发主题资源
(1)主题学习资源平台建设的策略
我校的主题学习资源平台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立足于主题资源的主题性的分析与应用,并在这个层面上有所拓展,为提供较为丰富的教与学的主题资源服务,教学内容通过平台呈现出系列化、主题。形成主题资源平台框架基本框架。在平台的建设上,我们实施动态管理,根据自己的需要,实现主题资源的添加和修改,优化资源创新与重组,从而使主题学习资源不断完善,平台设计更趋合理。
为了能使主题资源平台具有更强的实用性与易操作性,课题组老师搭建了科学的平台框架。比如在语文上“春之系列”中分媒体资源、佳词好句、古诗词、美文欣赏、妙笔生花、教学设计;数学中的四个主题学习资源中分媒体资源、教学设计、趣味练习、数学故事、一点就通板块;英语中主题资源中分英语故事、英语音乐、学生练笔板块等。
a.媒体资源版块中不仅有完整的教学课件,更有包括图像、文字、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的零星资源,可提供给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实际自由使用,也为教师制作个性化的教学课件提供资源支持。
b.教学设计版块是每一位老师上传的经过课题组或教研组集体备课生成,并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检验的相对优质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采用表格式,分为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资源链接、个性调整四块。充分考虑了教学设计板块与媒体资源板块的有效链接,促进资源的有效应用。
c.语文中的佳词好句、古诗词、美文欣赏、数学中的数学故事、英语故事屋术科中的课外阅读版块补充了大量与主题相关联的阅读材料,为学生课前预习、课后拓展提供资源,也提供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相关内容的补充。
d.语文中的妙笔生花、英语中的心语吧版块中上传了大量的学生写的文章资源,为学生提供写作平台,和他人交流、分享的平台,从而体现自我价值。
(2)探索资源平台主题资源选择的策略
建设主题资源平台的最终目的在于服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因此课题组要求每位参与平台建设的老师在资源的选择上做到认真筛选、精心制作、巧妙处理、科学整合,及时上传。杜绝“搬家式”资源的上传,杜绝不经过筛选处理的粗制滥造的资源上传。
    主题资源选择要体现实用性
平台中的资源有的是直接从购买的素材库光盘和Internet教育资源站点中经过筛选出的素材,还有的是老师们经过数字化处理的文本、图形、录像媒体资料。针对“媒体资源”与“课外拓展”版块进行资源选择时,我们要求老师尽量选择“零件式”的资源而不是完整的课件进行上传,比如单个的图片、声频、视频、动画、文字等。通过一些软件处理,把现成的教学软件、教学课件中有教学利用价值的部分,还原成可以再使用的独立积件,收集到资源平台。这些零件式资源便于老师在课堂教学时便捷地使用,也成为老师们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素材库。
    资源处理要体现科学性
教学资源的选择必须以教学为目的,为了让主题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把某些可利用的文本、音视频、图片等资源进行处理。老师们通过一些媒体工具将资源进行二次加工,比如将一些图片进行图像处理,将一些音频视频进行剪切、合成和格式转换,从而使资源的使用更为有效。
    资源设计要体现原创性
原创性主要是针对“教学设计”和“课后练习”而言。上传的所有教学设计都是老师们经过集体集体备课而产生的,趣味练习中的大部分也是老师们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的。
④资源采集要体现集体性
课题组与教研组互相沟通,在备课组制订的学期教学计划基础上,分单元分主题,按具体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要求将资源建设任务落实到每个教师。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和资源库中已有的教学资源进行选择、组合、处理、补充和整合,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设计和信息资源。依托校本教研,在每周教研活动时间里,教师将自己准备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交备课组全体讨论,由备课组集体决定采纳哪些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哪些还需删改、补充。在备课组集体讨论结果基础上,实现教师对自身教学的个性化使用。教学活动完成后,执教者(主备者)将课堂教学过程以及资源使用过程中的心得、反思由上传至主题平台;其他使用的老师与之进行交流,形成进一步的反馈意见,促使资源更优化。
(3)实践平台建设的基本原则
两年多来包括课题组成员在内的所有教师通过努力已经打造了一个具有李公朴小学特色、符合李小师生进行教与学的开放性的主题资源平台。在平台上充实上传了以课件、案例、文本、图形、音视频为主的700多个资源,其中相当部分属于本校教师原创的个性化优秀精品资源。李小的主题学习资源平台具有显著的开放性、交互性和共享性。
①开放性。李小的主题资源平台为本校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含有丰富资源和容易获取的公开教学资源库,教师和学生可以在任何一台可上网的计算机上进行资源的使用和学习,解决借用资料的麻烦和传统教学课件教学存在的不足性。
②延展性。教师可随时随地凭借自己的帐号和密码添加和补充相关的资源,从而扩充平台的资源数量,满足不同教师和不同学生的需求。
③实用性。主题资源平台是一个庞大的教学资源集合,在建设平台时,我们设计了按照苏教版教材内容进行分类,确立主题的资源组合的框架,真正做到简单、快捷、易用。
3、应用主题学习资源
 “边开发边应用,以应用促开发”是建立主题学习资源的总体原则。主题学习资源库遵循“边开发、边实践、边完善”的思路,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分析、思考、改进,努力实现“开发、应用、研究一体化”的研究模式。
(1)形成基于主题学习资源平台的协作模式
行动:
在主题学习资源平台环境下,教师之间可以通过系统开展讨论、展示、交流自己的思想,彼此间互相帮助,更好地发挥集体智慧。教研组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参与集体备课,对完成的教学设计提出修改建议或直接修改,使教师之间的沟通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教师间的合作更加快捷有效。对于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由年级组老师内部统筹安排,学生可以形成学习小组上学校的专题网站进行浏览,对网站提供的主题资源进行学习、交流、评价,并对网上的资源提出自己的观点,让老师和学生根据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进一步增或减。课题组成员对本校的研究主体和研究方向要有清晰的思路、方向。
结论:
老师们能积极参加此项研究,能把自己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上,教学设计的能力也有很大的提升,但是学生一块缺少主动性,总是要老师布置了任务才去浏览、学习等,其原因可能是资源还是不够丰富,缺少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应增加学生资源的丰富性,进一步推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外增加与教材内容相匹配的新的主题学习资源。
2)提升基于主题学习资源平台的教学反馈内涵
行动:
由子课题负责人先集中开会,让每个老师明确下一步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课题组成员根据主题再次分步收集材料,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商讨,经过商定后的内容再上传到专题网站,上传好以后组织本班学生浏览、互动,再进行微调,负责人发挥校讯通的优势及时跟进老师的收集过程。网上的主题资源进一步建好以后,课题组利用网站上的主题资源上好研讨课,探索创新教学模式。每月份进行校内教研活动。并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分别研究讨论每一课时的教学。然后由一名教者上课,自制课件,大家听后进行评议交流,采取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原则,活动有计划、有总结,有反思。广大教师大胆探索研究,继续上研讨课,其中有陈洁的《这儿真好》、宦小丹《云雀的心愿》、沈银大《图形的旋转》、钱琳波老师《ahpping》,潘丽琳的电子白板课《秋天红艳艳》、陆天梦《近大远小》、贺燕《找规律》等一系列的课,都能把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主题学习资源有效进行整合。
在这一阶段中,我校的课题组成员张洁、薛博娟获得武进区电子白板评优课一等奖,并参加了常州市的比赛;卞琴、沈银大、徐竹、上管敏燕获得武进区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整合评优课一等奖,陆小红老师获得二等奖。
结论:
这阶段的开发应用过程,教师们都能围绕教学重点、难点、热点来收集、处理信息,开展教学活动,师生教学行为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
 学生方面,有了上述行动和改进,学生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了,很多学生利用放学在家的时间,收集自己感兴趣的资料,第二天和同学们交流,向老师汇报,而且能在家里的电脑上学校专题网站浏览感兴趣的主题资源。
教师方面,有了技术支持,老师们的教育技术能力得到提升,随着对主题学习资源的深入研究。课件做得越来越好,教学模板的设计也越来越有新意,能积极参加省市比赛,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中8位老师的课件分别获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优秀奖、12位老师获武进区多媒体软件设计一、二等奖;5位老师在常州市、武进区首届教师技术能力大赛中获二、三奖;6位老师获武进区现代教育技术先进个人,相关的论文也多次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获奖。
(3)建构基于主题学习资源平台的课堂教学模式。
行动: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转入到课的整体构架和模式上。总课题组经过思考、论证确立了“主体型”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由各学科中的一名骨干老师在集大家讨论意见的基础上,撰写了富有学科特点的主体型课堂教学模式。在校长的带领下,组织中层领导、骨干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论证。经过多次论证,形成了以下8门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如:英语:“情趣性”课堂教学模式。 
1、激发情感,诱导兴趣阶段,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激活他们的学习动机,在课堂伊始环节播放英语歌曲,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可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积极的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2、主动探究,培养兴趣。语言存在于特定的情景中,如果离开了情境,语言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利用主题资源库中的各种媒介,如实物、图片、多媒体等,巧妙地设置情景,通过视、听、说活动呈现新句型,让学生感受其应用的场合和意义。3、交际运用。主题资源库中的“大舞台”、“快乐厅”就提供了相当好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得到锻炼、提升,也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数学:“自主发现式”课堂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阶段,教师要利用主题资源中的相应素材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期待,激活学生的思维。2在探索交流和实践应用阶段,教师充分利用专题网站的主题资源素材,进行点拨、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发展,探究规律,并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班共有的认知成果,培养群体意识和活动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建构。4、拓展延伸阶段,要结合所学内容,学生自主选择主题资源中的一些趣味题,实行分层作业,锻炼学生驾驭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完善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
                                                
结论:
在主题资源开发过程中,我们主要历经了:“主题选择—采集素材——再加工和课堂研讨——案例分析——补充资料——完善主题资源”这个过程,整合人力资源优势,力图体现团队精神,也是在这共同目标的合作中教师的制作和分析能力得到了培养与提升。
在实践应用中,我们通过一次次的头脑风暴,最后归纳总结出:主题学习资源必须注意“动态”性和“开放”性,强调非线性制作,并应预留资源空间,以便随时准备吸收与主题相关的素材,并把它们纳入网络结构中——这是整个课题组成员的智慧成果。整个开发应用过程,涉及到教师的教育理念与观点、信息技术能力、教育技术能力、科研能力、教育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能力、教学行动与反思等多方面,它是一个多元体,是教师智慧的结晶,更是团队精神的体现与承载。
4管理跟进
在开发、应用的研究过程中,子课题组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子课题负责人负责制定子课题实施方案、实验计划等,以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开展。总课题采取边研究、边实验、边推广的循环方法,适时对子课题的研究成果予以学科内、跨学科的及时推广,这样有利于及时调整研究内容与方法,使得课题研究更加具有实效性。
每学年年底,总课题组会采取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等的方式,对子课题组进行阶段性评估,开展阶段性研究成果评选活动,评选一批优秀研究成果和优秀科研教师。总课题负责人还要指导子课题组进行课题中期阶段性总结并撰写中期研究报告,组织召开课题研究经验交流研讨会,推广中期研究成果。
九、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一)开发了一套集便捷性、开放性、丰富性于一体的主题学习资源库。
1、资源使用的便捷性
整套资源以网站的形式存放于学校的局域网内,学校的网站早已覆盖整个校园,在学校任何一个教室、办公室、专用教室,只要一台电脑就能调看资源中的任何内容。存放于局域网也保证了教师、学生浏览资源的速度。
2、主题资源建设的开放性。
主题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课程改革和实施的重要保障,是新课程目标顺利达成的必要条件。主题资源中资源是以声像、图文等电子形式出现,还可以随时进行调整,只要拥有个人账号,随时可以对里面的内容进行增减操作,将更新、更先进的教学内容及时地展现在教师、学生的面前。
3、资源内容的丰富性。
资源包中的资源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出现,到目前为止,共有文件数175个,容量已达7.5G,各种资源按主题存放,并保证每个学习主都有相应的资源。
(二)探索出了主题资源与学科课堂教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主题学习资源下的“主体型”自主高效的课型。
教学设计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几年的研究中,形成了多种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设计风格,或者说是一种设计思路。目前我们课题组教师均能以较新的教育理念,结合课程资源设计出一些贴近课堂、务实有效的教学设计方案和相关主题学习资源。
同时,经过大胆探索,形成了鲜明的教学风格,凸现了鲜明的教学个性,更涌现了一些精彩生动的课例。
(三)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了师生的学科素养和信息素养。
通过一个阶段的研究,为了解学生对主题资源学习的态度,我们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数据处理、分析不难发现:我们的学生对基于主题资源学习建设态度积极,兴趣浓郁,小学中主题学习资源的建设与合理应用对学生的主题性探究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它增强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和问题意识,我们对此已初尝胜果。目前我校学生在学科学习及课外活动中只要遇到什么问题,网上冲浪已成为他们解疑释惑的自觉行动,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科素养与信息素养的双赢。在各项比赛中,我校学生总是捷报频传。
七、问题与反思
几年来的课题研究,基本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深感自身的理论素养不够,尽管我们尽力努力,但在理论深度、宏观把握,系统高度方面还是存在缺陷,我们觉得要学的太多了。其次,主题资源的建设过程中涉及了大量的技术问题,由于信息技术水平有限,资源库中的资源及存放的平台显得较粗糙,还有待于精细化。
《学科主题学习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课题研究,使教师成为主题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建设者,并成长成知识型、研究型的教育工作者,提高了教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我们相信,这项研究的前景是广阔而灿烂的,只要敢于实践、积极探索、适时运用,必将描绘出教育改革的一片灿烂天空。
 我们主题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其目的是建立自主高效的课堂,让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提升老师、学生的学科素养和信息素养,通过我们前面一阶段所做的努力,已初见成效,但还有一些遗憾的地方,如何借助全体师生的力量,把我们的主题资源库建立的更完善、更有新意。
 
执笔人:沈银大
201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