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四自”精神的实践研究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目录 >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四自”精神的实践研究 > 理论学习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原创  发布人:庄晓龙  发布时间:2019-06-18  浏览次数:

 

【内容提要】阅读是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在新课程背景下应如何培养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不仅阐述了阅读能力的内涵,还从加强朗读训练、加强阅读方法指导、加强阅读技能训练、指导课外阅读四个方面论述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新课标  阅读能力   方法指导   技能训练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至关重要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学生如果阅读能力强,学习语文就会很轻松,效果也会很好。

什么是阅读能力呢?所谓阅读能力,是指在阅读实践中和阅读后的理解、分析、概括和联想能力。它不是一下子就能形成的,它是在长期的阅读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同其它知识积累一样,阅读能力的形成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渐进过程,通常所说的阅读能力,大致包括以下四方面:  

一、感性认识能力。即对文章表面的理解能力。读过一篇文章,能弄懂词、句所表述的意思,知道文章是什么体裁、写的是什么,能对所写的内容进行复述。这种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满足于此,是读不好书的。

二、内在关系的理解能力。精读文章后,能理清文章内容和结构上的各种关系,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求和把握语言的深层含意,善于捕捉作者在字里行间隐含的“言外之意”。知道文章为什么这样写。阅读如果不具备这种深层意义的分析和把握能力,往往不能全面理解文章的中心,不能准确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就没有真正读懂文章。

三、鉴赏性理解能力,即评判能力。能对文章进行认真的评析,能考察其真实性,能判定其是非曲直。就是说不盲目读书,不迷信书本。阅读时,能在全面理解作品的前提下,对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内容与思想感情作出自己的判断与评价,不使看书的头脑成为作者思想任意驰聘的跑马场。能品味作者的优劣:看到佳处,能道出其中的高妙;发现缺陷,不为其错误迷惑。即能鉴赏,又能批判,从而真正在阅读中增长学识。

四、创造性理解能力。读过的东西经过思维的过滤,融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之中,并能因此生出新意。从阅读中生出新意,就是能活读书,跳出书本的范围,从书中走出来。对作品的理解能同现实生活相联系,把书本知识同自己已掌握的知识相沟通,善于触发联想。如读这篇(部)作品能联想到以往读过的其他作品;见到这种技巧能想到另外的方法;学这种知识,能联系到别的知识;由此种文体延及到多种文体;从书本上讲的情景联想到自己感受到的某些情景等等。这样就能将死书本化为活材料,由旧知识生成新思想。脑成为作者思想任意驰聘的跑马场。能品味作者的优劣:看到佳处,能道出其中的高妙;发现缺陷,不为其错误迷惑。即能鉴赏,又能批判,从而真正在阅读中增长学识。

这些能力的培养其实就是对所读的内容由浅入深的感知过程,而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起始阶段,对以后的学习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必须从低年级开始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加强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朗读是阅读的最基本方式,是眼、口、耳、脑并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 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不仅要根据“实践第一”原则要求学生反复练习,更要注意因文而异,适时,适度地在重音、停顿、语调、语速等朗读技巧上给予指导。从而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1、重音是体现文句意思的重要手段,一个句子中的重音位置不同,它的意思也不相同。如“我.会唱歌”表示(强调的是我,不是别人),“我会.唱歌”(强调的是会,很擅长),“我会唱歌..”(强调的是唱歌,而不是跳舞)。同样一句话,重音处理不一样,就体现出不同的意思。重音应该怎么朗读呢?最常用的方法是气息强些,音量大些,声势足些,但由于语言的复杂性,内涵的丰富性,因此,重音朗读的方法也呈多样性,有的可以加强音量,适当拖长音节,一字一顿,有的也可以采用重音轻读的方法达到目的。

2、朗读时语调是表达句意和情感的调子,它是由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来决定的。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五壮士英勇跳崖”一段要指导学生用悲壮的、激昂的语调来读,从而体现五壮士视死如归,坚强不屈的精神。

3、语速和表达思想感情也有密切的关系。它应根据课文的内容来决定,文章不同,语速也不同,即使同一篇文章,因内容不同速度也有快慢之分。如《麻雀》一文“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可指导学生朗读的速度由慢到快,突出小麻雀危在旦夕的紧张气氛;指导读“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语速可以快些,突出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是迅速,毫不犹豫的,从而体现出老麻雀在凶猛的庞然大物面前的果敢、勇气和胆量。

二、加强阅读方法指导,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师应找准培养语感的着力点,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提高语言感悟的能力。如教学《詹天佑》时,我以语感训练为主线,尝试了“四悟”法导读:1、初读悟文意:通过学生自读,为精读课文扫清障碍,做好铺垫。2、精读悟文脉:以学生默读为主,着重感受词句段落间的连缀,感悟各部分内容。3、品读悟文句:让学生品味重点句段,体会詹天佑的外表和内心,感悟到他是一位工作严谨踏实的爱国工程师。4、美读悟文情: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倾情阅读,进一步感悟到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敬仰之情油然升华,与作者的情感“水乳交融”。

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我给学生提供了如下习题:①抄写词语,试用“应接不暇”造句;②摘抄最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原因;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喜欢的段落;④根据大榕树的背景资料写一篇导游解说词;⑤以“大榕树”的口吻给“鸟儿”写一封信。学生在新奇有趣的作业中充分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在自由选取一种或几种自己喜欢的而且自认为有能力完成的作业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了“主人”的成功感。

三、加强阅读技能的训练,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技能是完成阅读的某个方面活动的能力,是阅读能力的基础。阅读技能的训练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提高:  

1.理解词语技能的训练:“词是句中最小的、能独立使用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它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语的理解不仅是识字和句子教学之间的桥梁,而且可以扩大和丰富学生的词汇。对于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均有重要作用。例如词意、词性等的理解以及它们的用法,在词意理解方面:可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变换句式、同桌或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方法准确理解词语;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词语理解的方法,进行理解词语的练习。

2.理解句子技能的训练:“字→词→句→段→篇”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流程。在这个流程中,句子训练处于字词和段篇训练之间。它既是字词教学的“升华”,又是段篇教学的“起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句子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训练,准确把握内容,明确训练思路,合理选择形式,切实提高句子教学效率。例如名言警句的理解;课文重点的句子的深刻含义的理解等。抓住重点段落重点句子或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小组合作探讨的方法理解句子。并通过背诵、摘抄、运用等形式积累富于意义的句子。3.理解段落技能的训练:让学生理顺课文的基础上,划分段落层次:归纳段落大意;理解段的表达形式,如承接式、总分式、并列式、因果式、递进式、转折式。

4.理解篇章的技能训练:在阅读中学会归纳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理顺课文之间的结构与思路,如总——分——总,分——总等多种结构安排:领会课文的表达方法,如前后照应的写法,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四,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拓宽学生视野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课外阅读既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增加积累,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终身的阅读和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最重要的是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自由、无拘束、无负担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所以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盎然、如痴如醉,充分享受着阅读的自由、阅读的快乐。近两年,我们学校开展了很多读书活动,刮起一股读书热潮,借着这股东风,我们语文教师都适时地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给予了指导

1、    指导学生选择书籍,推荐优秀的课外书 

开卷未必就有益,读书要有所选择,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净化思想、提升修养、扩大知识面。所以教师要向学生推荐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文质兼美的书籍刊物:中外的名著如,《三国演义》、《西游记》、《安徒生童话故事》、《童年》等,书刊杂志如,《读书》、《课外阅读》、《儿童文学》、《少年文学》等。

 2、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不动笔墨不读书。”“笔记不但可以加强记忆,而且使人精明”(培根语)。所以应该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养成读书时摘抄好词佳句、记录读书心得的习惯。而且读书笔记还可以督促自己认真阅读、理清思路、把握阅读内容。读书笔记的形式有许多:

 A、摘录式,摘录阅读材料中的好词佳句

B、剪贴式,把自己的书报中的一些喜欢的文章、图片剪下来,分门别类地粘贴成册;。

C、手抄报式,用图画、文字相映成趣地表现阅读内容。 

D、提纲式,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思想感情等

3、指导写读书心得 

语文教学强调的是读写结合,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博览博闻强记,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知识,“厚积”自然就“薄发”了,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写好读书心得,或三言两语的评论或感受最深的人、事、段极其写法等的点评,或写写读后的感想体会。点点滴滴都是学生的收获,应该写下来,久而久之,有助于习作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更让学生感受到与文本对话的乐趣。

总之,语文教学只有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课内得法,课外得益,课内外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丰厚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收获阅读的成功,才能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阅读的快乐,再创语文教学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