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四自”精神的实践研究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目录 >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四自”精神的实践研究 > 理论学习

如何有效进行阅读教学

来源:原创  发布人:庄晓龙  发布时间:2019-06-19  浏览次数:

语文学习同其他事物一样,也存在着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阅读本质不是技能训练,而是要通过大量了解内容或获取信息为中心的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水平。如何有效进行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素养,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进行角色转变,让学生积极自主阅读

  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是教师首先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课堂上,教师总是扮演高高在上的“师尊”,进行“一言堂”式的教学,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造成了学生始终被老师牵着走的局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鲁迅先生说读书要“自己思索,自己做主”。郭沫若说:“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些读书箴言都强调了自主阅读的品格,学生应是阅读课的主人,教师只是引导者、管理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活动的核心是自主性,之所以强调自主意识,是因为观念意识是指导人们实践行为的基础,只让学生懂得答案、技巧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阅读实际中、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自己学习的个人观念体系。学生有了很强的自主阅读意识,就会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在传统的以经验为主流的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往往采用“家长式”的督促检查奖罚的方法,使学生感到外力的胁迫而产生消极的阅读态度,从而不能主动参与阅读学习的过程。

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和有奖赏的环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在阅读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不妨转变一下,真心地把学生当作平等的朋友,认真地聆听他们的发言,耐心地引导他们求疑问难;教师要转变为一位“导游”,引导学生去领略祖国秀丽风光,了解各地风土人情;转变为一位“参谋者”,在学生迷失方向时,为他们指点迷津,使他们走出误区;转变为一位“主持人”,协调学生的组织活动,当学生活动中的“大孩子”;转变为一位“交换意见的伙伴”,帮助学生突破自觉思维的局限,不断产生思维火花;构建起民主、和谐、宽松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主动阅读、思索、发现、体验。

二、改进课堂教学,注重课堂教学的阅读量。

 

  阅读能力是在训练中逐步提高的,课堂是传授阅读方法的载体途径,只有掌握了阅读方法,阅读能力才有可能提高。预习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不可少的环节,预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预习能强化阅读动机,增强课堂听课目的,为听课做好准备。“有疑则进”提高效率,在这一环节老师应指导学生如何预习,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抓住关键字词、语句,寻找解题思路,养成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课堂阅读教学的第二个环节则重在读,教材在编选课文时对内容作了不同要求,但不管是教读课文,还是自读课文,课外自读课文都少不了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道出了一个最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不同方式提高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如朗读、默读、范读、分角色读、对读,甚至是课文联读等,在积累字词的基础上掌握佳句、妙段,让学生从读中深化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和吸收,逐步增加学生知识的库存量,力求在读的实践中,有质的突破,读出文章的意境,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达到“文我一体”的高度,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实现平等对话,在阅读中提升语文素养。

 

  阅读不但是因文会意的理解活动,而且是以文会友的对话活动。学生和教师都是文本的读者,都要与文本的作者对话,这是一种全方位、跨时空的交流。

“对话”的本质不是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之上,而是一种“共享”,是师生之间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等。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不只是一种知识传授的过程,而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的精神交流,通过“对话”获得人生体验和生活智慧的过程。首先,教师重视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我已经通过你的朗读感受到你对这个世界的喜爱与赞美,如果你读得再流畅一些就更好了!”其次,师生之间的对话是互动的。这种对话是一种双向交流,双方是互相促进的。我们要学会倾听,要有充分期待感与耐心,要学会应对,根据需要及时调整自己表达的内容和方法,灵活、迅速地处理偶发事件

四、走进情感世界,让阅读点亮学生的灵性。

 

  当相对活跃的阅读主体敞开情怀时,作品渐次为其开放,学生才能进入作品的深层世界,获得深层理解。因此,阅读教学中第一步要做的是寻求作者与学生这两个主体的情感世界的开放,即以作品为媒介,借此体验、感悟和理解作家在作品中生命的玄妙和机智。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全部的情感,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从而让学生进入作品情感的世界,得到阅读的愉悦。

体验是价值的叩问,只有体验才能将活生生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挖掘出来。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是一种体验。不仅仅要使学生有所知,更要使学生有所感。在阅读教学中,老师首先要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只有挖掘课文把情感点化出来,才能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如《荷叶母亲》那伟大的母爱;《我的第一本书》那纯真的朋友情;《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那种强烈的爱国之情……其次还要加强学生的主体情感体验,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真正体验到学习的愉悦情感。“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情感读出来吗?”从根本上讲,阅读教学是学生主体生命的投入,是他的生命的全部展开。学生不应该是课文的旁观者,而应该与课文融为一体,这才是“我在课文中,课文也在我中”。

阔其知识面,不断提高阅读能力,逐步增强运用能力,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不仅阅读能力能得到提高,对其整体语文水平的提高也大有帮助。这是我们恒久的理想和美丽的期待,让我们的语文课在孩子们一次次成功、一份份自信

让阅读课成为师生共同的享受,、一回回期待中愉快的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