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四自”精神的实践研究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目录 >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四自”精神的实践研究 > 成果展示 > 研究论文

习作修改行走在“自我”与“组群”之间

来源:原创  发布人:周丹  发布时间:2019-06-18  浏览次数:

习作修改行走在“自我”与“组群”之间

——以《习作5》讲评课为例

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周丹

     “成长的烦恼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二册第五单元的习作话题。本次习作要求学生围绕成长的烦恼大胆倾吐自己的心里话,写出烦恼是什么,因什么而烦恼。在本次习作评讲过程中我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互相欣赏和修改,这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挑战,培养学生自主、自治、自问、自学的四自精神,这也正是本次习作指导课的育人价值。

     而作文评讲课之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开启心灵之窗,能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烦恼,并具体详实地述说自己的烦恼。本设计努力引导学生真情流露,乐于分享和表达,在学习优秀作品的基础上对自己的习作进行再加工。

一、新手指南——明确任务

1、   出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知何时,烦恼就多了起来。辛弃疾他老人家虽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但时代在变迁,无忧无虑的年少也会变得想发牢骚。-----严沁

2、   可见,烦恼伴随着我们成长,前两天习作,我们将自己的烦恼通过文字诉说出来了。郁闷的心情是否消解了一些?我们一起来评改一下本次习作,说不定你的烦恼就会烟消云散了。

3、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本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

4、         出示要求:(1)写清自己的烦恼是什么?

             2)能把烦恼的原因写具体,大胆写出自己的心里话。

             3)写好后愿意与别人交流,消解烦恼。

5、从你们的习作来看,第一点要求同学们基本上做到了。那具体我们就来完成后面两个任务。(请小组成员顺时针交换自己的文稿)

【设计意图:在上本节课之前,先让学生写了篇日记,述说自己的烦恼是什么?并进行交流分享,继而拓宽学生的习作选材思路。所以就以学生的语言作为本次习作课的导入,也和前面的习作前奏进行了连接。同时也传递给学生自己的烦恼是需要分享的。而一开始就以习作要求导入就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小组讨论的目标,从而提高小组讨论的高效。】

二、  组群合作——相互切磋

1、    出示:烦恼,看得见吗?听得见吗?摸得着吗?闻得到吗?对,这是一种情绪,这是(板书:抽象的现象)

2、    那如何来表达情绪,如何将这抽象的现象描写具体呢?(相机板书: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3、    那如何将自己的故事写得引人入胜,老师这儿有两个锦囊(出示锦囊:见课中学习单)

锦囊一:(1)我的眼睛看到了什么?

(2)           我的耳朵听到了什么?

3)我的脑海里想了什么?

(请您用小“——”圈画,并在旁边写批注)

锦囊二:(1)我的心里感受到了什么?

(2)           我说了什么?

           3)我做了什么?

(请用波浪线画出在旁边做批注)

    小组合作学习,请组长组织同伴按照课中任务单中的要求开展交流。

(1)          组长: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

(2)          组员:各组员一分钟向中心发言人推荐手中的习作。

(3)          时间控制员:控制好时间,10分钟。

(4)          后勤服务员:时间一到,请从中心发言人处将推荐出来的最佳表达的习作及时送到讲台上。

(5)          观察联络员:注意观察,及时制止不文明现象。

(6)          中心发言人:准备好发言。

7、总结:同学们,要将烦恼的原因写具体就必须将在事件中作为主人公的你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这就是(画面感)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和语言、动作写出来,尤其是大胆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这就是(镜头感)。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己完成习作的基础上领悟到原来本次我们习作的内容是一种抽象的现象,而要具体描述出来就需要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来体现。而两个锦囊就是从“画面感”和“镜头感”两个维度来引导学生如何将一个故事写得引人入胜。而本次小组合作以“欣赏”的心态学习别人习作中用到的两个锦囊。而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将各项任务细化到每个组员,各司其职,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和提问、交流、协商等一系列学习活动。】

三、组群交流——取长补短

1、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学习单上的两个锦囊和同伴的批注修改自己的故事。(8分钟)

2、    下面请各小组开展第2次小组合作学习。同样请组长组织同伴按照课中任务单中的要求开展交流。

(1)           组长:下来巡视,选取美容前后大变脸的一位同学的作品选出来,组织讨论。

(2)           组员:学习并讨论修改成功之处,并帮助继续修改。

(7)          时间控制员:控制好时间,5分钟。

(8)          后勤服务员:时间一到,请从中心发言人处将推荐出来的最佳表达的习作及时送到讲台上。

(3)           观察联络员:注意观察,及时制止不文明现象。

(4)           中心发言人:准备好发言。

3、同学们,美容前和美容后是完全不同的,相信你也发现了。所以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哪一本巨著离得开作家的反复修改,建议你好好保存好自己的这份手稿。

【设计意图:这一板块是在欣赏别人习作的基础上进行二次修改,尤其是锦囊中提到“镜头感”和“画面感”缺失的地方进行填补和完善。在交流的环节,让组长发现并挖掘最佳美容师的习作进行交流展示,同样需要小组间的通力合作和交流。】

四、成果回应——课后延伸

1、    同学们,其实一篇佳作需要实现四个“一”:出示:一个吸引眼球的题目、一个别出心裁的开头、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齐读)

2、    而我们本节课只是基本实现一个目标,其他三个目标就靠同学们课后进行组间交流。

3、    出示:课后任务单

(1)           组长:收集本组优秀作品;

(2)           观察联络员:寻找小组进行交换优秀作品;

(3)           中心发言人:组织组员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4)           记录员:过关每个人的习作修改情况,要求:无别字、无错词、无病句。

(5)           组长:检查是否达到“三无”作品。

(6)           后勤服务员:收齐上交作品。

(7)           时间控制员:明天早上上交。

4、   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合作学习,你们笔尖流露出来的烦恼还有吗?这就是合作学习的乐趣。而书写自己的烦恼是排解烦恼的最佳路径。

【设计意图:通过课上的小组合作的两次交流,习得小组合作的交流方式。并将小组合作的方式延续到课后,继续对自己的“题目”、“开头”、“结尾”进行修改,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进行自主修改。】

五、 线下反思——合作重建

(一)问题1

    在整节课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各不相同。从同学们反馈的日记和上课后的反思来看,发现这样细化分工以后还存在一个问题:学生推荐的习作不能体现小组成员的最高水平,所以是我在备课过程中高估了学生的推荐力。

    重构路径:在分组上进行调整,我原来是按异质分组的形式进行自由组合的,8个组的组长都是班级的学优生,每个组都集聚了各种气质类型和能力水平的学生。所以必须调整为同质分组的方式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在第一次小组合作欣赏环节,请优质小组展示,后面第二次修改美容环节,请剩下的小组进行展示。这样也许对推荐力会有一个提升。

(二)问题2

    小组合作的时间没法有效的控制。组员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得到充分的展开讨论。

重构路径:给各小组自命名的权利,并在课前进行另一主题的训练。让学生习惯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尤其是各组员的职责。并在课堂上展开竞争:最佳推荐小组、最佳表达小组、最默契小组、最高效小组等等,这样的评价机制会大大推升小组合作的核心力。

让学生行走在自我组群之间遵循了习作指导课的课魂,也是习作指导课的最佳路径。而教师在行课过程中的组织和调控成了行课轨道,更需要老师拥有一种掌控的智慧。

 

发表于《常州教师教育》201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