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四自”精神的实践研究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目录 >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四自”精神的实践研究 > 成果展示 > 研究论文

小组合作——让四自精神在语文课堂生长

来源:原创  发布人:庄晓龙  发布时间:2019-06-18  浏览次数:

【摘要】自动、自学、自问、自治的四自语文课堂的提出是基于公朴精神的提炼,而我们学校是全国唯一一所以李公朴先生名字命名的学校,发掘利用公朴精神新时代的育人价值是学校的特有资源,更是对伟大民主斗士的深深缅怀,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发现在语文课堂,分工明确的小组合作对四自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四自 语文 小组合作

一、提出四自语文课堂的原因

我们学校是全国唯一的以李公朴名字命名的学校,四自精神源于李公朴先生的民主教育思想。他在《怎样办社会大学》中提到:我们的教育方法,是提倡真正的自觉纪律。要使每个同学做到自动、自学、自问的境界,我们以为要自动,学习兴趣才能持久而坚强,要自学才可以学到踏实而需要的学问,要自问,才能真正考试出学习的进展。我们的教育方式不是人训,而是自训、自治、自审、自我批评和互相检讨,我们的态度是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发掘、利用公朴精神新时代的育人价值是学校的特有资源,更是对伟大民主斗士的深深缅怀,在此基础上学校提炼出来自动、自学、自问、自治的四自精神,同时以语文学科为实施阵地,培养四自精神。

二、四自精神的概念界定

自动:在《现代汉语词典》对自动的解释为:不待外力推动而行动(跟被动相对),是内在动力的外在的表现。自动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发展。具体就学习来说指学生能热爱学习、勤奋学习,具有主动学习的精神。

自学:指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能积极主动的学习,有恰当的学习方法。能找到相关的工具书和资料,或积极主动向他人学习、获取方法和经验,有自觉的学习愿望和求知欲,初步形成习惯。自学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在自我学习中能探索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自问:指学生能追问、反思、反省自己,同时在自问中能思考人生。具体就学习来说,指的是自己学习文本和观察生活,在生活、学习中敢想敢说,敢于追问,在质疑提问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自治:是指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调控、自我反思的能力。具体就学习来说,指的是自己能规划学习时间、分解学习任务,整理自己学习中的所得所失,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三、语文课堂利用小组合作培养四自精神

(一)在合作探究中实现自动

自动按照概念界定中解释就是学生能热爱学习、勤奋学习,具有主动学习的精神。通常,人都具有一定的表达欲望,只是常态的语文课堂,大部分学生害怕错误,害怕面对老师、面对全体学生,即使心中有一定想法,依然选择沉默。同时,老师一个问题的抛出由于时间关系也无法给予大部分学生回答的机会,他们只能做被动的听众。而利用小组合作的语文课堂则会生出很多的探究机会,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而当他的表达面缩小到只有本小组时,胆量也自然增大,更自信,往往敢于说出最真实的想法,而这最真实的恰恰有可能是最具道理的,如此每个人都很有可能成为课堂的中心,这就打破了个别学生中心说。还记得我上苏教2001版上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时,提出了这样问题接下来请同学们再读第三小节,用” 找出能打动你的词语。“五分钟过去了,几乎无人举手,越是这样看似什么都能说的问题学生越不敢回答,他心里没底,怕什么都是错的,但当采取了合作探究后,举手的人显然多了很多,因为每个人都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与同小组人产生了共鸣的概率也就大大的增加,得到了本小组人的支持,他的胆子自然就大了许多,无疑在被小组认同、老师认同的过程中,他学习兴趣就被不断激发了,更热爱学习,同时也能更加主动的学习,培养“自动”精神。

(二)在同质对比中实现自学

自学指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同质原指同质小组就是将差不多的水平的学生分在一组,这样面对同一个问题,组内探究的时候更容易相互激发,形成良性竞争机制。但这里的同质实质是指组与组的同质,每个异质学习小组都有6人组成,按照我们学校的班容量,通常可以分成八个小组,将组作为一个整体,那么组与组之间的水平是差不多的,这样就形成了组与组的整体竞争,以我上的苏教2001版五年级下册《习作四》为例,我首先设计了小组合作,让每个小组领任务介绍任务单中景点,由于景点少,小组多,每个景点的介绍任务都会被两个小组同时领取,也是通过小组合作,各司其,最终由组长确定介绍内通,然后我采取了组组合作介绍景点的方式,这样,同任务小组就形成了竞争机制,作为一个整体,他希望他们组的介绍优于同任务的另一个小组,于是就激发了整组的学习力,这时候他们就会想方设法找资料、研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当然更多的时候是所有小组都共同研讨一个问题,这时候形成的竞争力就更强了,形成的学习力更强,他们更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也更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

(三)在异质互补中实现自问

自问是指在质疑提问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异质是指异质小组,它通常是由能力水平不同的成员组成的小组,这样的分组一来可以缩小组与组间的差距,让组与组形成同质竞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来可以让同组成员形成能力差异,在优劣互补中培养学生的自问能力。我们的小组合作,根据能力的不同,设置了不同的岗位,如组长、汇报员、记录员等,他们之间本身是具有能力差异的,组长的综合决策能力相对强一些,汇报员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相对强一些,记录员写字比较工整且速度快,这样就形成了异质中的互补,这样的互补合作更利产生质疑,因为每个人都有各自擅长的领域,在该领域显然有更多的话语权,在合作中更自信,这样看似异质实则较为平等的合作显然更易提出质疑,以我上的苏教2001版五年级下册《习作四》为例,我设计小组合作,让同学们找到一条合理的游览路线,并说说设计的理由,由于并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在小组成员的相互质疑中,提出了很多条游览路线,并均具有一定道理。所以异质小组合理分工更利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自问”的精神。

(四)在角色明确中实现自治

自治是指自我管理,这里的小组合作不是单纯在几个人坐在一桌共同上课,而是给予每位组员明确的分工,让每位组员都各司其职,当然这个分工可以根据需要自由调整,通常的合作小组以6人为宜,他们最主要的工作是参与研讨。除此之外,根据分工的不同,他们还承担着不同的任务:设有小组长,通常由略微优秀的同学担任,他具有最终的决策权,所有的探究成果,都有小组长决定最终的呈现内容;设有汇报员,通常比较能说的学生担任,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汇报组长决定的可呈现内容;设有计时员,他需要佩戴手表,注意时间,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提醒小成员结束研讨,并提醒组长作出决策;设有纪律委员,通常的小组合作一片混乱,老师不可能时时监控到每个小组,于是课堂中会出现,研讨效率低下,组员乘机聊天等现象,纪律委员就要是防止研讨内容跑偏;设有后勤人员,他们的主要工作是收发课堂用品,为本小组提供后勤保障:设有记录员,由写字相对工整快速的同学担任,记录讨论主要观点。以苏教2001版五年级上册《谈礼貌》为例,我在课堂上设置设计了一次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组织讨论,在三个事例中找出不同点,选择一个写在纸条上,贴到黑板相应位置。(5分钟)注:1.后勤服务员准备所需材料;2.组长确定最终记录的观点;3.记录员负责记录;4.后勤人员将纸条贴到黑板上;5.计时员注意把握时间;6.汇报员准备为观点作解释。5分钟时间内,各组员各司其职,基本实现自治,也正是这样的不断训练,学生的自治能力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

借助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对学生四自精神培养的初步探索虽已完成,但如何使之形成范式,更方便、高效的运用到常态化的语文课堂之中成了接下来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研究之路道阻且长,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胡庆芳.有效小组合作的22个案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李公朴研究会.李公朴文集.[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