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四自”精神的实践研究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目录 >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四自”精神的实践研究 > 成果展示 > 研究论文

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朗读指导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朱小梅  发布时间:2020-07-02  浏览次数:



《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于永正老师曾说:“教语文,首先要教好朗读:教好了朗读,也就抓住了语文。”学会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主旨,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使思维更有条理;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语感,锻炼语言能力,规范语言技巧。

随着课改的深入,“以读为主”逐渐深入人心。一般来说,无论是公开课教学还是常规课教学,朗读都占据着整节语文课的大部分时间。不难发现,我们教师的确重视了朗读的指导,也在努力尝试一些好的指导方法,但仍在朗读指导方面存在不少困惑和误区。比如,朗读的花样不少,目的性却不强,这样容易使朗读流于形式,时间花了不少,收效却不大。又如,过分强调有感情地朗读,而忽视了文本的不同。不管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还是童话、儿歌、寓言、古诗、现代诗和书信等等,只简单地强调“有感情地读”,导致朗读训练的教条化。再如,过分看重概念性指导,“用赞美的语气来读”“用悲伤的语调来读”不绝于耳,等等。因此,如何实现朗读指导的有效性,就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学习心得、指导策略。

一、巧设情境——让学生有一种想读的冲动

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第一要务。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奇等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从而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如导语设疑:在执教《云房子》一课时,上课伊始,我这样开场:“同学们,你见过什么样的房子?你见过云房子吗?它又是谁造的?让我们走进文本,去探个究竟吧?”一说完,学生已跃跃欲试,想争个头功了。此外还可以利用追问、反诘、幽默等手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表演读:小学生强烈的好胜心使得表演读成了他们最喜欢的朗读方式。借助表演的方式进行朗读,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富于趣味性,形象性,学生通过丰富的语调,形象逼真的表演,再现了课文的情境,增进了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例如在《云房子》这课中,让学生想像自己就是一只小鸟,在空中造云房子,邀请小伙伴去作客。学生边飞边朗读课文,真正体验到了小鸟的快乐和天空的美丽。

二、指导方法——促使学生把握朗读的技巧

小学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是朗读教学的高标准,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引导学生在一遍又一遍,不断提高要求的练习中,感悟朗读的方法,把握朗读的四大技巧——1.停顿:题目读完要停顿,标点符号之间要停顿,段与段之间要停顿,一些特殊的地方也要停顿,如时间、空间变化的地方,需要思考、想象的地方,语气发生变化的地方。2.重音。谓语要读出重音,读出动感;定语、状语也要读出重音,加以强调。文本中。作者要读出什么,就要读出重音。3.语气。人物对话最难读,好好琢磨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把握人物的心理、境界、情感等,读谁的话,必须像谁自己说出来的一样。4.节奏。拿到一篇文章,要先读几遍,内容、情感把握得差不多了,再看全文的节奏。何处快,何处慢;何处停,何处连;何处重,何处轻,要通篇考虑。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三、经典示范——此时无“言”胜有“言”

一些文质兼优的课文片断,通过老师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范读,可以把文字上无法表达的内在情感通过语调的轻重缓急充分表达出来,或把学生吸引到优美的语境中,或使学生对语言有所顿悟,或给学生以整体的感知,或给学生树立朗读的榜样,或让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有所反省,或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智慧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小学生喜欢模仿。如果教师的朗读水平高,在课堂上能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入情入境,对学生产生很好的示范作用,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们会学着老师的语音、语调,节奏等来朗读课文,久而久之,就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于永正老师还提出“看老师读”。于永正老师在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里有这样一个片断:

师:想不想听于老师来读?

生:想。

师:听一听于老师读的和同学们读的有什么不同,仔细听。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鼓掌。)

师:谢谢同学们的鼓励。再听一遍,看于老师的脸。为什么看于老师的脸呢?因为脸上有表情。表情表情,能表情达意,表达感情。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看于老师脸上的表情。

(老师表情丰富地朗读课文,全场鼓掌。)

师:于老师读的和你们读的有什么不同?

生:老师读得有感情。

师:谢谢!

生:您读得有一种亲切感。

师:能听出“亲切”二字不得了,握手。这儿的同学交流一下。(去下一组)

生:读得很自然。

师:语气很自然,是吧?谢谢!不过我要告诉你,这点是跟他们学的。(教师指刚才朗读的学生)

生:段与段之间有充分隔离。

师:不仅段与段之间有较长的隔离,而且……

生:句与句之间也有。

师:握手啊,你很厉害!这课我在三个班上过,没有一个学生听出这一点来,但你听出来了。于老师读的句号停顿时间比较长,段与段之间停顿更长。记住啊!要学老师这一点,注意停顿!不过这一点不是马上能学会的,要慢慢练习。

生:您脸上的表情很丰富。

师:握手!(该学生伸左手。教师说:伸右手,左手不礼貌。)表情是表达感情的,这很重要。谢谢大家的鼓励。

科学家研究发现:学生获得信息的总效果等于7的文字加38的声调加55的面部表情。因此,老师只有有表情地朗读(包括适当加点手势等无声的体态语言——这一点对低中年级儿童尤为重要),才能充分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学生也只有“看老师读”才能充分获取老师所传出的信息,深刻地感知课文,诱发感情的冲动。可见,老师的范读不但不可少,还要在备课时下足功夫。

四、充分练习——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与机会

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有些同学朗读水平较高: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时既不添字、不漏字,还能注意节奏、停顿,而且有感情。这样的同学在语文课上朗读的兴趣高,朗读的机会也比别人多。但更有一些学生天性胆小、懦弱,平时讲话都有些胆怯,声音很低, 好像蚊子哼,再加上有的学生基础差,一旦在众人面前读书就心虚。久而久之,这些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与其他学生相比就差上一大截,他们自己也认为,读书水平"见不得人",于是"沉默下去"。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首先要给他们时间和机会,使他们在一个温馨的环境中朗读,其他同学也要变讽刺、嘲笑、批评为安慰、欣赏、表扬。在朗读教学中也体现层次性,注意循序渐进,让他们慢慢树立信心。暂时不熟悉的课文,决不让其单独当众朗读,而应先纠正他们的错读,再集体练习,等到他们读熟后再读给大家听。多为“丑小鸭”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要知道美丽的白天鹅也有“丑小鸭”的经历。

五、多元评价——还学生一片广阔的发展天空

语文课堂上朗读指导中的评价至关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评价”。因此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从不对他们过分地强求或严厉地指责、而是以欣赏的眼光、朋友的口气、宽容地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如“读要分出层次,首先是读通,将句子读顺口,不认识的字要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对于这一点,同学们做得很好……”“读得很好,听得出你已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地表扬学生,在学生读得确实不够好的时候,还是应该明确指出。只不过形式上可以活泼一点,轻松一点。幽默的评价往往能调节课堂气氛、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中得以发展。

总之,实施语文有效教学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朗读训练是否切实有效直接影响着阅读教学效率的高低。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朗读教学更具魅力,让学生读得有效,从而提高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