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四自”精神的实践研究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目录 >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四自”精神的实践研究 > 成果展示 > 研究论文

重视自主探究学习  发展学生创新潜能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蒋雪娟  发布时间:2020-07-05  浏览次数:

                       重视自主探究学习  发展学生创新潜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当今社会,自主学习已经成为一个人适应信息时代必备的能力。因此,教师的主要职责不在于,而在于引导学生;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我想学生只有真正做到自主性地去学,做学习的主人,才能真正提高学习能力,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尤为重要。

 一、 激发兴趣调动自主探究欲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 看来学生学习语文必须先培养他们的学习兴,有了这样良好的心理条件,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采用多种授课方法,讲究教学艺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极大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和课堂的反应力,形成浓厚的学习探讨氛围,使更多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真正自主学习。

如教学《蚂蚁和蝈蝈》伊始,多媒体出示炎热的夏天情景图,教师声情并茂地描述:“夏天到了,火辣辣的太阳照着大地,路边的小草、花儿都热得低下了头,树上的知了不停地叫着,在这么热的天里,蚂蚁和蝈蝈在干什么呢?”接着,学生一边欣赏动画,一边听课文录音。在这里巧妙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如身临其境、听其声、观其境,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欢乐的心态中学习知识。这样的教学不仅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发挥了他们的潜质,发展了个性。 

二、加强指导,培养自主探究意识。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而,教学要把教师的讲解为中心改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为主,教师的任务不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使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多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情感,有序地发现,自觉地获取新知,体验成功的乐趣。 

为此,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才能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例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时,着重指导学生理解狐狸三次对乌鸦说的话及乌鸦三次听后的不同表现,懂得乌鸦是如何一步步放松警惕,最后受骗上当的。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交流,认识到狐狸一次一次讨好乌鸦的目的就是为了骗走乌鸦嘴里的那片肉,而乌鸦由于爱听奉承话,便丧失了警惕,最后上当受骗。然后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再次感悟狐狸的狡猾和乌鸦的轻信,整个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教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让他们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成为驾驭知识的主人。
     开放课堂,发掘自主探究潜能。
     王崧舟讲过:“语文课应像大海一样开放,向科学开放,向心灵开放,向经典开放,向时代和未来开放。”开放的课堂能让学生路开阔,能让学生思维火花闪现。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尽量是开放的,探究的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要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那就是要变先讲后练,改为先让学生尝试再点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再创造,有利于学生猜测与验证。

如教学部编教材一下语文《小壁虎借尾巴》,可以这样提问:“读了课文,你知道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吗?” 这时,学生就会深入地读书,去感悟体会,积极思维。我们来听听学生自己的感受,生1:小壁虎的被一条蛇咬住了,为了逃命,他把尾巴挣断了,所以要借尾巴。生2:挣断尾巴的小壁虎觉得很难看,所以要借尾巴。紧接着追问“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为什么?”……学生在交流中,并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此时,学生的思维与情感处于被激活状态。

引导质疑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抒疑问,即使是无疑也要寻疑,将自身置于特定情境之中,给自己提出问题。宋朝思想家张载说:于不疑处读书,定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喜悦。”如教学《这儿真好》这课时,当学生读完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这儿真好“好”在哪里呢?这时,我并没有急于回答,而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课文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并用彩笔画一画。这样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提供质疑契机、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对重点句质疑、对标题质疑、对矛盾质疑,甚至对标点符号质疑。

适时点拨,诱导自主探究的方向

自主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新事物。因此,必须正处理教师的和学生的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边际去探究,也不能过多牵引。我们认为要适当点拨。当学生在思维的转折处,或知识的重、难点处经过自身的努力,还感到无法解决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给学生某种启发性启示,拨开学习上的迷雾,使学生看到光明,看到希望。点拨的关键是要符合学生的需要,使学生能顺利进行探究。

如教学《司马光》第三段,学生细读后教师提问:“司马光用什么方法救掉在缸里的小朋友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又问:除了司马光的这个办法,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可以救这个小朋友”这时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可以找一根绳子,爬到假山上,让他抓住绳子把他拉上来”还有的说:“可以叫上旁边的小朋友,一起把缸推倒。”等等。大家各抒己见,但都停留在用什么办法救孩子上,这时我感到需要适时点拨、诱导。于是,又问:这些方法来得及准备吗?为什么?这样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思路,自解其难,进一步认识到砸缸是使孩子脱险唯一安全有效的办法。在学生探究时,教师应做到引中有探,探中有引。同时,还要把握的度,步步深入地引导学生逼近结论。
    总之,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进入课堂教学的一把标尺,是我们在教学中努力的方向。语文课堂只有充满乐趣,才会吸引学生,使其好学乐学。我们要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认识学生的主动参与,从而正确处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创潜能得到充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