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小学书法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目录 > 小学书法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 > 研究资源 > 文献推荐

《关于小学书法教育中趣味性教学的应用策略》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王雪娇  发布时间:2022-06-14  浏览次数:

关于小学书法教育中趣味性教学的应用策略

书法蕴含丰富传统文化,书法教育也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实现学生书法技能的提升,有助于学生爱国情怀的形成。但从书法教育特点来看,书法教学过程相对枯燥,小学生性格活泼天生好动,学生很难融入到书法教学情境中,影响小学书法教学课程的开展。趣味性教学手段迎合学生成长特点,也彰显书法教育的自主性、实用性以及创造性,将趣味性教学手段与书法教育相融合,不仅能够促进教师达成书法教育目标,更能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将带有抽象性特点的书法知识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促进学生对书法知识的理解,实现学生书法素养的提高。因此,将趣味性教学融入到书法教育中势在必行。

一、利用书法故事,调动学习兴趣

对于许多小学生来说,书法是学生未接触过的学习领域。学生对书法知识的了解较少,并且书法知识带有一定抽象性,学习过程相对枯燥,这些因素都直接阻碍学生对书法课程的学习。即使有部分学生了解过书法的呈现方式,但在书法技能掌握方面存在欠缺,还需进行系统书法课程学习。还有部分学生甚至认为毛笔字只存在于古人生活情境下,并不适用于现阶段学习。从小学生特点来看。学生性格、思想认识以及学习认知都处于成长过程中,而书法学习缺乏趣味性,这并不利于天性活泼好动的学生参与书法学习活动。同时,书法教育并非一蹴而就,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结合书法教学元素,找到更适于学生成长以及利于达成书法教育目标的教学策略,如此才能助力学生在书法领域的发展。为保证每位学生都能领悟到书法学习的乐趣,教师在开展书法教育,应避免直接对学生讲解写字方法。强度过大的教学手段和过于复杂的教学策略,只会引起学生抵触学情绪。所以教师在课程教学前,应为学生讲解关于书法的相关故事。学生年龄尚小,书法故事对学生的吸引力更为强烈。通过书法故事的聆听,学生不仅能够对书法知识形成初步认识,还能够将书法的核心元素铭记于心,了解学习书法的意义,有利于未来课程讲解。

例如教师在开展实际课程前,可为学而生传授书法大家的故事,如《王羲之换鹅》、《王羲之潜心苦学墨当饭》等。这些故事不仅能够唤醒学生学习欲望,还符合书法教育目标。学生认知能力有限,为避免学生无法领悟书法故事核心,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对这些书法故事进行提炼。以学生更利于接受的语言形式,融合趣味性元素进行故事讲解。条件允许情况下,还可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促进学生对故事人物情感的掌握。通过故事讲解,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故事主人公的书法态度,利用故事人物和情节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明确学生学习目标,使学生更为积极的参与到书法学习活动中,为学生书法技能的提升打好基础。

二、打造教学情境,增强学习体验

虽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够为书法课程开展提供助力,但此方式并非能从根本上解决书法教育问题,也并不能保证每位学生学习主动性都能因此得到提高。实习过程中,学生虽然会通过书法故事的讲解产生学习兴趣。但此时所形成的学习意识大多是基于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关注,一旦故事新颖性逐渐降低或是学生新鲜感消磨殆尽,学生也会在反复且枯燥的书法练习中丧失学习欲望,甚至对书法教育产生抵触情绪。此时,教师需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在书法课程中的体验,缓解学生对书法教育的排斥心理,使学生由内而外的感受到书法学习的魅力,并形成坚持不懈的学习意识,以此保证书法教育活动的开展。从书法发展过程可以看出,许多古人在进行书法写字或者做诗的过程中,都更注重书法写作情境。包括古人在书法创作时书房内部所陈列的物品,书房外部景观都能够帮助作者更快的进入到书法状态,可以说,良好的书法情境立于作者创作出更为优秀的书法作品。小学书法教育亦是如此,教师可借助古人书法经验,在书法教育课堂中为学生营造教学情境,以此带动学生情感,增强学生体验,使每位学生都能真正感受到书法写作的乐趣。

如实际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关于古人写作的视频,通过视觉上的冲击,带动学生感官,使学生能够在古典音乐中感受书法所带来的恬静悠扬之感。在视频播放完成后,学生大多已经进入学习状态,并对书法写作跃跃欲试。教师则可带领学生参与到研磨、铺纸、握笔乃至写字的学习过程中,带领学生认识文房四宝。此时,教师可再为学生播放一些轻音乐,有助于营造书法学习氛围,使学生身心都能随着音乐进入情境,完成书法创作,基于书法写作要求,按照粗细、长短、轻重的书法规律,进一步掌握书法技能。

三、开展针对性教育,落实因材施教

每位学生成长环境不同,学习能力也存在较强差异。书法教育面对的并非只是课堂中某位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而是需要让全体同学都能接触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书法的意义,感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实现对文化的进一步传承。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期间,应明确班级内各个学生之间的差异,了解每位学生学习水平、学习兴趣以及认知能力,真正将因材施教落实于实处,引导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找到适于自身发展的学习目标,以此促进学生在书法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为达成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仅凭借原有的教学模式远远不够。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时代在发展,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也会发生改变,所以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保障针对性教育能够充分落实于书法教学过程中,以提高教学趣味性为主,使每位学生都能实现个性化成长。从目前小学生于书法课堂中的表现来看,可将学生分为两大类:其一为主动学习型学生。此类学生大多具有一定书法技能水平且对书法兴趣较为浓厚,更利于教师开展书法教育活动。其二为被动学习型。即学生对书法学习兴趣不足。以往灌输式教育引起学生反感,限制学生在书法课堂中的发挥,导致学生在课上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这种情况不但影响书法教育效果,还限制学生在书法领域的进一步发展。针对不同学生教师应给予不同教学方法。

对于第一种具备一定书法技能的学生来说,教师无需对学生进行过多引导,以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为主,为学生提供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以开发学生潜能为基准,促进学生书法知识体系的拓展,使学生能够在更自由的书法学习空间中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此外,对于此类学生,教师应尽可能多的组织学生尝试不同风格,学习不同于自身以往的书法写作形式,通过此方式,使学生能够形成对书法内容更全面的了解,并掌握更适于自己身心发展的书法写字方式,促进学生对书法内涵的掌握。针对二种学生群体,教师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了解学生在书法学习中的误区,带领学生共同解决书法学习问题。针对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问题,以趣味性元素提高学生学习动力,使学生保持对书法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定期观看书法作品、视频等内容,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普及关于书法的基础知识,以此帮助学生打好书法学习基础。同时,此类学生大多因书法能力不足存在不自信心理。为保护学生自尊心,教师应避免采用消极评价态度,以鼓励式教育为主,在学生出现进步时及时给予学生表扬,使学生能够养成正确书法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论对于学习主动性较强或是较弱的学生来说,都应给予学生一定放松空间,灌输式教育只会使得教学效果适得其反。小学生处于成长阶段,教师应以引导式教育为主,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使学生能够对书法课程充满信心和希望,为未来课程的开展打好基础。

四、形成积极评价,提高学生自信心

著名书画家曾表示:“学习与欣赏的标准相同。”若想真正实现学生书法技能的提升,强化学生对书法课程的认识,首先,应提高学生欣赏或是评判书法作品的能力,以此作为基础强化学生对书法知识的认识。虽然小学生年龄尚小,身心发育尚未完全,书法技能和书法认知有待提高。但学生大多已经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积累一定经验,也具备些许审美能力。通过对书法课程的初步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形成评判书法作品的标准,也可以明确哪位同学书法字体较为优秀,哪位学生书法能力相对较弱。但学生对教师或是家长的评价标准更为在意,希望自己的书法作品能够得到教师、同学乃至家长的认可和表扬。作为书法课堂的引导者,亦为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主体,教师应明确自身评价在书法课程中的作用,给予学生的书法作品相对积极的评价结果,以此改变学生对书法课程的学习态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这种评价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趣味课堂的营造,也能够让学生在书法课堂中体会到成就感和满足感。为打造趣味性课堂,使书法教育落实于实处,教师应秉持客观的评价态度,以表扬和欣赏的语言推动学生在书法课堂中的表现,使每位学生都能享受书法学习过程,从而产生学习动力。为保障评价客观性,教师还可开展以教师、学生和同学三位一体的评价模式,组织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和生生互评,促进学生形成相互督促和激励的学习模式,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下实现健康成长。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定期将学生学习作品进行展示,使每位学生书法作品都能张贴于教室,在举办家长会或是亲子活动时,组织家长或是其他人员观赏学生学书法作品,为每位家长发放小红花贴纸,引导家长为学生作品“点赞”,以此激励学生更好的参与到书法学习课堂中,从而增强学生书法信心,优化学生书法学习态度,使每位学生都能专注于书法创作过程,进而打造出更优秀的书法作品。

五、开展书法比赛,提供自主实践机会

开展书法教育最终目的不只是希望通过书法教学课程,提高学生书法技能。更是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坚持不懈的品质,感悟书法的魅力,达到书法文化的传承,创作出更好的书法作品。而激励学生学习最好的方式便是,为学生提供自主发挥和展示的空间,使更多的人观察到学生的作品,并对学生创作内容形成积极评价,以此鼓励小学生在书法领域的发展。为达到此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积极性,教师可定期开展书法活动。组织学生成立书法兴趣小组,将志同道合的学生凝聚在一起,深入探讨书法写作经验。此外,教师还可在校园内部举办书法大赛,为学生提供可以展示自我的平台,一方面促进学生互动与交流,使学生能够学习其他同学的书法经验。另一方面促进学生互相欣赏同学所创作的作品,找到自己在书法创作时存在的不足,以达到对自我写书法能力的提升。针对在书法比赛表现较为优异的学生,应给予一定表彰和评比,以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发挥榜样的力量,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快乐学习的氛围中实现书法能力的提升,达到对书法更深层次的思考。

结束语:总而言之,书法教育并非一蹴而就,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生性格特点决定书法教学开展具有一定难度。为增强学生对书法知识的理解,亦为促进学生对书法形成新的感悟,教师有必要将趣味性教学融入到书法教育过程中,利用有趣的书法故事调动学生学习热情;通过多媒体设备打造书法学习情境;定期开展书法比赛,使学生能够在书法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同时,通过良好评价模式,增强学生书法自信心,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感受到书法的魅力,掌握学习书法的意义,为学生正确书法学习观念的形成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