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小学书法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目录 > 小学书法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 > 研究成果 > 获奖论文

关于小学书法中育人的几点思考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承钢  发布时间:2022-06-15  浏览次数:

关于小学书法中育人的几点思考

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承钢

  【内容摘要】书法是最美的艺术。她是无声的音乐,生命的舞蹈。在教学中无论是从点画到造型、从形式到内容、从文到质、从笔法到墨法、从情感到神采……从不同的角度都可以窥见书法的博大与精深。

近年来,我们李公朴小学的全体师生,以“建设校园文化,弘扬人文精神”为宗旨,试图通过这一静态艺术的渗入与渲染,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事物的感悟力、鉴赏力和创造力;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的行为养成,从而使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完善自我个性。

  【关键词 】    书法教学     育 人    和 谐 

    【正  文 】

和谐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核心,它是一笔可供开发的精神财富。要构建和谐社会,平安校园,我们责无旁贷!在学校管理中,通过和谐去寻求一种秩序,使得学校、社会和家庭达成默契,形成合力,真正发挥育人的整体效应。书法教学是一种静态的表现艺术,它的美在于整体的和谐。为此,我们在新课程背景下,确立了建设校园文化,弘扬人文个性的办学理念,实施书法校本课程。

对于孩子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小学阶段,对传承我们民族文化载体的书法,我们能做些什么?该做些什么?我们在思索着。

(一) 科学认识书法教育的意义

汉字是不仅是中国书法艺术的载体,而且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写好汉字是当代少年儿童的必修课程,其目的和意义在于陶治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增强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文化的理解,既有利于写字技能的提高,也有利于增进学识修养。

1、写字教学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文明的需要

中国书法艺术出神入化的线条和千变万化的共同组合,生动地再现了我国民族的智慧、性情、势态和精神。我们国家要用:“中国印”(书法中的篆刻)作为北京举办的2008年奥运会的会徽,就是要让中国的书法艺术在世界体育中弘扬,我们做为教师,每天与汉字打交道,不学好书法和教好学生写字,那么将来谁来传承优秀的中国文化,如果丢弃民族的特色,我们又将如何以面目立于世界之林。这种民族文化的发扬和传承精神,也体现在新课程写字教学的目的意义之中,当我们的教师让刚入学的小学生一接触到中华文明的汉字时,就要让他们感受到形象生动的祖国书法艺术之美。

2、写字可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写字和电脑操作一样,用的都是手指,它们都能提高左右两半脑的活动,从而增进脑的反映能力的提高,但在效果和程度上,电脑是无论如何也不可与写字同日而语的。写好一个字,首先要仔细观察,中国汉字的笔画和字形千姿百态,并讲究结构的疏密和点画的轻重,只有仔细观察,才能把字写得美观,这一点电脑是不能比拟的。其次,书写的动作是复杂而细腻的技能劳动,这要逐步经过认识、联系,形成自动化阶段,书写时要求眼、手、脑的协调配合,这一点电脑不需要。

3、写字教学能端正学生行为习惯

要写好具有美感的书法,要求全身心投入,集中注意力,这样能培养认真做事的习惯;规规距距写字,能养成细心的作风;练就一手好字,需要有千日之功,寒暑不辍,这样可以养成坚忍不拔的品质。

4、字是一个重要的交际工具

俗话说:“字是打门锤。”在人们的书信交往过程中,一手漂亮的字能赢得朋友的青睐;在单位上,一手漂亮的字能博得领导的赏识;甚至在国际上,一手漂亮的字能增进外宾对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认识。所以书法教学也适应了学生发展的需要。

(二)扎实推进书法教学,努力形成办学特色

为了进一步推进书法教学的深度,我们从基础抓起,做到起点低、底面宽、训练实、要求严、方法科学。书法教学已成为我校的特色工作。

1、聘请校外书法辅导员,定期来校讲课。我们李公朴小学从2001年7月起,聘请著名书法家李国强等担任我们的书法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书法特长的培养,至今已成功举办10期,800多人次参加了书法训练班,学生遍及周边各乡镇。此类讲课分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针对学生的,主要是给予学生在书法技巧和作品创作上的点拨。第二层面是针对教师的,主要是给予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练习书法的方法上加以点拨。

2、组织各类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每月底举行一次“书法擂台赛” ,各年级组都要评选出擂主,在国旗下讲话时,举行一个简短但又隆重的颁奖仪式,校长亲自为擂主们颁发奖品。让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书法比赛,并创作出优秀的书法作品向各类报刊杂志投稿,在社会活动中提高书写水平,打出学校特色教育的旗帜,扩大社会效应。每学期我校学生的书法作品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发表达十余幅之多。另外组织学生参加社区举办的上街义务为群众等春联、书写创卫宣传标语等形式,既受到了社会的认同、支持,又使学生从中受到了教育、锻炼了能力。

3、密切联系家长,争取积极支持。为营造更有利于学习书法的氛围,学校专门召开了书法班家长会,邀请家长参加校园文化艺术节,参观书法队员的现场创作,寻求社会、家庭的合作与帮助,多方位进行书法教育渗透。现在,家长对书法这一校本课程开发十分支持,许多家庭都非常支持练习书法这一活动,在家中创设了习字的环境;很多家长还亲自来校听课,已便于在家中能作些指导。在这样系统、全面、整体的教育氛围中,我们队员的兴趣怎能不浓,进步怎能不快呢?

几年来,我校在全国、省、市、区各类书法比赛中,有上百人次获奖,有十余幅书法作品在各级刊物杂志上发表,培养了一大批小小书法家,在当地百姓中间,在武进区都有较高的知名度,在社会上也有很好的口碑。先从一小部分学生的培养,到面向全体学生,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写得一手好字是我们的追求,以一些书法特长生带动其他学生,在我校已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书氛围,初步形成了我校的办学特色。

(三)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

办学是为了寻求一种氛围,学校教育说到底是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是学校的重要任务,在书法教学中,学生的行为养成受到了潜移默化地熏陶。字如其人,古代的书法家之所以能写出伟大的作品,是因为他们有美的心灵,学生学习颜真卿书法,就了解他为官清廉,中正耿直的品行;学习柳公权的书法,就知道他心正则笔正的美谈;学习欧阳修的书法,就明白他学书为乐的心境。从历史书家故事中,学生感悟到书法与人品的关系。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也蕴藉着无穷的深邃的为人处事之道。

    1、善于挖掘“公朴”文化,开发校本课程

我校依托学校的文化内涵,增强学校的文化底蕴,努力将艺术灵感、人文精神,融注于学校的文化建设中,进一步彰显学校特色,推动素质教育进程。三幢楼分别取名为:“勤奋”、“致诚”、“求真”。勤奋,就是要勤奋努力,打好根基,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致诚楼”由“勤奋”而创意 ,勤奋的延续过程中,为人要致诚,学习的过程就是上下求索,采天地之精华,聚日月之灵气的过程。“求真”取之于陶行知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这是目标,做个祖国栋梁之材。此外,每一路名、花苑名,连廊,甚至教室、操场等命名与布置,也都围绕学校办学特色,处处考虑人文精神的培养。

2、精心培育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

书法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已扎根校园。校门口,国家副主席张梅颖先生题写的“李公朴小学”几个大字映入眼帘,“一所适合师生共同成长的学校”也影响着每一位师生。踏进校园,走廊、宣传窗、陈列室里,学生、教师的书法作品随处可见,学校成为师生书法展示的殿堂、通过这种形式,使全体师生产生自我价值体现的成功感,大家对书法情有独钟,初步形成好学、乐学的新局面,尤其在节日期间,六一节、国庆节、春节,用淡雅墨香来形容,用方正儒雅来呈现,节日的李小校园,更是“绿色有声,墙壁说话”,书香校园凸现无疑。

如今,校园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它将校园文化景观与校园优美环境及校园悠久的历史传统完全融合,处处洋溢出浓浓的书香气息。

(四)在实践中反思,清楚认识目前小学写字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们经过努力,尝到了收获的喜悦,但也发现了存在的矛盾与困惑。

1、教师的观念陷入误区

有不少老师认为指导写字是软任务,教学时间不够,往往就把指导写字的时间给挤掉了,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也只注重写字的对与错,忽视了对字写得美观、规范的评价。其他学科的教师认为写字教学是语文学科的任务,对学生的书写情况就关注的更少了。学校的写字课流于形式,就算上写字课教师也随意安排的多,教师布置完作业就完事,学生任意写,写字课同等于了抄写生字课。

2、学生学书兴趣的维持缺乏持久性

从表面上来看,书法(写字)也是一种视觉艺术,古人以“书画”作“同源”观,本身就证明了书法与绘画同属视觉艺术这一共性。然而,绘画以其丰富的表现手段如形体、色彩、空间感等攫住学生的心时,书法可供它选择的表现手段少得可怜:它只有黑白几根线条和几个点。所以书法又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视觉艺术,它具有抽象属性,是一种黑白的、静止的线条艺术。对学生来说,有色的、动作的、有声的艺术比黑白的、静止的线条艺术更富有吸引力。如果说,小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开始萌芽对书写的一种兴趣的话,那只是短暂的、对新鲜事物本能的一种最原始的兴趣。如果写字课只是一味的让学生机械的抄写,那这种最原始的兴趣就会荡然无存。

3、家长的认识有些偏差

许多家长,至今仍盯住考试分数不放,认为写字要花大量时间,这样,语、数、外的学习的时间就少了 ,必将影响到学习成绩,加上学书法比较枯燥,于是让孩子放弃了。

当然,我们在实践中反思,而反思,是为了长效的实践!俗话说得好,“吃一堑,长一智。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正视矛盾,正视缺陷,不断反思,大胆创新, “以书育人,特色亮校”并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一种愿望;那墨香,那书香,将会成为李公朴小学校园文化的绵绵底蕴!

参考文献:

1、《新课程与评价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

2、《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