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核心素养视域下音乐课堂品质提升的实践研究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目录 > 核心素养视域下音乐课堂品质提升的实践研究 > 中期评估

中期评估报告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张洁  发布时间:2022-09-16  浏览次数:

《核心素养视域下音乐课堂品质提升的实践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

 

 

 

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课题组

 

 

 

 


 

 

核心素养视域下音乐课堂品质提升的实践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        

常州市武进李公朴小学课题组

本课题于202012月设计立项,202112月被批准为武进区“十”规划立项课题。

一、课题简介

(一)课题由来

2022年初,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已经开始逐步实施,艺术学科强调了艺术课堂应该着力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研究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已经形成比较系统完善的内容结构、课程体系、质量保障体系,并已成为推动西方发达国家课程教学改革的支柱性理念。

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美国著名智库机构布鲁金斯学会联合发布“学习指标专项任务”研究报告《向普及学习迈进》,从身体健康、社会情绪、文化艺术、文字沟通、学习方法与认知、数字与数学、科学与技术7个维度,它改变了传统教育以学科知识结构培养人的课程体系,是目前国际性和地域性组织、各个国家分析研究教育改革的核心概念。

我国于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如火如荼的展开。就音乐方面而言,浙江省杭州市教师教育学院的於萍老师进行了《学科素养视域下的小学音乐单元教学设计》的研究,提出了音乐学科素养是在学科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表现;青岛大学音乐学院韩忠岭教授在《走向“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国民音乐教育——从改革开放以来基础音乐教育哲学思想嬗变看“核心素养”》一文中回顾了40余年的前进历程中,音乐教育从学科知识本位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再到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过程,梳理了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历史嬗变规律,探讨了当下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思想观念与逻辑变化,也阐述了当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核心素养是课程发展的DNA,音乐核心素养在音乐课程发展中也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我国目前的中学的音乐教育正处于一个“被边缘化”的状态,而核心素养这一观点的提出为此时音乐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抓住了核心。在核心素养视域下,音乐教学主要应帮助学生获得有关音乐的综合知识和音乐理解能力,启发学生体验感受音乐,形成音乐审美观点和判断。实质就是学生顺利完成音乐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能力活动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但是当前音乐教学中确实有学生参与性不高,影响课堂品质的问题。这也是本课题的研究价值所在。

(二)课题界定

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明确核心素养的相关理念,一方面可通过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改变当前存在的“知识本位”现象,另一方面可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励学生朝这一目标不断努力。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阐述了核心素养的基本原则——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要求以全面发展为核心,提高包括小学生在内人的文化基础、自由发展、社会参与的能力素养。

音乐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三个方面。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的途径。小学的音乐教育是整个音乐教育中最基本的环节,真正提升音乐课堂的品质,才能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研究目标

1.通过实践研究,正确理解“核心素养”的培养机制,构建高效的音乐课堂,提升课堂品质。

2.通过实践研究,促进学生的音乐学习水平,培养个性品质、人格魅力,提高音乐素养。

3.通过实践研究,激励教师开展教学创新,帮助教师提高理论素养以及科研能力

研究内容

根据上述基本精神和研究目标,本课题主要确定如下研究内容:

1.对“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进行文献研究,了解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机制。

2.从 “审美、艺术、文化”的视角来解读教材,探索高品质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3.形成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对高品质音乐课堂的评价体系

研究重点:上述研究内容中,基于“核心素养”探索高品质音乐课堂教学模式,让音乐课堂教学落于实处,打造适合学生审美的,有文化底蕴的音乐课堂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

研究过程与措施

1. 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20.12—2021.3)制定好课题的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任务。

第二阶段(2021.3—2023.10)围绕课题收集材料、学习理论。课题组成员根据分工,针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分析相关的教育现象、教育行为;研究确定具体的培养目标,确定相应的力求学生达到的素质目标;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制定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具体策略

第三阶段(2023.10—2023.12)认真分析研究过程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汇总研究论文、案例,向上级申请结题、鉴定。

2. 推进措施:

1)加强组织分工

成立课题组,分工职责。音乐教研组全体老师积极参加课题,依托教研组活动优势,每位老师负责自己擅长的工作,扎实开展课题研究。 

   2)加强理论学习。

课题组长带,在总体方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并研读课题相关的书籍、论文,为研究工作夯实理论基础

3)开展实践探索。

组织和指导课题组成员根据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践研究,在实践研究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途径进行调整和完善,使课题组成员在行动中研究创新,达成共识。

4)不断总结反思。

及时总结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成果与经验,包括学科教学中教学改革的经验、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的成果。及时提炼,对存在问题反思、改进,不断完善。

二、课题研究情况

(一)核心素养理论知识学习

 “核心素养”是在国际、国内发展新形势之下,基于原来的教学目标,从学生个体生存、发展以及社会需求,对于教育目标的顶层设计,意在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的品格,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等综合素养。

课题组的老师们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并在阅读中做好随笔,并在课题活动中交流自己的所学与感悟,对于音乐核心素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核心素养”是在社会发展新需求、教育改革新趋势之下提出的新教育理念,是以生为本、基于学生立场背景之下提出的目光更为长远、格局更为宏大的新教育目标,是综合国际教育领域人格理论、学校愿景研究成果上的新升华。

我们结合平时教学工作,认识到课堂教学变革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切入点、突破点和成长点。“核心素养”是与小学音乐教学的三维目标、素质教育目标的联系发展,而非割裂退步,符合新时代音乐教学培养个人音乐素养的新趋势。核心素养的落实大致可以从三个层面着手:课堂改革、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其中的课堂教学环节是是落实核心素养关键,在课堂教学中以生为主,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品质,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前期调查研究

为了能扎实开展研究,课题组成员集中在一起根据已掌握的学情、家情商讨制定出学生调查问卷,并选取有代表性的班级进行抽样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基本情况

经过梳理统计,98%的学生喜欢上音乐课但是不到一半的学生喜欢音乐书上的歌,高年级情况比中年级更加明显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去唱歌听音乐,同学们平时接触音乐的途径非常狭窄,接触音乐的质量不高,学生接触音乐的种类明显受到家长的影响学生更希望在课堂上接触到形式多样,容易理解的音乐。

音乐课程教学是用心意会歌曲的旋律、歌词,感受创作者所表达某种情绪,修身养性,提高音乐鉴赏能力的过程,获得有效性教学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积极主动性。从学生角度出发,其一是对音乐产生兴趣爱好,将参加学习音乐和音乐活动作为获得快乐生活,满足审美需求的一种途径;其二是在有实际体验的情况下,主动将音乐作为保持心理健康和谐的工具;其三是把学习音乐作为提高文化修养、促进自我发展与完善的自觉追求,将参加音乐活动作为一种文明生活的方式。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我校实施《核心素养视域下音乐课堂品质提升的实践研究》这个课题研究还是可行的。

(三)高品质音乐课堂学习内容的研究

    根据音乐课程标准,对于音乐课堂中感知与欣赏创造与表现反思与评价三个方面的教学内容有着明确的要求: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6年级)

感知与欣赏

* 关注自然界与日常生活中的声音,喜欢听音乐。

* 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在音乐欣赏中展开想像、联想,并用体态、模唱及简单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感受,享受到欣赏的快乐。

* 了解最基本的音乐表现要素,初步感受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快慢和音色在音乐情绪的表达中所起的作用。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 对音响的多样和变化具有模仿与探索的欲望。能用声音的长短、高低、快慢和强弱变化表现不同的情绪。

* 对自然界和生活中各种悦耳的音响具有模仿和探索兴趣。

* 能够专注地听赏音乐作品,感受和分辨其不同的情绪,并用语言简单描述自己的感受或用体态语言表现不同的情绪。

* 喜欢倾听优美的音乐作品。认识常见的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通过对节奏节拍、旋律、速度、强弱的听辨,感受和理解作品的表现特点。

* 感受音乐主题、乐句和乐段的变化,使欣赏能力有所提高。

创造与表现

* 知道演唱、演奏是音乐表现的基本形式,尝试用歌声和简单的乐器演奏,表现音乐的基本要素,感受不同的音响效果,激发表现欲和创造力。

* 在参与演唱、演奏和游戏性的音乐表演活动中,承担角色,能自信地表演,并学会相互合作,体验表演的乐趣。开始养成良好的演唱、演奏方式和看指挥的习惯。

* 尝试用可视符号记录简单的声音或短小的曲调,按自己的情感体验、创编简短的节奏和旋律,体验创造的快乐。

* 在综合性游戏活动中,运用已掌握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唱奏简单的音乐作品,体验不同艺术相互交融的丰富情趣。

* 认识部分常用的音乐符号和记号,具备初步的识谱能力。

* 在唱歌活动中,能够初步掌握和运用正确的演唱、演奏方法;能用自然的声音、正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当众演唱。

* 在参与齐唱和简单的轮唱、合唱活动中,学会相互倾听,体会相互协作产生的美,并对指挥的动作和歌曲伴奏作出正确反应。

* 能用自己喜爱的乐器参与表演,初步尝试在演唱演奏中作即兴、随机的变化与发挥。

反思与评价

* 注意倾听他人的演唱,乐于用简单的语言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 愿意在同学面前表演,在大家的鼓励下,建立起学习音乐的自信心。

* 对于自己喜好的音乐家和音乐作品,能说出喜好的理由。

* 初步养成对音乐学习过程反思的习惯,乐于与同学、老师、家长交流音乐学习的感受,并能把最感兴趣的活动和体验记录到艺术成长记录夹中。

(四)高品质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高品质的音乐课堂,必须以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为总目标,关注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四个方面的内容。在具体实践研究中,我们尝试了以下课堂模式:

导入阶段:以音乐为主,简洁高效,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堂。营造艺术能力形成的环境。

初步感知阶段:充分了解教学内容的音乐元素,了解艺术的人文内涵,为学习打好基础。

深入学习阶段:丰富和强化艺术感知,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知识掌握扎实,在活动中提高能力。

拓展升华阶段: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多门艺术学科的沟通与融合,促进综合艺术能力的形成。

通过学习,学生能不断获得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以及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 、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艺术能力,提高生活情趣,形成尊重、关怀、友善、分享等品质,塑造健全人格,使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整合发展。

(五)课题组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研究

为不断扎实推进课题研究,提升课题组成员的专业能力,我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开展了系列活动。

1.课题组的老师们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和教研活动。张洁、卞琴老师参加了武进区第十六轮“送培上门”活动;张洁、吴燕雅、潘丽琳老师参加了常州市同课异构活动;暑期名师大讲堂每位老师都积极参加。“走出去”让老师的视野更开阔。

2.本课题在申报立项过程中,得到了何志奇教授及我校有科研部的领导们的热情指导和帮助学校还邀请了常州市学科带头人沈莉老师指导我们的论文撰写。“请进来”提升了老师们的科研能力。

三、课题研究初步成果

(一)理论成果

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组的老师们认真研究学习,将自己的研究进行提升,总结。卞琴、张洁、吴燕雅、潘丽琳、赵烨老师均有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

日期

姓名

论文题目

发表刊物

级别及刊号

2020.12

张洁

拓展延伸出精彩——浅谈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拓展教学

现代教学

省级CN31-1991/G4

2021.8

卞琴

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教育学文摘

省级CN11-5773/G4

2021.8

赵烨

形式创新:提升小学音乐课堂品质的有效路径

新智慧

省级CN42-1770/C

2021.8

吴燕雅

核心素养视域下提升音乐审美感知能力的策略研究

教育界

省级CN45-1376/G4

2021.8

潘丽琳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音乐节奏训练教学探讨

教育界

省级CN45-1376/G4

(二)实践成果

 课题立项以来,我们把课题研究落实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在研读结构基础上进行自主备课、上课、反思有序地行动着。

1)举行教研活动。课堂教学变革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切入点、突破点和成长点。课题组的每一位老师都积极申报,认真上好研究课研究课课题组成员参与听课、评课活动,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依托集体智慧解决问题,为课题研究积累经验课题开展研究以来,课题组的每一位老师都上了一到两次研究课。

2)举行专题研讨活动。教学研究是一个呈“理论—实践—理论”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其中,实践到理论需要经历质的飞跃。在专题研讨会议上,我们共同探讨研究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一起分享研究过程中收获的点滴成果,在交流与分享中迸射出思维的火花,沉淀出智慧的结晶,酝酿着研究的硕果。

)实践成效分析

在各成员的努力下,本课题达到了中期研究阶段预期的目标,取得了较好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效。

1. 通过过研究和实践,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提高了。避免音乐课堂中机械的教学方式、严肃的课堂氛围、过分注重课本知识的情况,教师要以个人过硬的专业知识、独特的人格魅力、幽默有趣的教学方式、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积极主动性鼓励学生加入自己的见解提高音乐课堂的品质提升学生审美、鉴赏水平。

2. 通过研究和实践,提高了本课题组成员的专业发展水平,课题组成员逐步形成体现新课程精神的、富有特色的教学风格和专业特长。在我们的教学课堂中,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内化,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也能在教学中保护孩子的差异性。

课题开展研究以来,课题组成员团结合作、真诚交流,积极参与课题组各项活动,认真开展各项工作,在学习、研究和实践中都取得了较好的业绩,教学水平、理论素养、科研能力等都有较大提高。

、存在问题及困惑

2022年艺术课程标准的提出,深化了课堂教学改革,在新课标的引领下,结合课题研究,还需要课题组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更近一步的实践研究。

同时我们对于核心素养的理解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在核心素养视域下,音乐课堂教学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

、下阶段研究计划

1、进一步深入学习,认真研读最新的艺术课程标准,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指导,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建设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我们在培育小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的时候,建设优良的音乐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处在当中,更好地带动自己学习的主动性。

3、进一步落实音乐和其他学科的有机结合。继而促使学生可以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作品、表现作品,提高自我的音乐素养,能够在音乐中感受美、表现美。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督学张绪培的一段话耐人寻味:“有人说,什么是核心素养?当你把学校的知识都遗忘掉的时候,剩下的就是核心素养”。我们把这段话放到音乐这门学科里讲,就是毕业之后,作为一个公民,音乐能留给他终身受用的东西是什么?这就是核心素养。音乐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与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的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一脉相承音乐教师也要立足于音乐课堂,扎实提升课堂品质,突出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和关联性,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学生应具备的音乐核心素养,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服务。

 

            《核心素养视域下音乐课堂品质提升的实践研究》课题组

执笔: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