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核心素养视域下音乐课堂品质提升的实践研究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目录 > 核心素养视域下音乐课堂品质提升的实践研究 > 研究动态 > 教学设计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张洁  发布时间:2023-06-25  浏览次数: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李公朴小学 张洁   

教材分析:

《凤阳花鼓》是苏少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情系江淮》中的一首歌曲,作品为D大调,4/4拍,速度中速,节奏明快,旋律流畅的安徽民歌用录民族五声调式。体现了安徽凤阳县的地方特色。旋律优美,节奏鲜明生动,富有浓郁的安徽花鼓的地方风格。歌曲反映了明清时期安徽省凤阳县人民生活贫苦,为了生活只能上街头打花鼓唱歌卖艺谋生。全曲具有抒情叙事性,歌与舞相互结合,富有浓郁的民间风格。前四句构成一个起承转合结构乐段,每句间采用“鱼咬尾”式的呈递发展法,后三句是从不同角度对前面的乐段进行补充,进而完善作品结构

 

学情分析:

3~6年级的学生随着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合唱、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本学段5~6年级部分学生进入变声期,应渗透变声期嗓音保护知识。

 

教学目标

1.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产生背景,能唱这首民间小调,并能根据歌曲的情绪选择适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学生可以学会切分节奏的强弱规律以及衬词的表现方式,感受作品传达的欢快的情绪,从而获得审美体验,提升音乐欣赏及演唱技能。

3.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创造能力。掌握衬词的演唱及运用,并能够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感受不同演绎方式下《凤阳花鼓》音乐的不同之处。

 

教学难点:掌握衬词的演唱及运用,并能够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听《茉莉花》

师:你听过这首歌吗?这首歌是哪里的民歌?

2.介绍《茉莉花》

师:这首歌是江苏民歌《茉莉花》,也是我们中国民歌中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民歌。你知道还有哪首民歌走向世界了呢?

3.欣赏男低音独唱《凤阳花鼓》

师:与林语堂、张大千并誉为中国海外华人世界文化三巨星的男低音演唱家斯义桂,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已经来到美国开辟自己新的音乐天地,并成为世界一流的歌唱家,最后在罗切斯特大学担任伊斯曼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终身教授,在当时是世界海外华人的艺术文化巨星。他曾经演唱过这样一首民歌,让我们来听一听,这首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4.了解凤阳

凤阳县是安徽省滁州市下辖的一个县,地处淮河中游南岸,北濒淮河,凤阳县是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里,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石英资源大县。凤阳是安徽省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却有一样东西很出名,那就是“凤阳花鼓”。 因为天灾人祸,旧时凤阳的人们背井离乡,四处逃荒,以唱花鼓来讨生活,凤阳花鼓成了讨饭的象征。

5.认识凤阳花鼓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凤阳花鼓,请你看一看,凤阳花鼓用的乐器有什么特点?

6.介绍凤阳花鼓

师:凤阳花鼓又称“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等,凤阳花鼓起源于凤阳府临淮县(今凤阳县东部)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传统民间表演艺术,但以曲艺形态的说唱表演最为重要和著名,一般认为形成于明代。

凤阳花鼓与花鼓灯、花鼓戏并称凤阳三花。凤阳花鼓主要分布于凤阳县燃灯、小溪河等乡镇一带。其曲艺形态的表演形式是由一人或二人自击小鼓和小锣伴奏,边舞边歌。历史上艺人多以此为出门卖艺谋生的手段,凤阳花鼓因此而传遍大江南北。清康熙、乾隆年间,许多文人的诗文记录了凤阳花鼓表演时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清中期以后,舞蹈因素逐渐从民间的凤阳花鼓中淡出,仅剩下唱曲部分,分为“坐唱”和“唱门头”两种形式。凤阳花鼓是根植于凤阳传统民间的戏曲艺术瑰宝,有凤阳“一绝”之美称,并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凤阳花鼓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设计意图:通过《茉莉花》到《凤阳花鼓》,激发学生探索歌曲的欲望,了解凤阳花鼓的基本知识。】

二、新课教学:

1.节奏教学

1)师打花鼓

师:让我们来听一听花鼓的声音,一般会用这样的节奏:

X X X- | X X X- | X X X X | X X X- |

咚叭咚   咚叭咚  咚叭咚叭  咚叭咚

(2)生练习

2. 听范唱

师:聪明的凤阳人民,在这个节奏的基础上加上音符,就成了一首动听的《凤阳花鼓》,和老师一起来打一打节奏,花鼓的节奏放在哪里了?

3.学唱前四句

1)师边打节奏边唱前四句

师:凤阳的人们在花鼓的伴奏中会这样来唱,听。

(2)师唱生节奏

师:你能为老师的演唱伴奏吗?

(3)学唱歌谱

师:唱一唱歌谱,这段音乐运用了哪些音?

师:在歌曲中运用了12356这五个音,是民族五声调式。

(4)再次演唱歌谱

师:请同学们关注一下每个乐句的结尾和开头的音,有什么规律吗?

师:这种前一句旋律的结束音和下一句旋律的开头音相同的结构,叫做“鱼咬尾”,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创作手法。

(5)填词唱

师:请你填上歌词来唱一唱吧。

【设计意图:歌曲第一部分是歌曲的主旋律,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引出歌曲的五声调式和“鱼咬尾”这一创作手法的特点。】

4.完整听赏歌曲

让我们完整地听一听《凤阳花鼓》,会唱的地方跟着一起唱,你觉得歌曲什么地方非常有趣呢?

5.学习衬词的演唱。

1了解衬词

师:同学们真棒!“得儿铃铛飘一飘”是歌曲的衬词,衬词是民歌的一大特点。大家动动脑筋想一想,“得儿铃铛飘一飘”是什么意思呢?

生:“得儿”是模仿鼓振动的声音。

生:“飘一飘”是鼓上的穗子,

生:还有打鼓人腰上的腰带随风飘。

(2)师唱,生加入鼓声

师:衬词中的鼓声有什么特点?、

生:越来越密集

师:这种越来越密集的创作手法也是我们中国传统的创作手法,叫“螺丝结顶”。

3)生分句学唱

4)生完整唱

5)生边唱边加入鼓声

【设计意图:衬词乐段是歌曲中十分有趣,学生最有兴趣的一段,通过节奏的拍击,感受越来越密集的节奏,帮助学生唱好歌曲。】

6.跟录音轻声学唱歌曲。

师:跟着范唱唱一唱吧,你能完整演唱这首歌了吗?

7.唱好第五句

师:第五句有一个一字多音,请你来唱一唱。

8.跟琴完整演唱歌曲

引导学生用愉悦的情绪,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9.跟伴奏演唱歌曲。

师:同学们唱得真好。下面我们就怀着欢快的、喜悦的心情跟伴奏演唱这首新《凤阳花鼓》

【设计意图:学生在整体学唱后能用跳跃的歌声,欢快的情绪完整演唱歌曲,唱好歌曲中的难点部分。】

三、扩展延伸

1. 欣赏中国潮音版《凤阳花鼓》

师:随着凤阳花鼓的旋律唱遍大江南北,它也成为我们江淮地区民歌的代表,在去年一档节目《中国潮音》上,就有现代歌手改编了这首歌,请你仔细听,这首歌中你找到哪些《凤阳花鼓》的元素,你喜欢这样的改编吗?

生讨论

【设计意图:欣赏不同方式演绎的《凤阳花鼓》,感受南北方音乐的融合和现代流行音乐对传统民歌的影响。】

四、教师总结

:因为天灾人祸,她们背井离乡,四处逃荒,以唱花鼓戏来讨生活,凤阳花鼓成了讨饭的象征。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人们努力拼搏,凤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我们今天学习了新版的凤阳花鼓,体会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