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李公朴小学“小公民”教育刊登于《武进日报》
 

李公朴小学“小公民”教育刊登于《武进日报》

在武进区教育局教研室领导的重视与关心下,李公朴小学的小公民教育开展得蓬蓬勃勃,先后被多家报刊、网络报道,近日,《武进日报》武进教育版又刊登了“实施公民教育 培养阳光小公朴”的报道。
2009年以来,李公朴小学积极加入“公民教育”实验学校的行列,积极开展“公民基本素养”研究,以培养“形象阳光、习惯优良、素质全面、博爱他人、贡献社会”的“阳光小公朴”为目标,拓宽了学校德育的途径,加快了学校的主动发展。
一、关注社会 培养为社会作出贡献的意识
每一轮研究活动开始前,学校都通过“启动会”“选题会”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让师生理解了“公民教育”“公共政策”“人民代表大会”“提案”等知识,明确具体操作方式。在这一系列的培训活动中,孩子们的公民意识被唤醒,开始以发现的眼睛,识别在身边、校园里、社区中的公共政策问题,关注着社会的各个方面:2009年,四(4)班学生关注起“绛子路大排档长效管理的问题”,通过向政府部门提建议等方法促进了“绛子路大排档”的整体规划与搬迁。2010年起,研究小组学生陆续研究了《关于路名命名问题的研究》、《光污染对湖塘镇居民生活影响的研究》、《阳湖农贸市场长效管理问题的研究》等10多个项目。
为了进一步研究问题,学生通过走上社会调查、向法律专家咨询、上网查询、到图书馆和书店找资料、用零花钱购买法律书籍的方式,初步了解了国家现有的有关法律法规,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小小年纪俨然已成为一个个法律专家。
二、合作探究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
“在调查、采访等实践活动中,我锻炼了胆量!”有一次,有个班同学第一次走上街头开展问卷调查,却鲜有行人理会,同学们沮丧之后对问卷加以改进以便于行人填写,一下子收获了300多份答卷。挫折中的感悟、成功后的喜悦丰富着小公民的生活,加快了他们成长的步伐。虽然只是一群孩子,可是当他们的小公民意识被唤醒,他们愿意用自己的智慧为解决社区公共问题献计献策,渴望用自己的能力为社会提供服务。五(2)办学生们对“李公朴故居的开发和管理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用好学校更名为李公朴小学这一契机,充分关注社区和学校发展的问题,经过调查分析,不仅找到了初步的方案,而且利用一切机会说服政府部门考虑他们的建议……这次活动中激发了社会责任感,培养了他们有效参与政府管理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多了,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团结协作更紧密了;班级里研究探索的氛围更浓了,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合作交流增多了……2010年10月,该班率先在武进区“公民教育研讨活动”中展示了这个课题的阶段性成果;2010年12月18日,在常州市“公民教育实践活动项目展示暨研讨活动”中再次呈现出其不凡的活动魅力,常州日报、武进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引发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近几年,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中有两个项目获得了江苏省一等奖,一个项目获得了江苏省二等奖,16个项目获常州市一、二、三等奖。
三、实践创新 收获改进社会现实的成果
近年来,学校通过开展评选“公朴小明星”等方法促进“小公朴”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学校参与公民实践活动的学生共有3000多名,参与活动的教师有50多位,在“每月一星”的评选活动中,活动积极、成效显著的学生们分别被评为“优秀公朴志愿者”“公朴实践星” “公朴礼仪星” “公朴爱国星”……现在,公民教育项目正在李公朴小学朝气蓬勃地发展,焕发出盎然生机:走访湖塘镇各大医院、书店、商场,运用一系列有理有据的资料向政府发出呼吁严格实施禁烟令,引起了一些人大代表的重视;向区民政局提交申请,促进学校名“李公朴小学”及校门口“公朴路”改变;通过“李公朴故居的开发和管理的问题”的研究,促进了武进区委统战部、武进区文广新局、武进区文管委对弘扬“公朴精神”的重视,促进了公朴故居的改造和扩建工程的实施……
小小公朴关注民生,公民教育成效显著。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李小的“公民教育”活动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们将不断完善机制,增强教育的感染力、渗透力和亲和力,增强全体教师、全体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公民意识。让师生们在行动中学会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李公朴小学供稿 撰稿:管华英 审稿:万小强)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设计制作:武进区李公朴小学信息技术组  
苏ICP备10052206号-1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今日访问量:,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