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上数学《认识线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线段是有长短的。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数出简单多边形中线段的条数,学会用直尺画线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线段的基本特征,建立正确而清晰的表象。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识别线段,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教学设想】
例1的教学,依据教材安排的层次,有序地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活动,帮助学生感知线段的基本特特征,初步形成正确的概念表象。教学时,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根较细的棉线,先把它随意地放在桌上,再用手捏住它的两端,并把它拉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比较这根棉线拉直前后的样子,说说各有什么持点,突出拉直后棉线就直了。在此基础上指出:“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并出示相应的表示线段的图形让学生观察,确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接着,引导学生指一指直尺、课本等物体上的边,告诉学生:直尺、课本面上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同时让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交流后,要求学生把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折,观察得到的折痕,说说这样的折痕是否也可以看成一条线段;再要求学生分别折出一条比它长和比它短的折痕,使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到线段是有长有短的,从而进一步完善对线段的认识最后指导学生用直尺画线段,先让学生尝试着画一条线段,并通过交流归纳画线段的方法,再要求学生按正确的方法画一画。最后进行“想想做做”的教学,练习时突出认识线段特征这一重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几根根毛线,,两张正方形纸直尺等

学生准备:分别准备一根毛线、一把直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生活中有许多的线。 (出示ppt)你能将它们分成两类吗?为什么?

师小结:它们有的是直的,有的是弯的。

师:小朋友的桌上都躺着一根毛线,它的形状又是怎样的呢?

生:弯的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把它变直吗?自己试一试!谁上来展示一下?(生展示)

追问:他是怎样做的?

生:拉直了

师:(引导)哦,这位小朋友是捏紧线的两头,拉直。谢谢你的展示,请坐!

二、师: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把线拉直。像这样,把线拉紧,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出示文字齐读两遍。现在,我们把这条线段请到黑板上来。(收毛线放桌肚)

揭题:刚才我们一个小小的动作揭示了一个奇妙的数学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段。

【设计意图】以生活中的情境引入,充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学习新知

第一个环节

教学教材第59页例1

1.初步认识线段:化曲为直。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课题)

教师继续捏住这根线的两端,并把它拉紧,但两手位置一高一低。

提问现在两手之间的这一段也可以看成线段吗?

指名回答,预设:是的。

换一根长一些的线,仍然用手捏住它的两端并拉紧。

提问:现在两手之间的这一段也可以看成线段吗?

指名回答,预设:还是的。

(2)揭示线段的图形。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

谈话:线段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指线段的图形)来表示,仔细观察线段,在小组里说一说线段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后在小组里交流。

启发:知道图上的两个短短的竖线表示什么吗?(线段的两端)

指出:这两个短短的竖线表示线段的两端,我们把它叫作线段的端点。

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线段除了有两个端点,还有什么基本特征?

指名说一说,教师小结并板书: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设计意图】在线“曲”与“直”的变化中,感受线的直,明确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并通过位置、长短的变换,凸显“直”的共同属性。在此基础上,示线段图形,并通过观察和交流认识线段的基本特征。

第二个环节

2.感知线段的特征。

(1)到生活中找线段。意三点:(1)画线段时,要用一只手按住直尺,结合演示,指出:直尺、课本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同桌互相在直尺和课本面上指一指,说一说。

提问: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

学生找一找,指名说一说。

(2)到图形中找线段。

教师:其实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也都是由线段围成的,下面我们进行一个眼力大比拼,请小朋友们到我们认识的图形中找一找。

出示教材第60页“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找一找,组织交流。

教师:指出你最喜欢的图形的线段分别是哪几条?

指名说一说,教师小结:我们发现每个图形的一条边就是一条线段,并且它是几边形就有几条线段,虽然这些图形中线段的两个端点没标出来,但我们要知道它们是存在的。

(3)动手折线段。

要求学生把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拿出来,对折,再打开。

启发:现在同学们的纸上都有了一条折痕。仔细观察这条折痕也能看成一条线段吗?为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指名交流,预设: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

提问: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长一些的折痕吗?

再问:可以把它看成一条线段吗?

追问:你还能折出比它短一些的折痕吗?

学生操作后组织交流,并指出:线段是有长短的,有的长一些,有的短一些。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找线段、折线段的活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感知线段的特征。其中从一组图形中正确线段的练习,既可以反馈学生对线段概念的表征水平,又可以促进学生内化对线段的认识;数出一些多边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既巩固了学生对线段的认识,又使学生体会到三角形长方形等平面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用长方形纸折“线段”的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通过操作“创造”线段的机会,丰富了对线段的感知还使学生体会到线段是有长短的。

第三个环节

四、学习画线段。
(1)启发:如果让你画一条线段,你打算用什么工具来画?
指出: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沿着直尺的边来画线段。
提出要求:每人用直尺试着画一条线段。
学生各自操作,指名板演。
评点学生所画出的线段,强调:(1)画线段时,要用一只手按住直尺,使它不移动,然后沿直尺的边从左向右画;(2)画出的线段一定要是直的,不能弯曲(3)要在线段的两端标上端点。
(2)学生按照要求正确地再画一次,教师巡视。

五、练习巩固

(一)预习答疑
线段有两个端点,是直的;画线段时借助直尺的边,注意在线段的两端标上端点。
(二)教材习题
1.做教材第60页“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各自进行判断,再指名说说判断的理由。
2.做教材第60页“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画好后,提问:连接这两点还能画出不同的线段吗想一想,连接两点,能画几条线段?
学生交流后,明确:连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
3.做教材第60页“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读题后,先适当解释“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的意思,再让学生按照题目的要求画一画。
提问:画出的是什么图形?三角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指名说一说。
4.做教材第60页“想想做做”第5题。
(1)出示题目后,谈话:这里有4个点,如果要在每两点之画一条线段能画出几条?先自己在书上画一画,再和同学交流。
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画的,共画出了几条线段,是否在每两点之间都画了一条线段。
(2)启发: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刚才画线段的过程,想一想,如果给出的点数再多一些,画出的线段的条数会怎么样?
学生小组交流,指名说一说。
预设如果点的个数越多,画出的线段的条数就越多。

【设计意图】在画线段的过程中掌握画线段的方法,加深对线段特征的体验。通过一组富有挑战性的练习,一方面能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线段的特点,掌握画线段的方法,形成必要的技能;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在两点之间画线段,随着点的个数的增加画出线段的条数也不断增加,为以后探索相关的规律作适当的孕伏,同时还渗透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等知识。

六、全课总结

1.课堂作业
完成第三部分习题设计“课堂作业”第1、2、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

2.总结提升
提问: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板书设计】              线段的初步认识

                        线段:直的有两个端点
                          线段有长有短
                      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教学反思】线段是比较抽象的几何概念,而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小,抽象思维水平还比较低,这就构成了学生思维水平与抽象数学概念之间的矛盾,也是学生认识和理解线段概念的困难所在。但教育的意义不在于跟随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而在于指导和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为此,在引导学生认识线段时,注重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来说明线段的特征,促使学生获得丰富而正确的表象,初步形成线段的概念;同时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的过程,以加深对线段的认识,掌握画线段的基本方法。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设计制作:武进区李公朴小学信息技术组  
苏ICP备10052206号-1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今日访问量:,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