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秋天的雨(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秋天的雨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着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和感情。
3、训练词语及口语表达,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难点】
训练词语及口语表达,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师:秋雨带着温柔和清凉,轻轻地,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让我们再次伴着绵绵的秋雨打开今天的学习之门!(板书课题,雨声轻轻响起)听,秋雨来迎接我们了!来,轻轻呼唤她的名字——
2.生齐读课题:6《秋天的雨》。 【读课题】
3.师:看,听到大家的呼唤,秋雨滴答滴答洒下来啦,变出了很多生字雨滴。来复习一下吧。
清凉 留意 炎热 邮票 凉爽 菠萝 气味 丰收
扇子 仙子 柿子 香甜 粮食 加紧 杨树
轻轻地 香香的 甜甜的 厚厚的 油亮亮的
扇哪扇哪 飘哇飘哇 你挤我碰 频频点头
【设计意图】
字词和课文的复习,起到过渡的作用,为下面的理解分析做好准备。
二、学习新知
第一个环节
二、感悟秋色美
1.师:好了,通过了秋雨的生字测验,赶紧坐端正,向着秋天出发吧!上节课,我们和秋天的雨成为了好朋友,原来,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引读)
师: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着秋天的雨去找找秋天的颜色吧,快速浏览课文第2自然段,找一找大方的秋雨姑娘把什么颜色都给了谁,在文中圈出来。
师:谁来说一说?
生:秋雨姑娘把黄色给了银杏树。
生:秋雨姑娘把红色给了枫树。
生:秋雨姑娘把金黄色给了田野。
生:秋雨姑娘把紫红、淡黄、雪白给了菊花。
师:(有顺序,表扬)(无序,提醒)
这么多颜色啊,可真漂亮,我们可以用文章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那就是
生:五彩缤纷。
师:你们可真厉害,一下子就找准了。你知道五彩缤纷的意思吗?
生:颜色繁多,色彩艳丽,十分好看。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了五彩缤纷的意思
表示颜色繁多的四字词语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
师:你们知道这个自然段作者是围绕那个句子来写的吗?
生: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师:是呀,整个自然段围绕这个句子来写,这就叫中心句。
师:你们喜欢这些有颜色的句子吗?
生:喜欢
师:桑老师最喜欢黄色的银杏树了,有谁也喜欢?请你读一读
出示: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生:(读)
读给大家听一听
师:告诉老师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
生:黄色的银杏树叶像把扇子,特别可爱。
师:我们来看图,像不像小扇子啊?这比喻多好啊!你能把你的喜欢读出来吗?
生: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师:你这样一读啊,我感觉自己就是那一片银杏叶了,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还有谁想读一读?
生: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师:你把“扇哪扇哪”读得缓缓的、慢慢的,让我仿佛看到了银杏叶儿在阵阵秋风中快乐地飞舞着.
师:课文第二自然段中,还有一个句子和这个写法一样,句式也一样,你能找出来吗
生: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师:真是火眼金睛,你找对啦,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点?
生:我发现这两个句子都用了比喻句,上面的句子把银杏树叶比成了小扇子,下面的句子把枫叶比成了邮票.
师.是啊,都用上了比喻,读起来显得更美了。
生:我还发现了相似的地方,上面的句子里有个“扇哪扇哪”,下面的句子里有个“飘哇飘哇”,都是四个字的词语。
师:原来都用上了表示动作的词,让人产生了无限的遐想。作者用上了这样的小窍门,就把句子写美写活了。
师:我们不仅要会读,还要会写,秋天的雨还会把什么颜色送给谁呢?让我们来当回小作家!
(出示石榴图、向日葵图、牵牛花图)小组内,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图,(或者自己写)用上这样的句式先写一写,再和大家分享。
生:它把黄色给了向日葵,黄黄的向日葵像一个个小太阳,摇啊摇啊,摇来了凉爽的秋天。
生:它把紫色给了牵牛花,紫色的牵牛花像一个个小喇叭,吹啊吹啊,吹起了秋天的乐曲。
生:它把红色给了石榴,红红的石榴像一个个笑脸,笑啊笑啊,笑暖了农民伯伯的心。
师:你们都是小诗人!同学们写的这些句子放在一起,变成了一首秋天的诗,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五彩缤纷的秋天。
投影诗句,指导朗读
原来写诗可以这么简单,小朋友们会了吗?
继续交流,谁还想读第2自然段中喜欢的句子?
生: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生:我特别喜欢那橘子、柿子,都熟透了,很美味的样子。
师:你快读一读。
生: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师:听你这么一读,老师都馋得流口水了呢。
生:我喜欢“你挤我碰”这个词,橘子、柿子结得可真多,像小孩子在挤来挤去一样,特别有意思。
师:作者可真厉害,用上了这样拟人化的词语,就把橘子、柿子写活了。你来读。
生: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师:让我们一齐读这个句子,把丰收的喜悦告诉农民伯伯吧。
师:这个句子老师挺喜欢的 谁来读一读?
生:(读)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师:秋风拂来,金色的田野稻浪翻滚,美极了!能把这种美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生: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生:老师,我很喜欢这一句:“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师:为什么喜欢?
生:菊花仙子有好多颜色,紫红、淡黄、雪白 美极了!
师:赶紧用你的朗读赞赞菊花仙子吧!
生: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师:你读的声音高低错落,还注意到停顿,真有节奏感.
师:谁来做菊花仙子读读这句话?
生: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师:你读得真好听,老师也忍不住对你们"频频点头”了!
师:秋天的雨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大师,浓浓的秋色在它的调色盘上数不尽,道不完,难怪作者说一
生: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师:同学们,这一小节,作者先用一句中心句,围绕中心句,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银杏、枫叶的美、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橘子柿子的生动活泼。
师:置身于这美丽的画卷中,最直接的赞美就是朗读,谁能把这一段连起来读一读?
生:(朗读)
【设计意图】
本环节巧妙地设计问题,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从文中找信息的能力,为探究性学习推波助澜。同时采用课件展示的方法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
第二个环节
三、闻香识秋
1、师:秋天的雨不仅好看,而且好闻。
出示课件: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出示课件:(引读)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师:联系你们平时生活中,你被什么勾住了?
生:喜爱的玩具
生:美味的零食
2.师:果园里还有那么多香喷喷的果子,你的双脚舍得离开吗?(舍不得)
师:小朋友,你被什么勾住了?
生:我最喜欢吃苹果,我被苹果成熟的香味勾住了。
师:你想在果树下做什么?
生:我想爬上苹果树,尽情吃苹果
师:小朋友,你被什么勾住了?
生:我被火红的石榴勾住了,我想去摘石榴
3.师:哦,怪不得,小朋友的脚——
生:(齐)常被那香味勾住。
4.师:是啊。我看到有小朋友都馋得流口水啦,怪不得勾住了,腿都迈不动啦!
5.师:好吧,带着甜甜的味道,来分组读。
【设计意图】
读写结合,传授方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水到渠成。既锻炼学生写作,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三个环节
四、聆听秋的声音
秋天的小雨滴在窗外滴答滴答,似乎在提醒我们,你们都坐端正了吗?该认真听课,收获知识啦!它还告诉小动物和植物们——
生:冬天快要来了。
2.师:这个时候,动物、植物开始忙碌起来。它们在做什么呢?请读读课文,把你的发现告诉身边的小朋友。
(生读书,读后和同学交流。) 【创设情境读】
3.我想和你们这些小喜鹊、小松鼠、小青蛙聊聊天呢!
(1)小喇叭滴答滴答,小喜鹊在哪儿?你好,小喜鹊,为什么现在就造房子呀?你想得真周到,谢谢你!
(2)小喇叭滴答滴答,小松鼠在哪儿?小松鼠,你好!今年松果的收成怎么样?看到这么多的粮食,你的心情怎么样?我也为你感到高兴,谢谢你!
(3)小喇叭滴答滴答,小青蛙在哪儿?小青蛙,你好!瞧你忙得满头大汗的,休息一会儿吧。(不行,我得加紧挖洞呢,冬天来了,我要冬眠呢!)那祝你做个好梦吧!
4.师:看来,大伙儿都在为过冬做准备呢。来吧,男孩子们,带着丰收的喜悦,读读这一段吧。【男生读】
【设计意图】
整体入手,把握诗意,避免了机械的分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整体感悟文章内容,边读边想,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三、全课总结
总结:回归整体
1.师:秋天有绚烂的色彩,好闻的气味,金色的喇叭提示冬天的到来。这一切都是秋雨带来的,怪不得作者说——(引读第五自然段)(生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小结:文章开头说秋雨带来了秋天,是总结;结尾说秋雨带来了丰收和欢乐,是总结;中间三个自然段分别从颜色、气味和动植物们忙碌准备过冬这三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了秋雨的可爱和秋天的美好。
2.小结:希望这曲丰收、快乐之歌能长长久久地留在大家心中。
【设计意图】
【板书设计】
秋天的雨
总起 打开秋天的大门
缤纷的色彩
分述 好闻的气味 特点
金色的喇叭
总结 丰收、欢乐之歌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中,我重点设计以“读”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把抽象的、文学性的语言转化为具体的想象,让一幅幅秋天的图画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同时,通过模仿句式练习,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文中还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在教学中,我也注重引导学生去自主发现,迁移积累,让学生积累运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画面发挥想象,进行了说话的迁移训练。
不足之处:没有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对教学目标、方法和过程实施有效控制,避免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放任自流,从而提高学习有效性。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