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年级下册第55~56页例3、“试一试”、想做做”第1~6“你知道吗”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毫米、厘米、分米和米等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教材主要引导学生根据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借助数的组成理解单位换算的方法。例3主要教学把较大的长度单位换算成较小的长度单位。教材在提出问题后,出示了测量自动铅笔笔芯长度的直观图,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图示发现铅笔芯的长度既可以用6厘米来表示,也可以用60毫米来表示,从而获得单位换算的基本方法1厘米是10毫米,6厘米里面有6个10毫米,所以6厘米=60毫米。“试一试”主要教学把较小的长度单位换算成较大的长度单位。由于学生有了例3学习的经验,教材在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先独立完成换算,再互相交流“是怎样想的”,从而掌握单位换算的思考方法。

“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比较两根分别长2米和20分米的跳绳的长短,有利于学生体会在比较不同单位的长度时,要先统一计量单位。第2题让学生先量出图形的边长各是多少厘米,再说出是多少毫米,既巩固了厘米与毫米的换算方法,又练习了基本的测量,还渗透了有关多边形的基本特征。第3题呈现了测量手掌的宽以及一步的长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用不同单位的数量表示同一长度,既有利于学生巩固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体会用不同数量级描述数据的方法,又能使学生初步学会测量手掌宽和一步长的方法,感受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价值。第4题让学生运用学会的方法直接写出换算的结果,以进一步熟练方法,形成技能。第5题呈现了由两条同样长的线段组成的图形,要求学生先估计哪条长一些,再通过测量进行验证。通过练习,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测量和估计的不同特点,增强对长度的把握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第6题把长度的估计、测量和换算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获得一些具体长度的感受,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同观念。

最后还安排了一则“你知道吗”,简要介绍了绘制图纸、标注商品尺寸时常用毫米作长度单位,以及标注尺寸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毫米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借助直观和依据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学会相邻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并能说明换算的理由,正确地进行单位换算。

2.使学生在联系长度单位进率说明换算理由的过程中,发展分析、推理的初步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探索性,积累相关数学活动的经验;体会长度单位在现实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长度单位的简单换算。

难点:理解、学会换算的推理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多媒体演示熊大和熊二在比赛跳远,分别留下一条线段。熊大:“我跳了9分米。”熊二:“我跳了80厘米。”两个人争论不休,都说自己跳得远。

教师:熊大和熊二到底谁跳得远呢?(学生自由说)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教师:到底谁跳得远,他们谁说得正确呢?学了“简单的单位换算”,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探索新知的愿望,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二、教学新知

1.教学教材第55页例3。

1)组织操作,量一量。

教师:请小朋友每人拿一支笔芯,用直尺量一量它有多长。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指名说一说,预设:有小朋友说是6厘米,有小朋友说是60毫米。

教师:同样的笔芯,有的小朋友量出的是6厘米,有的小朋友量出的是60毫米,这是怎么回事?

学生自由说,指名交流。

预设:6厘米和60毫米一样长的,6厘米等于60毫米。

2)引导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许多小朋友都说6厘米和60毫米是一样长的,6厘米就等于60毫米。那为什么6厘米=60毫米呢?你是怎么想的?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讨论。

指名全班交流,教师补充。

预设:因为1厘米=10毫米,6厘米就有6个10毫米,也就是60毫米,所以6厘米=60毫米。

3)拓展运用,内化方法。

教师:谁来说一说如果长是5厘米、8厘米,又分别是多少毫米呢?

学生思考后,小组内进行交流。

指名说一说,预设:5厘米是50毫米,8厘米是80毫米。

追问:你是怎样把厘米换算成毫米的?

指名交流后,师生小结方法: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毫米为单位的长度时,根据1厘米等于10毫米,想几厘米就是几个10毫米,就是几十毫米。

【设计意图】通过进一步的拓展,让学生较熟练地掌握将厘米换算成毫米的方法,形成数学能力。

2.教学教材第55页“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一张电脑桌高70厘米,如果用分米作单位,是多少分米?

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填空。

学生思考后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1分米=10厘米,70厘米有7个10厘米,就是7分米。

教师:60厘米是几分米?40厘米呢?

指名学生说一说。

追问:谁来说一说怎样把厘米换算成分米?

预设: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分米为单位的长度时,根据1分米=10厘米,想几十厘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就是几分米。

教师:我这儿还有一块橡皮,量得它的长度是50毫米;教室的门,量得它的高度是20分米。你能完成下面的填空吗?

课件出示:50毫米=(    )厘米    20分米=(    )米

同桌交流,选一题说说自己的想法,相互作出评价,全班交流。

3.引导比较,优化方法。

教师:我们来比较一下例题和“试一试”,谁来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学生比较后,在小组内交流。

指名说一说。

预设:例题是把较大单位的数量换算成较小单位,要想是几个十,就是几十;而“试一试”是把较小单位的数量换算成较大单位,要想里面有几个十,就是几。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比较,进一步明确把较大单位的数量换算成较小单位,以及把小单位的数量换算成较大单位时的基本思考方法。

4.尝试运用。

教师:我这儿还有一根跳绳,量得它的长度是20分米;量得教室黑板的长度是4米。你能完成下面的填空吗?

20分米=(     )米    4米=(    )分米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指名说一说,预设:1米=10分米,20分米里面有2个10分米,就是2米;4米是4个10分米,就是40分米。

三、巩固应用

1.教材第55页“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独立进行比较,再组织交流,明确不同的思考方法。

预设:2米里面有2个10分米,是20分米;或20分米里面有2个10分米,是2米。所以两人的跳绳一样长。

2.教材第55页“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量一量,组织交流。

让学生观察量的数据,初步感知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3.教材第56页“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样换算的。

教师结合直观图介绍测量一步长的方法:从前脚掌尖到后脚掌尖之间的距离就是1步的长度。

4.教材第56页“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对长度单位换算方法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5.教材第56页“想想做做”第5题。

先让学生通过直觉作出判断,再通过测量来检验。

组织交流,让学生体会形成这种偏差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让学生初步体会形成这种视觉偏差的原因,培养学生观察和测量的兴趣。

6.教材第56页“想想做做”第6题。

让学生先估计长度,再通过测量进行检验。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对测量与估计结果的比较,帮助学生感受估计的误差,获得估测物体长度的经验,逐步提高学生的估计能力。

四、总结收获

提问:这节课学习的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和大家分享呢?

【设计意图】课末总结所学的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五、板书设计

简单的单位换算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6厘米=60毫米  70厘米=7分米

 1米=10分米     2米=20分米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设计制作:武进区李公朴小学信息技术组  
苏ICP备10052206号-1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今日访问量:,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