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一下《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73页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求两个数相差多少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多少,就是从较大的数里去掉较小的数,用减法计算,初步学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类似的简单问题。

2.使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会利用画图、实物操作等方法,用学过的减法运算表达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发展初步的几何直观。

3.使学生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能根据图示编相关的实际问题,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培养初步的推理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两数相差多少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花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单元主题情境图。

谈话:你知道哪些是绘画作品,哪些是书法作品吗?在这个书画作品的展览中,书法作品和绘画作品哪个多,哪个少?书法作品比绘画作品少多少幅?要求这样的问题该怎么办呢?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由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从多与少的角度感受两个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引发学生对两个数量之间相差关系的进一步思考,聚焦本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启发他们思考要求这样的问题该怎么办,由此开启本节课的学习。

(二)引导探究,分析数量关系

1.解读条件,提出问题。

出示例题中的条件,引导:读一读这两个条件,你知道了什么?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如下的问题:黄气球和红气球一共有多少个?黄气球比红气球多多少个?红气球比黄气球少多少个?

谈话:第一个问题我们很熟悉,请小朋友口答。今天我们重点来解决后两个问题。

根据条件,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可以使他们体会到两个量之间可以有“合起来”的关系,也可以有“相差”的关系。学会根据条件提问,也能为今后掌握“从条件想起”的解题策略积累经验。

2.画图分析,解决问题。

提出要求:怎样求黄气球比红气球多多少个呢?请你用不同的图形表示两种气球,画一画、想一想。

展示学生的作品,引导:你觉得这个小朋友画的好在哪里?

指出:一个圆对着一个三角形,一眼就能看出黄气球比红气球多的个数。

提出要求:你能一边指着图,一边说说是怎样想的吗?

引导:从12个黄气球中去掉5个,就是黄气球比红气球多的个数了,也就是想12-5是多少;也可以想,红气球添上几个就和黄气球同样多,也就是想,5+□=12。O

谈话:现在你会列式解答了吗?

引导:我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你有什么体会?

指出:可以先画一画图,再想一想。求黄气球比红气球多多少个,就是求12比5多多少,也就是要从12里面去掉5,可以用减法计算。

引导学生画图,可以让他们借助直观将“求黄气球比红气球多多少个”这一实际问题抽象为“求12比5多多少”的数学问题,并从图里看出,要求12比5多多少,就是从12里面去掉5,所以用减法计算。这一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有助于学生体会“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与减法运算之间的联系。

3.认识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说法。

引导:我们已经求出了黄气球比红气球多7个。根据这个结果,你知道红气球比黄气球少多少个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指着图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交流后,明确:黄气球比红气球多7个,就是红气球就比黄气球少7个。

从图中学生发现,“红气球比黄气球少的个数”与“黄气球比红气球多的个数”指的是同一部分。解决这两个问题都要从12里面去掉5,它们实际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说法,因而具有相同的数量关系,由此使学生对求两数相差多少的问题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

4.抽象本质,总结思路。

出示“试一试”,提出要求:请你先画一画、说一说,再列式解答。

学生独立解答,并交流。

追问:求出白气球比红气球少5个,你会想到什么?

明确:白气球比红气球少5个,那么红气球就比白气球多5个。

引导:结合例题想一想,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有什么特点?

明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者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都是求两个数相差多少,都要从较大的数里去掉较小的数,所以都可以用减法来计算。

学生解答“试一试”中的问题后,适时引导他们进行对比,突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内在联系,有利于他们理解相差问题的本质。同时,通过对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体会这类问题可以联系减法运算的意义进行思考。

(三)练习巩固,掌握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请小朋友们用两种颜色的花片分别表示两种酸奶,摆一摆、比一比,再列式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交流:摆花片时,怎样摆便于我们比较?是怎样想的?

提问:根据求出的结果,你还能想到什么?

明确:求两种酸奶相差多少,就是求原味酸奶比葡萄味酸奶多多少盒,或者求葡萄味酸奶比原味酸奶少多少盒。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不画图,也不摆花片,你能直接列式解答吗?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时要求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

明确:要求小熊比小兔少跳多少下,就要从23里面去掉6,用23-6进行计算。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明确:要求妹妹再读多少页就和哥哥同样多,就是求哥哥比妹妹多读了多少页,或者求妹妹比哥哥少读了多少页,用减法计算。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第4题的示意图,谈话:你能看图说说□比O多多少吗?

提出要求:请你根据这幅图,编一个实际问题,并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评价编得怎么样。

组织全班交流,讨论:在这个故事里,□代表了什么?O代表了什么?

追问:小朋友们编的故事不一样,提出的问题也不一样,为什么都可以用这幅图来表示呢?

明确:因为这些都是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问题。

同屏出示单元情境图,提问:如果用正方形表示绘画作品的数量,用圆表示书法作品的数量,现在你能解答明明提出的问题了吗?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正确熟练地运用减法解决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特别是根据示意图编一个实际问题,有助于学生由抽象的数量关系思考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与符号表征之间的联系,深化对相差关系的理解,培养初步的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设计制作:武进区李公朴小学信息技术组  
苏ICP备10052206号-1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今日访问量:,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