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角的度量(教案)
角的度量
武进区李公朴小学:李敏
教学内容:教材P181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结构,能按不同向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顺序,知道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认识1的角的大小。使学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2、过程与方法:经历量角的过程,体验合作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量角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体验成功的感受。
教学重点:会用量角器量角,读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会用量角器量角,读角的度数。
教学方法:演示讲解、观察思考、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孩子们请看屏幕。(出示第1个倾斜度比较小的滑梯)玩过吗?
师:滑梯谁没玩过!(出示第2个倾斜度稍大的滑梯)想玩哪个?
师:(笑着)有人笑了,笑什么?
师:那这3个滑梯不同在哪呀?
生:3个滑梯有高有矮。
师:对,有高有矮。还有什么不同呢?
生:有胖有瘦。
师:哈哈……是,有胖有瘦。你说呢,小伙子?
生:有宽有窄。
师:(惊讶状)还有宽有窄。说出的这些都有点像,不过有一个很重要的不同,那需要有数学的眼睛才能看得出来。
(众生:“角度!”)
师:哎呀,厉害!是不是这样啊?(抽象出3个角。)
生:是。
师:最主要的是因为他们的角度不同。(隐去两个角,留下第2个滑梯的角)那么滑梯的角多大才算合适呢?这就需要量角的大小,是不是?
生:是。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板书:量角的大小)
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
师:怎么量角的大小呢?有没有人知道?
生:用量角器。
师:(一怔,轻声问同学)用量角器,同意吗?
(学生异口同声:“同意。”)
师:(板书:量角器)都知道呵?那会量吗?
(好些学生:“会”。)
师:来试试看好不好?
生:好。
师:老师发的纸片上有一些角,我们先用量角器试着量量∠1
师:(巡视中)呦,真会动脑子,虽然没学过,有的人还真量对了。有人虽然不会但在动脑子,我觉得也挺好的。小伙子,带着你的量角器,到投影这儿来,把你的方法展示一下(如下图)。
生:我先把这个尖放到这个角上,然后看这条边。
师:那这个角多大呢?
生:不知道。
师:(摸着学生的头,微笑着说)还没学,不会很正常,但敢于尝试值得表扬。我提议大家为这样敢于尝试的精神鼓掌!(鼓掌)以前我们量长度的时候,就是这样从0开始的。这一点你做得非常棒!(热烈的掌声。)要量角的大小,他已经想到了用角来比着,真不简单,这个思路是正确的!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从量角器上能找到角吗?
师:这是不是角?认为是角,请举手。有几位,大部分同学不同意,为什么?
生:(指着量角器的圆弧)这条边不是直的。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角是由一个顶点、两点边组成的(板书:角,顶点,一条边,另一条边),并且这两条边都是直的,都是射线。那现在来看看,(指量角器的一端)这是角吗?(众生:“不是”。)
师:这不是角,那量角器上有没有角?角在哪儿?
生:这是一个角。(用手比划一个直角)
师:这是一个角吗?
生:(众)是。
师:这个角多大呢?
生:(众)90度。
师:大家注意这个角的顶点在哪里?这个角的顶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板书:中心点)这条边上有一个“0”,所以这条线叫做0度刻度线。(板书:0度刻度线)她刚才指的另一条边就是90度刻度线。我发的纸片背面印了4个量角器,在第1个纸量角器上面画一个90度的角好不好?(学生安静地画直角。)
师:这个90度的角的顶点在哪儿呢?
生:在中心。
师:对!量角器的中心。一条边是这个量角器的0度刻度线,另一条边呢,是90度刻度线。我们画得怎么样?互相交流一下,欣赏一下。(学生互相交流欣赏。)
师:在第二个纸量角器上画60角的角。你画的尽可能和同学画的不一样,想想怎么画?
师:(边巡视,边说)不能随手画,角的两条边是射线,必须用尺子。
师:(挑选了3位同学生画的)好,我们来看看这3位同学画的。(实物投影一个学生画的60度的角)同意吗?
师:(实物投影另一个学生画的60度的角)这个同意吗?
师:(两个60度的角同一屏展示)哎,这两个角不同在哪儿?
生:方向不一样,一个向左,一个向右。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其实注意到了量角器上有两条……
生:0度刻度线。
师:一个向左的,一个向右的。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看这位同学画的60度的角。(实物投影第3个学生的画法)同意吗?
师:这个60度的角画得怎么样呢?
生:这是120度。
师:觉得画的是120度的同学请举手。
(绝大多数同学举起了手。)
师:不过,我觉得这个同学画得有道理。这里不是标着60吗?
生:因为从那个右面开始画,应该……
师:请上台来,我想你会说得更清楚。
生:(学生走上台)如果从右面开始画,应该看里面的。他看成外面了。所以他画的是120度了。
师:噢,0度刻度线是表示起点的。从这边开始数,0度,10度,20度,30度……到这就是60度了。如果到这里,那就是120度了。看外圈的60度,应该从哪边开始?
生:左边。
师:对,从左边开始数,0度,10度,20度,……这么转,转到这儿是60度。如果这条线不改,要画60度的角,怎么办?
生:从这边开始。
师:我想刚才举手的人和笑的人跟她想是一样的。佩服!不过,我觉得要感谢这位同学,是他画的角提醒我们:量角器上有两个60度,究竟看哪一圈?我们要想一想是从哪边开始的。
(学生主动地鼓起掌来。)
师:(课件演示分别从左右两条0度刻度线开始旋转而成内外圈刻度的角。)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究竟看哪一圈,主要决定于——
生:(声音整齐而响亮)0度刻度线!
师:如果要画一个120度的角,你会画了吗?
师:那就不画了,来,挑战一下,请在第3和第4个纸量角器上分别画一个1度的角和157度的角。
师:请看着我们在纸量角器上画的4个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1: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2:顶点都在量角器的中心。
3:都有一条边在0度刻度线上。(教师欣赏地点头。)
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师:现在,请大家看着量角器,你看到了什么?
1:中心。
20度刻度线。
师:(环顾全班,微笑着制止了想说“两圈刻度”的学生。)刚才画了角,你从量角器上看到了角;现在不画角,你就看不到角了?哈哈,就像一个人穿了马甲,你认识;他把马甲脱了,你就不认识了?(众生开怀大笑。)
师:从量角器上能看到角了吗?(众生:“能”!)
师:有一能数学的眼睛,我们就能在量角器上看到若干个大小不同的角。那怎么用量角器来量角呢?想一想,再试着量量∠1是多少度。
(学生再次量∠1的大小。大部分同学说“50度”,也有人说“130”度。)
师:小组内交流一下∠1是多少度,我们应该怎么量角。
(学生们兴致盎然地交流着。老师请一位学生到台前量∠1。)
师:(满意地点点头)你发现刚才她放量角器的时候注意什么了?
1:角和量角器上的角重合了。
2:角的顶点和量角器的中心点重合。
30度刻度线和一条边重合。
4:还有一条边和量角器上的边重合。
师:听大家这么一说,我觉得,量角其实就是把量角器上的角和要量的角重合,是不是啊?
师:我们量角的时候,一条边和50度刻度线重合,0度刻度线和另一条边重合。这两个重合,应该先重合哪个?
生:0刻度线。
师:刚才有人说50度,有人说130度。到底是50度还是130度呢?
生:50度。
师:为什么是50度呢?
生:因为是从右边的0刻度线开始的。
师:这句话说得多好!这个“50度”还有一个很有数学味道的写法,有没有人会?(无人应声。)是这样的。(在∠1内板书:50°)这就是50度。
(众生:噢——)
师:知道怎么写了?数学就是追求简洁。每人在自己的∠1内也写一个“50°”。
师:有的同学写字的姿势真漂亮!写50度那个小圈圈应该怎么样?写大了就像500了。
师:现在请大家看一看∠2。先不量,估一估,与∠1比,哪个角大?
(有的说∠2大,有的说∠1大,有的说一样大。)
师:究竟你的判断对不对呢?量一下。
生:(迅速地说)一样大。
师:都量出来了?!是多少度呢?
生:50度。
师:回头再想想,刚才为什么有人说∠2大?
生:因为∠2的边长。
师:现在你有什么收获?
生:开始以为∠2大,实际上是一样的。角的大小真的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师:对,角的大小与所画的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当然的边画得不够长,不好量时,我们就可以把边延长后再量。最后,请大家量出∠3,∠4,∠5是多少度?把度数标在角上。
(学生安静地量角,标角。)
师:(边巡视边说)同学们心灵手巧,把这3个角的度数准确地量出来了。真佩服同学们,我看到大多数同学量的都是对的。∠3的度数是115度,有同学写的是116度,可以算对。因为量角的时候,可能稍微有一点误差,所以相差2度,我们都可以认为是对的。有人量得的是125度,怎么回事呢?(出示∠3,放上量角器。)
生:他读错度数了。
师:是的,他把量角器和∠3重合得很好,遗憾的是读错度数了,方向性错误。0度刻度线在哪儿?明白啦?再看∠4,是43度。
生:42度,41度。
师:42度,41度也是对的。∠567度。
四、总结全课。
师:(出示开始量∠1时学生不会量时的情形。)开始我们同学这样量角,可以理解,因为以前我们只是量长度,量长度就是这么量的。而量角的大小是要量两边张开的大小。(两手合成一个角,慢慢张开。)现在我们会量角了吗?量角其实就是把量角器上的角重叠在要量的角上。要量得准,就要重合准。怎样才叫重合得准呢?(师生合作,完成板书。)
量角的大小
量角器     中心点       0度刻度线     ?度
          顶点         一条边       另一条边
五、拓展延伸,体会量角的用处。
师:同学们会量角了,那量角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呢?(出示学生放风筝的图)玩过吗?
师:参加过风筝比赛吗?
师:风筝比赛是用同样长的线比谁的风筝放得高。怎样才能量出风筝的高度呢?能不能用梯了爬上去量,那是个笑话。那怎么比呢?是把风筝线放到地上,(出示两个角度)然后量一量谁的风筝线与地面的夹角大,夹角大的风筝飞得就高。哈哈!
(出示课前的滑椅)滑梯的角度多大才合适呢?我请教了3位工程师,他们告诉我:滑梯的角度应该是——(板书40°~50°)。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设计制作:武进区李公朴小学信息技术组  
苏ICP备10052206号-1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今日访问量:,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