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建设班级文化环境 促进学生发展

                           建设班级文化环境    促进学生发展
                                                                         班级文化环境建设课题组 执笔人:庄彩琴
    一、 课题的提出
    文化是立校之本,学校应从实际和未来教育发展趋势出发,崇尚文化立校。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学生最熟悉、最直接生活的一个空间,它是知识的集散地,是人格的熏陶园,是心灵的归宿点。利用班级,对其进行一种文化环境的建设,营造具有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创造性的班级文化环境,提供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取向。班级文化环境对学生的教育、学习、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每位教师都要注重班级文化环境的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育人空间,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二、 课题的界定
    班级文化环境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环境和班级精神环境两大块。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一切以学生的身心特点、身心需要及身心发展为立足和出发点,使学生在其生活和学习着的这个空间范围内自由、快乐、主动、健康地成长,实现德育的初衷。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学生在参与班级文化环境建设的过程中,既成为受教育者也成为教育者,变一种受他人控制的被动教育为一种自我追求的主动教育。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策略。
    1、 构建班级物质文化环境
班级物质文化环境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硬件”,主要指教室的自然环境,包括教室的墙壁布置、标语口号的拟订、桌椅的摆放、环境卫生的打扫与保持等等。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要体现四“化”。
   (1)净化
师生共同搞好班级环境卫生,保证教室窗明几净,以创造一个整洁的学习环境。这看似简单的工作,却需要长期的努力,要持之以恒地与乱丢、乱吐、乱扔等不良习惯作斗争,从而培养学生文明的观念和文明的行为习惯。
   (2)美化
心理学认为: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客观现实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另外优美的教室环境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因此,教室的设计布置、各种设施的安排,应该美观、和谐,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班级文化的魅力。师生要群策群力,从审美的高度进行规划,共同对教室进行精心“包装”,积极“开垦”教室四周的墙壁,赋于每一个栏目诗一般的名字,如:具有评价功能的栏目“每天长高一点”、“群星争辉”、“百花斗艳”……展示学生作品的栏目“寻找美的足迹”、“我的舞台我敢秀”、“我的成长足迹”等。让教室的每面墙壁,每个角落都具有良好的育人功能,营造出整洁清新、充满美感的、浓厚的文化氛围。
    (3)个性化
 各个教室环境的布置应有不同的创意,体现每个班级的特色,并注重可更新、易操作,注重动态发展,营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使文化建设具有多元化、立体化的特点,增强文化环境育人的空间与功效。班主任要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少年儿童思维、性格中的长处和特色,鼓励他们积极创造,争做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人。如可以向全体学生征集班名,根据自己的班级特点制定班风、班训、班级公约,还可以用歌声来唱一唱孩子们自己的心声,让学生自己选用喜欢的旋律,填上自己写的歌词,拥有一首自己的班歌。最后把所有这些做成美丽的贴画,布置在教室里、门上、墙上等。在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中,学生动脑、动手,感受了文化,提升了文化,创造了文化。如果我们能使班级的各种物化的东西都体现班级的个性,都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和催人发奋向上的感觉,那么,班级文化也就如一位沉默而有风范的老师一样,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
   (4)人文化
    在教室环境布置时要有意识地创设一些类似于家庭的温馨气氛,减少传统口号性、教条性的标语,避免把教室当作说教、训话的场所。
     2、 深入营造班级精神环境
班级精神环境建设,主要是指学生的文化人格和非智力因素的养育和训导,以提升学生对班队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可以从内化校训、班训入手,深入营建良好的班级精神环境。
    (1)、提出要求:针对校训、班训提出要求,并利用集体舆论和班级公约、守则等规范力量帮助全体学生提高“自控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2)、开展活动:与雏鹰争章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少先队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而又集教育性与娱乐性于一体的活动,使全体学生深切感悟并形成良好心理环境,努力践行。
    (3)表彰先进:为了扩大班级精神环境建设的宣传和示范教育作用,一是在班级中树立有感染力、可信的、活生生的榜样个人;二是在全校,通过先进班级的成果展示,来带动各班的进步。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各个研究内容作阶段性的逐步深入的研究,在各阶段的研究过程中教师积极发挥创造才智,实践与科研相结合,并作好阶段性资料的搜集整理和论文的撰写。 
   六、课题的研究过程
    1、预备阶段(2008年2月-2008年5月)
资料学习、理论学习,制定课题的研究方案,明确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任务。
    2、实施阶段(2008年6月-2009年12月)
   (1)课题成员根据分工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相关的教育现象、教育行为,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炼思想。
   (2)在探索中不断反思和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3)做好研究过程中的各项记录和原始资料的积累。
    3、总结阶段(2010年1月-2010年3月)
   (1)整理研究过程的总结报告、论文、案例。
   (2)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七、成果体现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教师的优秀论文、案例、精彩课例。
    3、学生体验小论文。

    八、课题的组织与研究分工
    课题组组长:庄彩琴  具体负责本课题的研究工作,负责撰写课题设计方案、阶段性报告和研究性报告,负责研究过程的调控管理。
    组      员:杨红、陈洁、朱菊香、鲍艳君、龚琳娜、李新平。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设计制作:武进区李公朴小学信息技术组  
苏ICP备10052206号-1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今日访问量:,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