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人工智能与美术教学的创新融合,探索 “设计・应用” 领域的数字化教学新路径,11 月 13 日,李公朴小学艺体组成功开展十一月教研活动。本次活动聚焦 AI 技术在文创设计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由王雪娇老师执教四年级美术教研课《适合纹样 - 常州文创设计》,全体艺体教师参与观摩研讨,共同解锁数字化教学新范式。
课堂上,王雪娇老师以 “常州文创设计与推广” 为项目驱动,构建 “观察 - 分析 - 实践 - 应用” 的完整教学链条。课程开篇通过 AI 数字人视频创设情境,清晰传达将常州元素融入适合纹样设计的核心任务,迅速点燃学生创作热情。在纹样设计探究环节,王老师创新采用跨学科教学法,借助 “随身乐队” APP 将纹样的疏密变化、大小对比、重复规律转化为可感知的音乐节奏,让抽象的设计法则变得直观易懂。同时,运用豆包 AI 生图功能,快速将麻糕、天宁寺、恐龙园等常州特色元素转化为设计素材,有效突破传统手绘的灵感局限与技术瓶颈。
实践创作阶段,学生借助画世界 pro 的参考、对称功能高效绘制线稿,通过即梦 AI 完成个性化上色,在数字化工具的助力下实现创意快速落地。小组合作环节中,学生分工担任纹样建模师、小小解说家、音乐创作人、宣传规划员,运用柔造、MUSE AI 等工具完成文创产品建模、解说词生成、背景音乐创作与推广规划,最终通过 VR 场景展示作品并邀请家校共同投票,形成 “设计 - 制作 - 推广” 的全流程实践体验。整堂课将技术应用与文化传承、团队协作深度融合,既培养了学生的设计思维与数字素养,又强化了常州文化传播意识,充分展现了数字化教学的趣味性与实效性。
观摩课后,全体艺体教师围绕本节课展开热烈研讨。大家一致认为,王雪娇老师的课程设计巧妙整合多学科资源与 AI 工具,有效解决了传统美术教学中创作效率低、抽象知识难理解等问题,为艺体学科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鲜活范例。岳主任在总结中强调,要持续探索 AI 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点,让技术真正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此次教研活动的成功举办,为李公朴小学艺体教师搭建了数字化教学交流的优质平台,进一步明确了技术赋能下艺体教学的创新方向。未来,学校艺体组将继续深耕教学改革,推动 AI 等智能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常态化、高效化应用,助力艺体教育质量实现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