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折线统计图 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
李公朴小学 王雪芬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P94-96
教材简析:
“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学习认识的一种新统计图。这种统计图不仅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晰地反映数量的变化情况,因此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同时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也为学生后续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简单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 过程与方法:在读统计图、画统计图、分析统计图的过程中,体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掌握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积极参加统计活动,在活动中主动与人合作,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里的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唤醒意识
1、(出示例题图)同学们,知道这两个同学在干嘛吗?最近一段时间,天气变化无常,很容易感冒,所以要特别关注气温的变化。
2、从表到图
(1)看,这两个同学就是有心人,他们不但观测气温变化,还做了统计。(板书:统计)
(2)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预设:各时间段的温度。你呢?最值、差值。你还进行了比较)
(3)刚才大家观察得都挺仔细的,那在靠近的两个时刻里,气温升得最快的是(  )时到(  )时,降得最快是(  )时到(  )时。
你们是通过什么办法知道的?
如果不通过计算,我们能直接看出结果吗?
【设计意图】:在这里,利用文本中情境图的呈现方式,呈现统计表,根据学生观察进行数据分析,在分析中提出不计算能不能直接看出几时到几时气温上升最快这一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已有知识已不能解决面临的问题,必须学习新的知识,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让学生树立统计的意识。
二、自主探索,读图认图
1、看了这张统计图,你能从上面找到与刚才统计表中相同的信息吗?
根据学生回到揭示:标题、制表日期、单位、等。
点:(预设:各时间的温度、最值。
追问: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这里的横轴表示的是——时间;观察横轴上标的时间,你还有什么发现?每个时间段都是2个小时。纵轴表示的是——温度。             
看看这里纵轴上的温度,你又有什么想说的?每一单位长度都表示2摄氏度。和条形统计图一样的。
点的位置越高说明温度——;越低——。看来,在这里点的高低能反应出温度的高低。为了一眼就看清楚,我们要在点上标好数据。板书:点:数据。
7时、9时、接下来……看来统计表中各时间的温度在统计图中也都能反应。)
2、你还能找到统计表上没有的信息吗?
线:在这幅图上除了看到点,我们还能看到——线。这些高低起伏的线,又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信息呢?用手比划比划,再和同桌交流交流。(预设:上升表示温度的升高,下降表示温度的降低,水平表示温度不变。总结:线的起伏可以反应出温度的增减变化趋势。线上升表示呈上升趋势,线下降表示呈下降趋势。板书:变化趋势:上升趋势,下降趋势。
你能一眼看出几时到几时温度升高最快吗?怎么看出来的?
师:请大家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面讨论一下。
师:你是怎样判断的?
1:我发现9时到11的线段所占的格子最多。
2:我认为9时到11时的线段最长。
师:其他同学的感受呢?
生:这条线段所占的格子最多也最长,也可以说最陡。
师:线段上升得越陡表示上升越——?
生:快。
师:同样,下降得越陡表示降得越----?
生:快。
师红笔画出陡的线段。
师:哦,反过来说,那平缓说明上升得比较?
生:慢。
师:下降得平缓也说明降得比较?
生:慢。
如果从整体上看这一天的温度是怎样变化的呢?
根据这里的温度变化,你能不能试着估一估21:00的温度?你是怎么想的?接着呢?会不会一直下降?(凭直觉、看趋势、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像这样用点表示数据、用线表示变化趋势的统计图,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
——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3、表图比较
从统计表到折线统计图我们的研究不断深入。折线统计图和统计图相比,有什么特点?(强调:能清楚地看出温度的变化情况)
【设计意图】:学生之前虽然接触过条形统计图,也有可能在某些地方见过折线统计图,但是对于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未必了解,这里先安排在统计图上找一找统计表里的各项内容,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者先统计图的结构。通过看图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让学生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最后再次安排和统计表进行比较,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统计图的形象具体。
4、识图练习
(1)跟随折线统计图我们再次体验了一天的温度变化。其实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运用是相当广泛的。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已经曾经看到过折线统计图的身影。有印象吗?(医生需要读懂心电图,普通市民也要能看懂气温变化图,而股民更要了解股价变化图。)
(2)有没有同学家里爸爸妈妈是股民的?还挺多的。懂炒股吗?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模拟股民,也来投资一把好不好?
这是近期的股票图,还挺平稳的,现在——上升了,股价涨了,现在你是买进还是卖出?为什么?分析地都有道理,到底会怎么变化呢?听到有些同学叹气,怎么了?(没摸准变化,赔了!),接下来股价又会怎么变化呢?我们继续看下去。现在你是买进还是卖出呢?想好了?几家欢喜几家愁啊!看来股市变化难测,影响这条折线变化的因素实在太多了。有句警句说的好啊: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一说可能在生活中见过的折线统计图,体验折线统计图的实际应用,学生可能受生活经验的限制说不来,教师就通过投影展示,帮助学生体验。模拟炒股的环节,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折线带来的变化,以及感受它不仅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和增减变化情况,还能判断发展趋势。
三、自主画图,深化体验
1、随着经济的发展,电脑已经走入了千万家庭。看,这是湖光小学四年级1班拥有电脑的情况,你能根据这些数据,自己试着把它绘制成一张折线统计图吗?翻开书,完成试一试。
2、交流:谁愿意给大家阐述一下你的绘制过程。(学生说,老师在白板上画。)(板书:描点连线 标数 找准位置描好点,各点之间要连线,最后不忘要标数,右上角上写日期)
3、我们一起来分享同学们的作品呢。
选择不太好的:你认为他的作品有什么可取之处?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强调:年份与数据的对应。是呀,为了研究分析的方便,我们还要标上数据,还不能忘记填写统计的日期)
再来看一位:他的作品怎么样?能不能分享一下你的宝贵经验。
他的经验对你有启发吗?如果需要改进不妨动笔完善你的统计图。
4、看了这张折线统计图,你又得到了哪些信息?
     
5、从刚才的折线统计图中我们看到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给你们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使让你们能健康成长。看这是**的身高情况统计表。你能根据它来制作统计图吗?有了上一次的经验,这一次制图,你能做到又快又好吗?开始。
请一位同学上白板画。其余同学在作业纸上画有改动的统计图。你和他的一样吗?
请仔细、认真地观察这张图,你们有没有话想说?
生:有点不好看。
:整个折线的位置居上,不美观。
生:不便于进行数据分析。
师:都有这样的想法吗?那怎么办呢?大家想想办法。
生:我们可以把下面的多余的部分去掉。
生:把多余的地方删掉。
师:刚才两位同学说“去掉”、“删掉”显然是不合理的,怎样表达既科学又合理呢?
生:可以用“隐藏”, 把0至100的网格线隐藏起来。
生:还可以用“折叠”。
师:“隐藏” 、“折叠”,多好的词!我们请电脑来帮忙,好吗?(多媒体动态演示)师:图中哪里表示隐藏或折叠呢?
生:图中歪歪扭扭的部分。
生:图中弯弯曲曲的部分。
师:是这样吗?(红笔圈表示省略部分的折线)
师:再认真仔细地观察这幅图,面对图2,你还有没有话想说?
生:现在还不是很完美。
生:现在虽然多余的部分去掉了,但图中表示数据的折线没有变,还是不能清楚地看出数据的变化状况。
师:都有这样的想法吗?那还要怎么办呢?
生:可以把每一格的间距拉大,也可以看清楚它的变化情况。。
:是这样吗?(多媒体再次演示)
师:现在你能从统计图里清楚地知道什么?
生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认识了折线统计图还需要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这里安排了两次绘图,第一次主要是让学生熟悉一下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注意事项和步骤。在学生独立完成绘制后阐述方法,教师根据学生阐述的方法在白板上现场绘制,总结方法,最后进行评价修改,这样,更扎实有效。第二幅先向学生完整呈现了纵轴是0145cm”的统计图,让学生在真实的绘制过程中体验到这种统计图(图1)的缺陷所在。怎么办呢?在学生经历了亲身体验、充分思考的基础上方法有了集中性的聚集,当折线统计图被电脑缩小(图2)了。但行了不行,在似是而非时,学生的思维火花再度引燃,虽然统计图纵轴被缩短了,可同样看不清具体的变化情况,学生的思维再度高涨,把它往下拉让格子间隔变大”……当课本中现成的统计图被揭示其神秘的面纱时,学生收获的就不止是对一幅完整统计图的认识,更是其对知识本源问题洞察明了之后的一种释然,一种经历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等深度体验后内心的愉悦和视角的敞亮。对于第二道练习的处理,先让学生看图,看懂图的变化趋势,再猜猜可能是那种情况,学生作出判断的过程实际也是对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的一个再认识的过程。最后安排的这一题既是为下节课的内容做一个铺垫,实际也是为了避免学生形成一个思维定势。
四、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聊到这儿,一节课已经接近尾声,这节课有收获吗?愿不愿意和大家谈谈你的收获。
延伸:柱形、扇形等。
【设计意图】:在统计领域中值得研究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适当的拓展潜藏着统计思想,激发了学生不断探究新知的内在需求,作为拓展延伸的新契机,真是恰到好处。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设计制作:武进区李公朴小学信息技术组  
苏ICP备10052206号-1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今日访问量:,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