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着眼学生发展,班级文化活动的设计与研究

着眼学生发展,班级文化活动的设计与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一)研究的原由
通过与孩子们的接触,我们发现学生存在着不会倾听别人讲话、不太会使用礼貌用语,对班级工作缺乏责任心等学习、生活、行为习惯上的不少问题。这些都会阻碍学生的发展,阻碍有凝聚力的班集体的构成, 对形成良好的班风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要改变班级中这种不良的状态,就要从班级的文化活动入手,通过各种班级文化活动的设计,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1、课题的界定:
  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它反映的是班级这个特定组织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渗透在班级一切活动中的东西。它是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班级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等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班级文化构成了班集体形成和发展最稳固、最有活力的基础,体现了一个班级特有的风格。
2、班级文化活动的意义
  班级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它能公开或潜在地给班级学生一种精神力量的感染、吸引、熏陶和改造,对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培养生机勃勃的班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班级的文化氛围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是形成积极向上的集体、形成良好班风的重要因素。只有置身于一个充满民主、平等、乐学、团结奋进的和谐环境中,人的各方面潜质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人才能和谐全面的发展。因此,精心营造班级文化氛围是至关重要的。
(三)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本课题主要研究以下问题:
  班级静态文化活动的设计与学生自我发展的相关研究。
  班级动态文化活动的设计与学生自我发展的相关研究。
  本课题的预制目标包括“班级工作责任目标”、 “学生礼仪养成目标”、“学生个性发展目标”。
  (1)班级工作责任目标。通过采取相关对策,使学生建立班级主人翁意识,力求学生能对班级中所做工作负责。
  (2)学生礼仪养成目标。通过班级礼仪文化影响,使学生学会做有礼貌、懂礼仪的孩子。
  (3)学生个性发展目标。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如良好品行的形成,集体观念、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研究的指导思想
  班级文化是班主任利用和创设班级的精神氛围、文化制度、文化关系、文化环境等来熏陶和培育学生文化人格的影响活动。小学生正处于心灵发展的稚嫩阶段,非常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诱导和影响。他们的人格发展与班级文化的熏陶、导向、选择、教育有直接的关系,而且这种作用往往是潜在的,是长期的。
  班级文化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现代集体建设以学生发展为本,班级文化的形成使班级成为学生的精神乐园,成为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舞台,因而强调让学生成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主体。
  学生生活于文化中,既接受文化的熏陶,又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创造自我。正是通过班级文化影响学生个体的发展,个体也正是通过参与集体文化的创新,发展自己的创造个性,习得基本的道德素质。通过班级文化即环境、制度和各种文化活动的创新过程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研究拟计划历时一年,实验在自然状态下实施。主要采取观察法、行动研究法。
四、研究的主要过程
  准备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0月初)
  (一)调查、分析相关班级学生实际情况。
  (二)学习相关理论。
  (三)实验前期调查,做到实验研究具有针对性。
  实施阶段:(2008年10月中——2009年7月中)
  (一)班级静态文化活动的设计与学生自我发展的相关研究。
  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与学生的发展:
  霍姆林斯基说过:“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的远大目标。”高雅、生动、形象的班级物质文化对小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
  每间教室除了必备的教学设备以外,可利用的空间非常有限,但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作为班级文化重要部分的班级学生,个体文化对班级发展的重要作用也应该受到充分的重视。因为班级是由个体组成,所以班级文化是由个体文化组成的。个体文化的特性形成集体文化的丰富性,相反,集体文化的丰富性,使得个体文化可以互相交流,促进其发展。老师可组织孩子们精心布置自己的教室,让孩子们在设计布置的活动过程中施展才华,倾诉心声,掘取知识的“宝藏”。学生置身于自己亲手布置、体现自己价值的环境中,就会真正感到自己是班级的一员,也是班级的小主人,自然也就会更积极地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去。每个人都有“把自己才能表现出来”的良好愿望。
  也可利用黑板报,结合时事,发表学生观点,展示学生特长。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拓宽知识面,图书角意义非凡。在教室恰当的位置设置一个图书角,不枯的“知识源”,鼓励学生争做图书角的“热心读者”,争当图书角的“主人”,争当图书角的“佼佼者”。为了使书柜的内容更丰富,同学们的视野更开阔,我引导学生把自己最喜爱的书拿来放到了书柜,与他人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奉献精神,又是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充分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也使图书角发挥了其应有的“知识源”作用。
学生所处的教室环境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教室的每个角落、每个侧面都能说话,都在育人,可以使整个教室空间都充满育人的气息。营造整洁清新、充满美感,具有一定文化气息的氛围,才能使班级环境成为学生获取新知、陶冶情操、表现才能的天地,成为建设勤学乐读、团结友爱的班集体的无声力量。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教师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创设有特色的且为自己所喜爱的文化环境。教室,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重要的育人阵地。优美、高雅、富有教育性的班级环境文化能陶冶师生的情操,沟通师生的心灵,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
  (二)班级动态文化活动的设计与学生自我发展的相关研究。
教育环境不能只停留在物质环境阶段,更重要的,是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环境。用五颜六色将教室装点成独具特色的环境,相对而言,这比较容易做到,但作为班级文化建设,光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要营造一个具有高尚价值观念的集体氛围,并使个体受其感染而自觉认同,以此端正自己的言行,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班级的教育实践活动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形式。
1、利用晨读五分钟,传统美德记心中。
  我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与之相应的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道德传统。让孩子们每天晨读时利用五分钟时间学习并背诵一句中华传统美德格言,或读一篇历史故事等,不但可以养成良好的晨读习惯,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们的道德意识,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2、课上学会专心听,学习习惯早养成。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最大的问题莫过于不会听讲,从而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学习的效果。教育教学是不分家的,抓住教育的契机,引导学生了解听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倾听是我工作中的一个需要攻克的难题。因此,便开展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倾听能力的活动,如听老师或同学的每一次朗读,做评委进行评读;到听一个简短的小故事,将它复述出来;带着问题听短文,寻找出问题的答案等等。让孩子们听而有所得。从而逐渐形成有目的、有想法地听别人讲话的良好学习习惯。
3、班务工作齐动手,小事修养不能丢。
  在班级教育中,我们可建立了“班级工作全员负责制”,根据同学的分工设立班级管理员,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职责为自己命名,如“节电使者”、“关窗卫士”等等,从一个个带有使命感的名字中让学生深深体会到自己肩负着班级管理的责任,使每个学生都乐于做班级的小主人,为集体尽一份力。“责任心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仅仅让学生对班级有一种溶合的感情归属,只能使班级很团结。要使班级向前进一步发展,就应该让学生肩负起作为集体一员的责任意识。班主任作为一个家长,只是在班级生活中起一个平衡与决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适应青少年心理的发育过程和渴求成熟的愿望,培养一种自立精神,使他们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管理班级全方位事务。
当然,作为班主任,我也不能忽视对孩子们“小事上的修养”的指导。教育,应是在每时每刻进行的。比如:见到老师、同学能主动打招呼;注重使用礼貌用语等等。我们可利用主题班会,综合实践活动等,让孩子们懂得要“脚踏实地做事,顶天立地做人”。
 4、班级活动集体搞,参与一个不能少:
创建班级文化的主体是全体学生,心理学十分重视角色效应,一个人只有进入角色才能领悟角色的权利、义务内涵和行为模式,产生实践角色的责任心和义务感。它启示我们,只有当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创建文化的主体时,才会从被动接受班级文化影响转变为创建班级文化的参与者。因此,在开展班级的每一次实践活动时,都要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的基础上也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可根据学生兴趣及能力,开展一些竞赛,让他们在竞争中获得相关的知识和成功的喜悦。
  总结阶段(2009年7月底一2009年10月初)
  (一)归总课题资料,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二)进一步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提示理性认识。
  (三)对实验进行系统总结并撰写研究报告。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设计制作:武进区李公朴小学信息技术组  
苏ICP备10052206号-1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今日访问量:,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