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教学设计模板
发布人:沈银大 发布时间:2010-12-06 点击: 内容来源:原创
教学 设 计 模 板
学科 数学 授课年级 三年级 学校 武进区古方小学 教师姓名沈银大
章节名称 | 统计:求平均数 | 计划学时 | 1课时 | |||||||
学习内容分析 | 1、文本简析: 1、 统计求平均数,是把已学过的统计知识和认识平均数结合起来,教材以学生感兴趣的套圈比赛为题材,创设了“男生套得准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些”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认识平均数,并学习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此内容属于本册教材的第一教时,是以后学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 2、媒体学习资源简析: 多媒体提供数字化过程,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化。为以后进一步学统计打下扎实的基础。 | |||||||||
学习者分析 | 1、 1、学生与文本 2、 三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能力,具有一些生活经验,因此用计算的方法求平均数不难理解,但是对平均数的另一种方法和取值范围较难理解,缺乏感性认识,与文本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所以要借助FLASH动化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让学生形象、直观、有序的看清知识形成过程。 2、学生与工具 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信息素养,加上互动工作操作简单,学生完全可以独立操作。通过互动工具让学生完成移多补少的思维过程。 | |||||||||
教学目标 | 1、体会平均数的产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2、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优化策略意识。 3、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 |||||||||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 重点:探索得出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求平均数的作用。 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解决措施:1、整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相关的一些学习信息,提供文本数字化过程,借助flash动化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建构知识表象,形成一种数学思想。 2、借助互动工具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的实验过程(三杯水的平均量),让学生直观感知平均数的取值范围,突破难点。 3、利用多媒体提供来源于生活的实例,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形成转化的思想 。 | |||||||||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 ||||||||||
知识点 | 学习水平 | 媒体内容与形式 | 使用方式 | 使用效果 | ||||||
探究求平均数的方法。 | 学生对“移多补少”的方法感性认识上不够。用语言叙述比较苍白。 | 多媒体出示移多补少的过程。学生可以自由操作。 | 利用flash的动态交互性,呈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并与学生形成互动。 | 形象、直观、有序地揭示了知识的内涵,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表象。 | ||||||
探究平均数的范围 | 探究平均数的取值范围时,学生大都不能发现平均数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 多媒体出示:三杯水的生活实例,猜测平均水位 | 动态演示三个水杯的平均量。先猜想、再验证。 | 知识的拓展有效的让学生明白了平均数的取值范围,突破了难点 | ||||||
提高应用能力优化策略意识 | 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策略意识有待提高。 | 多媒体补充生活实例。 | 出示一系列生活中的平均数问题。 | 通过计算机呈现生活情境,既生动形象,又扩大了信息的量,增强了学生的应用能力,优化了学生的策略意识。 | ||||||
教学过程(可续页) | ||||||||||
教学环节 | 教学内容 | 所用时间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 回忆生活中的套圈情况。 出示:三年级套圈成绩统计图。 | 5分 | 1、谈话:回忆玩过的套圈的游戏,明白生活中的可能性问题。 2、演示情境图:(男女生套圈) 问: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最后屏幕上显示:男生套的准一些还是女生准一些? |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 察统计图,获取数学信息观。 各抒己见:提出自己想解决的问题 | ||||||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 (一)感知平均数的产生。 (二)探究求平均数的方法。 (三)探究平均数的范围。 | 22分 | (一)感知平均数的产生。 1、:你能不能从图中一眼看出是男生套的准一些还是女生套的准一些呢? (二)探究求平均数的方法。 2、故意设疑:那怎样才公平呢?你有什么好办法? (1)移多补少法(电脑动画显示) (2)计算的方法: 师小结并揭示课题:(平均数) (三)探究平均数的范围。 猜一猜这三杯水的平均量大概在什么地方? | 指明汇报,说明理由。 学生产生争议。 小组讨论,并动手试一试。(给予充足的时间) 全班交流 观察比较: 借助水杯发现平均数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 ||||||
三、实践应用,优化策略。 | 1、完成“想想做做”第1、2、3题。 | 5分 | 1、 铅笔问题。 2、 彩带问题。 比较用那种方法比较简便? | 指名回答: 学生利用所学的新知解决问题,优化策略意识。 | ||||||
四、引导拓展,深化提高。 | 1、 明辨是非 2、 合理推测 | 4分 | 1、 1、运动员身高问题。 2、 2、郭晶晶跳水得分问题。 为什么我们算出的平均分是93分,最后郭晶晶的得分却是94分? 3、出示语数英的平均分,求数学成绩。 | 指名回答 说明理由:怎样想的? | ||||||
五、回顾总结,梳理知识。 | 1、总结学习内容和学习感受。 | 3分 | 1、给这节课打个分,你会打多少分?以谁的分数为准? 2、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 自我评价反思:计算平均分 回顾整理,总结收获。 | ||||||
六.课外延伸 | 实践活动 | 1分 | 布置实践活动:我们湖塘今年发生 了很大的变化,请各小组设计方案 展开调查,并用平均数的知识进行 汇总分析。 | 六人小组合作完成。 |
![]() |
|
![]() |
![]() |
今日访问量:,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