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巧用插图 灵动课堂
巧用插图   灵动课堂
                            ------《李时珍夜宿古寺》案例分析
                                    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庄彩琴
师:请看,这就是李时珍(出示李时珍的图像),你看到了怎样的李时珍?
生:我看到他瘦瘦的。
师:是呀,你观察得十分准确。你能够透过这瘦瘦的面容看到些别的什么吗?
生:他营养不良。(笑)
师:很有可能,其它同学看到什么了?
生:他的胡子很长。
生:他的眼睛陷得很深。
生:我看到了他的眼袋。(笑)
师:同学们看到了他清瘦的面容,看到他深陷的眼窝,看到他的眼袋,这是我们看他的图片的感受。现在请你读读《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个故事,看看哪个地方你还不懂,或者那个地方让你有感受了,等会我们交流。
生:我想问,他们为什么要错过客店,最后只好住在一座破庙里面呢?
同学附和。
生:明明知道山区,客店少,他们还不及时住下来,最后落得住一个破庙的地步。
师:那是在怎样的破庙?谁来读读?大家边听边想象破庙的样子。
生1读: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伸向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生2:我仿佛看见走进古寺,蜘蛛网碰得李时珍的头上,脸上到处都是。
生3:我好像看到了很多洞,有的大,有的小。
生4:地上到处是灰尘。
生5:破砖瓦全部是青苔。
师:如果是你,你住在这样的房子感觉怎样?
生:难受,一分钟都不想待。
生:害怕,要是老鼠、蛇钻出来怎么办?
生:我觉得阴森森的。
师:那么,请你来朗读,将自己的感受读到脸上,读到我们的脑海中。
生读。
师:这样的地方你愿意住吗?
生:还不如回去呢!
师:那么,他为什么没有回头住客店呢?联系上下文思考一下。
学生思考。
生1:他们走了很多路了,太累了,所以没有回去。
生2:因为天快黑了,如果回去,路上恐怕不安全。
师:是呀,万一走到半路,天黑了,要是路上遇到猛兽,不是糟了吗?
生3:我觉得算路上没有危险,他们也不想回去,因为这要耽误很多时间。
师:很好,耽误做什么的时间?
生3:耽误察访药材的时间。
生4:耽误编写《本草纲目》的时间。
生5:耽误医治老百姓的时间。
师:你们理解得真好。是的,李时珍最怕耽误的是什么呢?请读——
出示资料:李时珍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他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有些药物只记了个名称,没有说明性状和生长情况;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和药效。他想,病人吃错了药,那多危险啊!于是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师:他最怕的事情是病人吃错了药。此刻你从他的最怕,他的决心里看懂了什么,你们一定能够明白。现在请你读读在破败的古寺里李时珍对庞宪说的那句话。
生:读——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
师:再请同学们大声读读他的这些话和这些事情。
     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
    “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李时珍说:“庞宪,趁着大好月色,我们把今天寻访所得记下来吧。”
     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
师:你们对李时珍一定有一种特别的理解了。现在,请你看着他的头像,说说你此刻的感受。
生1:他为了老百姓吃点苦也愿意。我很佩服他。
师:这种为民造福的精神的确令人敬佩。
生2:我觉得他再苦再累都不在乎,他只在乎能不能写好《本草纲目》。
生3:这么苦,他都不在乎。说明他心里只有书,只有老百姓。
生4:他为了别人不会吃错药,为了别人没有危险,不顾自己的身体,有时还要冒险嚼嚼药物,真是了不起。
师:(板书:甘愿受苦,为民造福)他就是(生读甘愿受苦)的人,他就是(生读为民造福)的人,让我们看着他的头像,读读他的名字。
指名几位读,最后齐声呼喊他的名字。
师:李时珍,值得我们记住的名字。甘愿受苦,为民造福,值得我们发扬光大的精神。李时珍夜宿古寺,值得我们传播的故事。现在请你试试将这个故事说一说。
学生练说。指名说,激励与指点。
 
案例分析:
课文插图是课文的第二语言,是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有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规律,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在教学中,我们教师不能把课文插图当作一幅单独的图画,就图观图,割裂了插图与课文内容的紧密联系,而应从课文的角度去审视插图的内容,让插图充分发挥作用,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学生对李时珍只能“知”其人而不能“见”其貌,利用插图能使抽象认识和形象认识结合起来。学生在仔细观察李时珍画像之后,对他有了初步的印象:清瘦的面容,深陷的眼窝,甚至眼袋。这时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样的人会有怎样的经历呢?教师在这时候趁热打铁,带着学生去研读课文,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可贵品质,可谓水到渠成。在理解课课文的重点难点后,再次引导学生看李时珍的画像,此时学生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情感得到升华。学生在对插图的阅读中,再次受到了感染和熏陶,有利于他们从更深层次把握文章主旨。
    在本案例中,教师巧妙地多次使用同幅插图,让我们看到了插图不同时期的呈现,产生的学习效果是呈逐步上升的态势的。教者只要充分挖掘插图的“内涵”,发挥插图在不同学习阶段的作用,既充分开掘了课程资源,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主动而丰富。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善于思考,善于创新,那么借助插图,我们同样可以营造出灵动、精彩的语文课堂。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设计制作:武进区李公朴小学信息技术组  
苏ICP备10052206号-1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今日访问量:,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