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小学体育合作探究模式阐述
小学体育合作探究模式阐述
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一、指导思想:
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它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必须从小学开始,《体育新课程标准》在社会适应领域目标中明确提出在水平一阶段要让学生体会与人合作的乐趣,学会尊重他人;水平二阶段要能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合作行为。水平三阶段要能够在合作中进行探究学习。根据学生的心理水平、个性特征、体育课以身体练习为主的特点,科学、合理的安排合作小组、创设合作内容和情境、把握合作时机。避免合作教学流于形式、盲目趋从,使合作教学真正落实,让学生初步感受合作的乐趣,学会合作技能,从而使学生身心素质全面提高。
二、结构流程
导入激趣—建立表象—思考内化—小组合作—成果展示—总结评价
三、操作策略
(一)导入激趣
作为课的开始部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必须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入手,寻找切入点。
低年级策略,运用游戏法或创设简单情景,运用儿童化的语言和动作,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运用一些情景道具,如身上的小饰物,活动器材的装饰,让学生能很快进入情景中,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中年级策略,运用创设情景和直接导入学习内容相结合,通过创设比赛,童话或者战斗场面的情景激发学生兴趣,针对跳高跳远等技术性比较强的项目则采用直接导入法,出示分解图,展示动作全过程。
高年级策略,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有了一定的基础,可以通过问题情景,语言描述一个比赛场景,带领学生回忆比赛,提出一个问题,学生思考,然后引导到本课学习的一个内容,或通过些标准的动作示范,向学生展示体育的“美”,让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学习欲望。
(二)建立表象
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时,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影响,通过图示,分解示范,帮学生建立初步印象,展示图片后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指导学生看身体形态和动作的要点,通过带领学生进行分解动作的练习,让学生能初步了解动作,能对动作进行模仿,从分解动作到串联动作过渡,通过学生正误动作和男女动作的对比,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策略一,在跳高教学中,整体的动作持续的时间很短,不利于学生能清楚的观察到,这时候就可以运用挂图,指导学生看分解动作,从而让学生可以看清楚每一部的动作,并记忆。
策略二,在武术组合拳的教学中,动作讲究到位和连贯,教师可先进行完整的动作示范,让学生有所了解,然后再带领学生进行分解动作的练习,让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建立初步的表象。
(三)思考内化
学生学习从模仿开始,练习新动作的时候,最初是单纯的模仿,接触后渐渐对动作的学习有了自己的想法,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自己对动作的理解来练习动作,这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教师通过巡视学生的情况,给予学生帮助,指导学生动作,同时提供给学生学习要点如挂图,动作要领等。
(四)小组合作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在初步掌握动作的基础上,对于技能的掌握会有更高的需求,因此小组合作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给学生自动、自学、自问、自治。合作学习一般分为三种类型:       
1、两人之间的互助合作学习(又称同伴之间的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两个好朋友搭配是这种典型形式的合作学习,这种合作学习形式易于组织,且教学效果比较理想。好朋友关系无论从时间还是从空间上讲,都是同学关系中最密切的,也是最容易交流的。比如,广播体操、武术教材的复习课,让学生自由配对,互相学习、纠错,最后两人共同进行学习成果展示。
2、小组合作学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分组模式,一般有以下三种分组方案。
1)、稳定分组。即分组后保持较长时间,按照学生的健康、性别、体能状况、体育成绩等因素,划分为较为稳定的小组,可作为一个学期或学年的学习单位。这种分组的特点是体能基本相同,爱好和技能可能不同,但便于对同一组采用相同的计划,又便于对不同小组的区别对待。
2)、阶段分组。阶段性的小组持续的时间比较短,一般只在一个教学单元教学中采用,一旦单元教学结束,小组也随之解散,有三种方式:
策略一:按技能水平分组,其特点是技能相同而爱好不近不同。按技能水平分组,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竞争性。例如跳高教学中,在四个跳高区域设四个不同高度:90厘米100厘米110厘米120厘米,由低到高。教师提出要求凡能跳过90厘米高度的,才能去跳下一个高度,以此类推,连续三次跳不过去的,回去跳低一级别的高度。
策略二:按技能水平好坏搭配分组,其特点是体育技能、爱好均不同。这种分组的目的是扩大组内差别,让技能好的帮助技能差的,让兴趣浓的培养兴趣淡的,发挥同学们之间的帮带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加强了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改善了人际关系。
策略三:随机分组,这种小组也是在一节课中出现,一般采取随机报数或自由组合,通过报数随机分组可以达到各组间实力基本相同局面,便于开展组间的教学比赛或竞争游戏;而自由组合可以使爱好相同、关系要好的同学分在一组,他们之间的配合更默契。例如球类的教学比赛、跳长绳活动等。
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时候是一个指导者。除了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组,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的合作学习环境的同时,重要的是要随时观察学情,监控学习的过程,对学生合作技巧的运用给予及时的指导,调控学习任务,督促学生尽快完成学习任务。特别是对弱势学生的指导与帮助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提倡的重要的学习方式,其本质是对人的关注。在合作学习中优生往往有更多的表现,他们承担的任务相对较多,发言、获得成功的机会也多,弱势学生恰恰相反,所以他们更应该受到特别关注。
(五)成果展示
个人或小组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交流的形式多样,可以组内进行交流展示,可以全班展示,小组内选择1-2名学生作为代表,展示交流活动为学生创造了代表小组的机会,根据学生爱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提高动作完成的质量,互动的形式让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师生在民主平等的环境下进行交流。
(六)总结评价
1、课堂学习表现与激励相结合
凡是做到以下之一都可获A:回答问题积极,有自己的见解;动作漂亮有创意的;对于一项活动器材,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活动;在小组学习中比较突出的,能主动帮助组员共同学习等。当然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设计更多更好的条例调节选用。
2、学习运动技能与激励相结合
做到每节体育课有明显进步;测试的成绩或比以前有进步都可得A。在评价时,我们注重“低起点、小目标、勤评价、快反馈”,在学生学习态度的形成,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的获得,学习能力的提高,个性特长的发展中发挥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不仅注重横向的比较,更注意纵向的发展,只要后一次成绩比前一次进步,我们就及时表扬,促进学生每次行为“求得更好”。
3、行为习惯和能力培养相结合
新课标特别强调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对日常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习惯的养成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要经意而又不经意地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影响,为了让他们早日养成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习惯,从体育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渗透,走、跑、跳、投各个环节都有意安排评价活动,让孩子成为自评和评他的高手。孩子毕竟是孩子,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有了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意识,具备了初步的评价能力已经很不错了,要善于激励他们,善于表扬他们,善于欣赏他们,使孩子在评价中不断进步,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他们的评价能力、评价方法、评价水平、评价习惯也在不断进步。同时也善于引导学生正确的评价,看别人,要多看优点,只要进步大于缺点,就要认可。
新课程评价中指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为了便于操作,把过程评价理解为在一个较长学习过程中,分阶段对每一阶段内的学业水平所进行的终结评价,由这些多个阶段性评价组成整个过程评价。     
 
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方面
 
评价范围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自评
组评
师评
运动参与
出勤率
认真参加体育课学习
 
 
 
学习态度与行为
努力参与学习,表现积极
 
 
 
心理健康及
社会适应
交往合作精神
尊重他人,在活动中表现出合作行为
 
 
 
情意表现
努力展示自我,对活动表现出较高热情,在一定困难下能进行活动
 
 
 
 
 
 
评价方法:
上课进行考勤并登记造册;由学生相互间讨论各项内容,根据“自我”所获得A数量的多少进行自评,组评,评价结果经教师审阅后由组长添入表中,再由老师综合评价填入评价表。
体能与运动技能方面
 
内容
A
B
C
30--50快速跑
做到上体放松,两臂前后摆动,逐渐加快跑的速度。能够加快步频和有力后蹬来提高跑的速度。
上体姿势较正确,两臂前后摆动较好,脚着地部位较准确,跑得较轻松、自然。
上体姿势基本正确,脚着地部位不够准确,跑不够轻松、自然。
立定跳远
蹬地充分,双脚轻巧落地,屈膝缓冲好,动作非常协调。
蹬地较充分,双脚着地轻巧,屈膝缓冲较好,动作较连贯。
基本能完成立定跳连贯动作,动作不够协调。
掷准
原地站立姿势正确,快速挥臂好,投掷有一定抛物线,能掷准最远处筐。
原地站立姿势较正确,快速挥臂动作较好,能掷准第二处筐。
原地站立姿势基本正确,投掷动作不够准确,快速挥臂动作不够连贯,能掷准第三处筐。
1分钟跳绳
动作完成好,很到位,姿势正确,动作非常轻松协调。
动作完成较好,比较到位,姿势较正确,动作轻松协调。
动作基本完成,姿势基本正确,动作不够连贯、到位。
四、注意问题:
1、在低年级体育课上什么样的任务适合合作学习呢。受低年级学生想像能力和思维水平的限制,合作学习内容教师要有明确的要求而且要求不能太高,任务的不能太深、太泛,可以是半开放式,教师给予提示,对学生适当引导。低年级主要是一些小游戏为主的操作层次上的合作,有一些技术要求不是很高的项目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思维上的交流。如技巧上的滚翻动作。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习,然后小组合作通过交流和互相观察得出初步的动作要领,互相保护与帮助完成动作。教师通过巡视发现问题给予指导和纠正。现有的教材中有很多的游戏都是以合作为目标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修改。教师还可以就游戏的方法和内容设置创新和探究性任务让学生合作学习,启发学生思考。竞争性太强,竞争结果直接显示的游戏和比赛不适合学生合作学习,例如接力跑。这些内容会让一些在本项目上比较落后的学生受到排挤,产生心理障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2、中年级
三四年级的学生,逐步形成了体育课的常规,这一阶段主要是建立运动知识技能的基础,让学生对于跑、跳、投,技巧等项目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因此合作学习层面的内容更倾向于基础动作,通过小组内的练习,组员之间相互观察,相互指导,从动作认识到动作规范上,提高学生的认识。教师必须不断通过提醒、指导学生纠正错误,运用正误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有个清晰的认识,通过自己的不断练习来提高动作质量,形成正确的动作习惯。
3、高年级
高年级学生对体育知识也技能有了一定的基础,随着知识的不断丰富,对运动知能逐渐有了自己的一些见解,运动技能有了一定的储备,这一阶段主要是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创造性的合作学习,给予学生一个明确的方向,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在掌握运动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拓展练习,如韵律操和武术操的创编,在小组合作的时候适时给予指导,让学生的合作学习的热情得意延续,同时注重对于学生作品的评价,积极的有建设性的评价,促进学生不断完善小组合作的成果。
五、案例
健美操案例背景
健美操是一项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在音乐的伴奏下运用各种不同类型的操化动作的身体练习。它可以增进健康,塑造美的形体,陶冶情操,丰富生活,在大学里受到广大女学生的喜爱。根据本人专项特点和健美操独特的魅力,我将其引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去。
学情分析:
健美操以丰富的内涵,鲜明的节奏运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满足了当今学生的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和精神需求,但是如何在短短的一堂课教学中,使学生掌握好基本教学动作,将每个动作做的规范并有一定的表现力。单靠教师的讲解示范是远远达不到的。这就需要我们研究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是新课程中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如何在健美操中较好的运用,提高健美操课堂教学效果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案例操作过程
确定合作小组
课前做好分组工作,召开小组会议,提出合作学习的方案,确定合作学习的目标,做好课前必要的培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小组成员一般在6---8人。
合作学习的导入
教师随音乐表演一段学生观看接着语言导入:健美操是在强有力,旋律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进行的有氧练习,健、力、美是它的动作特点,同时也是一个极具观赏性的体育运动项目。我们现在已经对健美操有了一段更多的了解从基本步伐的学习到成套动作的学习,大家已经具备了学习的能力,今天我们要自己把以前学习过的动作能创编一套具有本组自己特色的套路。
尝试练习
组织:由组长负责,小组成员共同完成。
师生互动
课前:教师与几位组长交流,布置任务与要求,及时了解学生情况。
课中:应用教师提示法,各合作小组学习讨论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思路。引导启发,发挥健美操学习积极分子的中坚力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学习,创编出体现小组分格的套路。
设计意图:教师能全面了解学生的水平,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能有利于教师进行分组分练习。
合作学习成果展示与评价
组织:各组根据自己的创编进行展示,展示结束后,由小组自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
学习小组自评
第一组:队形变化比较简单,但比较科学合理
第二组:。。。。。。。。。。
第三组:。。。。。。。。。。
组间互评
教师评价
从大家的展示来看,同学们都很积极开动脑筋,每组的变化都有各自的优点当然也存在不足。如:第三组的队形变化是为了变化而变化,没有利用好动作的特点。。。。。。。今天通过组内合作对所学动作进行简单的变化形成套路,大家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在以后的学习中还要继续学习有关套路的创编方法。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同时有效的分组创编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每组的展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取长补短。创编出适合自己的健美操套路。
案例分析:
   该教学案例是以学生对健美操动作队形变化形成简单的套路为主线,通过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合作。正是这样相互间的合作,相互帮助,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也不断得到提高。
首先,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此教学法教学,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传授,相互切磋,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加深了解和理解,增强协作精神。另外,在学习的过程中,做“老师”的学生不得不开口讲解,而且,为使“学生”能够听明白,必须做到语言要有逻辑性、准确性,以及精炼并具有感染力。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为那些胆怯、不敢在别人面前讲话的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与锻炼的机会。
其次,学生自信心不断得到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在课堂教学中组织与安排学生进行大量的示范与表演。这样,小组中优秀学生参与对差生的辅导,对这些学生自身而言,也是一个学习和再提高的过程。对基础较差,接受能力慢的学生来说,此教学法为他们营造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原先难以开口的问题,可以毫无顾忌的暴露给同伴,并得到初步的解答和纠正。由于这部分学生每次都得到同伴的肯定,他们的心理可以得到一种满足。这种满足对提高其自身的学习效果是比不可少的。因此每次自己的技能掌握进步了,自己的自信心也会得到提高,更有利于今后的新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提高。
最后,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也得到提高。在整套操化动作教完后,要求学生在动作的基础上,各小组根据自身的特点,小组讨论,自行组合动作的顺序和队形变化,创编成成套动作。在单元教学结束前,让组合创编和队形编排有特色的小组代表出来演示,师生共同进行评价分析和鼓励。最后对各组的学习情况作综合评价,提出一些改进设想。这样的学习方法和创新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积极性。把原来的“要你学”,真正变成了“我要学”。把课堂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发挥,去创造,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和谐的发展,这正是我们新课改所需要的。
                                                执笔者:赵煦阳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设计制作:武进区李公朴小学信息技术组  
苏ICP备10052206号-1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今日访问量:,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