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的具体策略
小学数学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的具体策略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过程中,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成为发展的必然。但反思现今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转变,依然是“教师围着书本转,学生围着教师转”。究其原因,在课堂上学生参与的大都是教师设计的活动,成人的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学生的行为,学生的参与缺乏自主性和实效性,他们的主体性也是处于一种“伪主体状态”。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实现有效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落实教学新理念的具体体现。因此,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自然地走入每个教师的视野;让学生能动地、自主性地学习,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设计学生自主参与的学习活动,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策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成为了课堂教学研究的主题。
一、 研究学习活动的设计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活动的设计要着眼于学生成长的内在动机的唤醒,使学习成为自觉自愿的行为,教师要将学生带入精神充实、富于理智挑战的境界,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与交往。
(1)自主自觉的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生在课前先自学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有利于学生便于从整体上把握新知识。中、高年级的教师在操作中可以先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把预习内容、方式、要求通过黑板或投影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学,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要把基本易懂的问题学会,找出难懂不会的问题。教师上课前要做预习后的检测,让学生体会它的好处,让预习成为自动自发的学习行为。(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教师可在课堂上化一定时间对学生进行培养。)
(2)自主参与的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产生于学生的兴趣、需要等内在动机,是学生自发自愿的,不受外力约束的自主活动。教学游戏的设计一般是把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重点、难点与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把它适当安排在教学过程中。游戏活动能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中学,中练,中长才干,中增勇气,并寓方法的学习于生动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收到实效。(常见于低年级。例:在数的认识中,形象地表演数的组成数的分解数字歌找朋友等游戏都是借助学生的表演动作和生活常识来理解数学知识。
(3)新鲜有趣的生活情境
教师为学生提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过程的实质,就是要学生通过观察,搜集信息,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做好准备。这一过程主要是利用故事、游戏、悬念等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感受问题的存在,明确需探究的问题核心,产生探究的心理欲望。(例如,教学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时,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月底,小强的爸爸和叔叔领了工资,去物美超市购物,超市里摆设了好多好多的商品,琳琅满目,小强的爸爸看中了一双球鞋,价值198元,他身边有323元,叔叔看中了一块手表,价值397元,他身边有465元。他们该怎么付钱呢?怎样想付得更快?这里,教师从学生生活出发,赋枯燥的数字以生命,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同时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
(4)适时恰当的操作活动
小学数学本身是抽象的,如果离开了学生的自主参与,离开了学生的拼拼、比比、摸摸、看看、量量、画画,以及操作实践,要想很好地建立表象认识是相当困难的。采用多种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些直观学习活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理解和掌握知识就比较容易。(这一活动设计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年级。例:低年级的计算教学,通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算例。中、高年级的空间与图形的学习。)
5)灵活有效的合作小组
建立学习的合作小组,适合低段也适合高段。它可以充分利用学生间的相互影响,充分发挥学生的小组优势,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恰当的内容和时机,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再让学生两人小组(或4-7人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启发、拓展思维,从而增强学生获取信息、主动探索、表达见解等方面的能力,也让学生感受了群体的力量。只是合作学习的目标制定时考虑好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6)新旧知识的迁移活动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迁移教学的实质就是让学生运用旧知识探索新知识,发现新规律不断重组自己的认知结构。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用多种方法激活学生头脑中的有关知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寻找对象的共同要素,提高学生对新旧知识本质属性的理解,使已学过的内容与新学的内容建立联系。(例:小数的乘除法,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进行比较,知识迁移。)
(7)自主设计的单元试卷
复习课上让学生自己整理一单元知识点,然后同桌、小组间交流,相互补充,最后全班交流、梳理,形成系统认识。它不仅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并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还为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造了机会。(高年级学生可自行设计试题,制成试卷,相互交换学习的一种方法这种活动通常安排在单元结束后或期末复习后进行。)
二、构建学习活动的组织策略,提高教师的组织能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自主探究的合作者、能力发展的引导者,还要成为个性化的创造者,具备整体设计教学的能力,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要求,以及自己的备课活动要做到心中有数。
(1)激发内在动力
教师的教学理念决定着他的教学行为,教师的行为制约着学生自主性的发展,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不是方法,是思想。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意识,树立新的教师观,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打破“师道尊严”的千年禁锢,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一个具有主体精神的学生一定是一个自信的学生,家长、教师、同学的肯定和信任是学生自信的源泉。因此,老师要大力借助激励性评价,让每个孩子都享受赞美的阳光,体验成功的喜悦,鼓起自信的风帆。
(2)加强学法指导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成功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是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学习方法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课题组教师经过尝试。
(3)养成良好习惯
习惯是一个人不假思索,不知不觉就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行为。良好习惯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人的健康人格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习惯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具体表现。对孩子本身来说,好习惯可以主宰他的一生。自主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还得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心理学认为“习惯等于环境影响+反复练习”。学习习惯的养成要从低年级抓起,从点滴抓起。一般来说,重点培养这样几个学习习惯。
A.勤于思考的习惯。
B.质疑的习惯。
C.倾听的习惯。
D.交流的习惯。
E.边听边想的习惯。
F.总结归纳的习惯。
G.尊重他人的习惯。
有了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自主学习才有质量的保证。
(4)强化激励评价
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对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具有促进作用。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不仅教师要正确的采用激励性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正确认识自我,更要让学生做评价的主人,学会评价,在评价中发展知识、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和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主体发现型数学课堂教学强调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看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学会与同伴交往,合作探究问题,在实践中感悟数学,建构知识,使自己得到发展。
                                                          (李敏)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设计制作:武进区李公朴小学信息技术组  
苏ICP备10052206号-1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今日访问量:,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