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小学语文学科学生自主学习设计与组织的具体策略
小学语文学科学生自主学习设计与组织的具体策略
 
一、概念阐述
对小学生来说下,所谓自主学习是指教师有效指导下的学生的主动学习。这里的主动学习,其首要特征是学生学习时的主动性,其次是学生学习时的独立性。主动性主要体现在学生愿学、乐学;独立性则体现在学生会学、能学,并相信自己能学好。教师的有效指导,就是要使学生从不愿学习到愿意学习,从不会学习到善于学习,从不相信自己能学好到相信自己能学好。从而凸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得到同步的和谐的发展,在教学这个层面上促进课程改革主要目标的有效达成。
  使学生愿学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树立学生的学习责任感;使学生会学的要领是对学生进行正确适宜的方法指导;使学生相信自己能学好的途径是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研究背景
前阶段,我们运用各种研究方法进行课堂实践,产生初步研究成果,形成语文“品读”式课堂教学模式,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推广和应用。该模式的结构流程如下:
学生活动                 ←→                       教师活动
唤起参与               (认知准备)                  创境激趣
自读质疑               (感知文本)                  疏导释义
细读体会               (感受形象)                  引导点拨
精读评议               (感悟语言)                  指导交流
三、具体阐述
结合该模式的基本结构,学生自主学习具体策略阐述如下:
(一)认知准备阶段
1、激发兴趣,唤起阅读兴趣
1精心设计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计恰当精炼的导入语导入课文。常用的方法有谜语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情境导入法、解题导入法等。
2)结合课文内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来,可以使学生兴趣盎然。另外,语文教学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的,辩论赛、 演讲比赛 、诗歌朗诵 、课本剧等多种形式的运用,既可以丰富课堂内容,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自主识字,扫清阅读障碍
识字也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识字能力的发展制约着学生阅读和习作水平的提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要创设各种条件,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1)给足时间,挖掘自主识字潜能
由于每个孩子的识字基础差异很大,因此课堂上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这些生字中,能记住哪些?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它呢?给予他们时间和机会,激励他们想象,这样学生的潜能就会得到充分发挥。
2)指导方法,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学生有了自主识字的兴趣和愿望后,教师必须给学生识字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轻松识字,形成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常用的识字方法有看图会意明字理、转盘识字辨形声、抓住部首带一串等。
3)回归生活,形成自主识字习惯。
汉字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识字要体现开放性,使识字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处,利用课外生活资源把学生的识字有意无意地延伸到生活中。具体实施途径有课外阅读识字(读背古诗词、认学生名字……)、社会生活识字(商店招牌、商品包装、电视电影……)
以上两点为低年级自主学习策略研究重点。
(二)感知文本阶段
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感知文本的起始阶段在课前,而预习则是学习过程的第一步,是他们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是他们自学的过程。因此,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更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1、教给方法,养成预习习惯
1)提出明确的要求。一开始预习宜安排在课内,每篇课文的第一课时,安排几分钟作为预习时间,教师提出要求,一步一步地、循循善诱地引导。这样,为学生搭好学习的阶梯,让他们在实践中懂得如何去做好课文预习,从而掌握一些方法。
2)常规和重点相结合。当预习成为常态的语文学习环节后,必须进一步做好常规预习和重点预习的引导。 所谓常规预习,即学生上课前,都必须解决基础知识方面的问题。其内容可概括为读、画、查、议、列。
 读:学生自读,基本达到熟练、连贯,对于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
 画:读中把自己不理解、理解不透彻的字、词、句、段画出来。
 查: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将画出的疑点结合课文尝试解答。
 议:四人一个学习小组,组织起来,由组长主持共同交流预习收获及讨论预习中出现的问题。
  列:一名学生负责将两次预习中无法彻底解决的字、词、句、段、篇方面的疑点罗列出来(这名记录员可由小组里的成员轮流担任)
所谓重点预习,即根据所学课文的不同体裁和知识的不同类型,有针对性的进行预习。如根据课文内容收集相关资料等。
3)注重检查评价。在教学实践中,学生预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较难做到自觉,更难做到坚持。为此我们必须在教学中安排检查反馈的环节。检查的形式有教师提问检查、同桌互检、小组交流汇报式。另外,教师的评价在学生预习习惯形成的过程中,起着促进其进步、催化其内在发展的作用。教师要重视自己的评价导向。教师的评价可以是一个点头肯定、一点微笑鼓励、一句口头表扬,也可以建立比较完善的评价体系。
2、大量阅读,从课内向课外延伸
1推荐适合学生阅读书籍。我们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可以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推荐与习作要求相关的文章……
2指导课外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
3)教师要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
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
感想型: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
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
4建立激励阅读的机制学生书读得多了,知识面也广了,这时,就可以开展一些展示交流、读书交流、竞赛、专题创作等活动,如:即兴演讲编手抄报快速作文童话专集幻想小说等等,这样既延续了学生阅读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
以上两点为中年级自主学习策略研究重点。
(三)感受形象、感悟语言阶段
1、反复品读课文,自主感悟文本。
1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读悟写结合的自主阅读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边写的习惯,把自己理解到的内容,写在书页空白处,作一些简要的批注,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的过程中,思维永远处于活跃状态,产生一些有个性、有价值的结果,以提高学生分析认识事物的能力。
2、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养成勇于发表见解的自主阅读习惯。
  为了实现培养全体学生的重任,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促使每个学生都主要参与学习小组的讨论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把阅读时的理解、批注说给别人听。参与活动能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过程,使他们积极主动地阅读,自主感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锻炼与培养。
3、主动搜集资料,培养自主感悟与恰当借鉴相结合的阅读能力语文课堂教学也要注重教给学生查阅资料的方法,让他们懂得哪些资料符合理解文章内容的要求,值得借鉴引用,丰富自己的认识,完善自己的理解,使资料与自己的感悟有机地结合,使自己更好地自主理解课文。
有了这些策略,我们教师还应该做的,就是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注意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尽可能地为学生去创造自主感悟的空间,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进行合理的引导和鼓励。具体做法是,一要开放教学内容,摆脱课文的束缚,真正实现大语文教学观;二要开放教学形式,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张扬个性,摈弃指令式的教学作风;三要开放教学评价,引导与启迪并重,充分尊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2、读写迁移,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1)仿写,学习写作方法
学生的写,都是从仿写开始的。在阅读中引导学生认识段的组合规律,真正读懂一段话。然后及时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段的组合形式,进行写的训练,使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读写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这样吸收在前、表达在后,既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学会写好片断,读写相互促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
(2)补写,发挥合理想象。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采用了“留白”艺术,有些内容有意不写完整,或写得简略,或叙述描写留有发挥的余地,从而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因此,阅读时,教师可借助教材中的内容,适时地引导学生推测、构思,以习作的形式“补白”。
  (3)改写,激发写的热情。改一改是创新的基本方法。针对教材中的课文,改人称、改题目、改文体都能激发学生写的热情。针对教材中的不同文体,让学生加以想象,说明文可以改为童话故事,诗歌也可以成为小故事。
以上两点为高年级自主学习策略研究重点。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的一个方向,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的一把标尺。我们的课堂只有充满乐趣,才会吸引学生,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我们的课堂只有在教师精妙的引探导学下,有启思有质疑并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内化,才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好学乐学善学。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设计制作:武进区李公朴小学信息技术组  
苏ICP备10052206号-1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今日访问量:,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