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总的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聚焦跨学科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全面落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认真规划和深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继续引导学校常态化、优质化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积极挖掘资源、提炼经验,逐步形成学校、区域课程特色。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和管理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不断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水平。
二、具体工作:
1.强化课程管理,持续推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
⑴不断优化实施基础。整体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培养目标、教育内容等融入其中,依据学生发展状况、学校特色、可利用的社区资源(如各级各类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综合实践基地和研学旅行基地等)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统筹考虑,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实施方案,并基于学生的年段特征、阶段性发展要求,制定具体的“学校学年(或学期)活动计划与实施方案”,对学年、学期活动做出规划。积极开发和积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用好省教研室组织开发的小学、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成长手册》及相应的教师指导用书,积极推进学校特色资源和优势资源的建设,及时总结、梳理来自教学一线的典型案例和鲜活经验,动态生成分年级、分专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包,充分发挥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作用,充分利用校外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实践基地等各种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展实践、体验活动。
⑵认真落实课程责任。进一步优化师资配置方式,逐步创造条件按《纲要》要求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稳定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建立打破学科壁垒、专兼职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队伍,积极争取家长、校外活动场所指导教师、社区人才资源等有关社会力量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兼职指导教师,协同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兼职教师的全员培训,努力提升教师的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观察与研究学生的能力、指导学生规划与实施活动的能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等。
⑶持续强化过程督查。定期检查教师的指导情况和学生的研究情况,确保开足课时、有效落实。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合理安排时间并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与学习场域,不能把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变成纯粹的课外学习活动,并注意确保用于研究性学习的时间;处理好与学科课程的关系,防止用学科实践活动取代综合实践活动;处理好与各类主题教育活动的关系,防止将专题教育简单等同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有比较详细的活动过程记录、活动报告等结果性文本,有指导教师对每个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评语和等级评定的结果。
2.抓实活动过程,努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⑴突出综合性主题。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坚持整体设计、综合实施,防止将综合实践活动分解成几门学科教。以考察探究(研究性学习)活动作为基础和核心,将几种主要活动方式融合在一个主题活动当中实施,按照“通过参观考察确定活动主题——研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运用技术尝试解决问题——应用研究成果开展社会服务”的一般过程组织活动,使不同活动方式彼此渗透、融会贯通。
⑵突出实践性学习。加强知行合一、学思结合,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真实需求出发,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重视学生实践活动核心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在活动设计与活动指导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团队合作、组织与规划、信息搜集与处理、动手操作、沟通表达、观察、反思与自我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要重视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的整理、提炼和交流,组织好多种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与展示活动。
⑶突出支持性教学。进一步优化活动中的教师指导,根据实践活动各阶段的任务和重点,结合具体活动进程,适时上好选题指导课、方法指导课、过程反馈课、信息整理课、成果汇报课、总结评价课。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不断引导学生发现活动的意义,鼓励和帮助学生克服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不断将学生的活动引向深入,提高研究和实践的水平。要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升学生安全防范能力,制定安全守则,落实安全措施。
3.深化课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⑴面向全体做好培训。结合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学习,组织全体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深入学习《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领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活动方式,了解纲要对学校在课程实施和管理上的基本要求。继续认真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属性、核心任务和特有方式;不断学习各地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经验,及时掌握课程发展的最新动态。
⑵聚焦专题展开教研。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真实的具体问题,鼓励教师积极申报课题开展研究,以科研方式推进日常工作。各学段继续围绕“活动方式的整合融通”“写实记录与表现性评价”“项目化劳动实践”“创意物化的实施策略”“有效教学指导”“课后服务中实践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等专题开展积极的行动研究,组织好形式多样的现场观摩和研讨活动,做好已有研究成果推广工作,全面推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践的发展。加强党史教育、劳动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生命教育、少先队活动等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有效渗透和融合,根据学校发展需要有选择地创建课程与教学特色。
⑶立足实践发展教师。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研究,创造性地解决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入实施积累经验。充分利用省教研室“教学新时空”平台,积极参与网络教研活动,充分利用平台提供的各种优质资源组织开展校本培训和专题研究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和老师尝试拍摄综合实践活动“精品课”“名师课堂”“一师一课”等视频课例,丰富课程研究资源。搭建多样化的交流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研讨活动,并切实加强在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撰写论文等方面的针对性指导,推动教师的持续发展。
三、主要活动:
月 份 | 内 容 |
九月 | 1.各学段部署本学期课程实施与研究工作 2.组织参加常州市期初教研活动 3.组织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比 |
十月 | 1.组织参加常州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区域展示 |
十一月 | 1.组织参加常州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区域展示 2.组织武进区中小学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展示交流活动 3.组织参加常州市综合实践活动学会论文评选 |
十二月 | 1.组织参加常州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区域展示 2.分学段组织专题观摩研讨活动、特色展示活动 |
2023年 一月 | 1.组织区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讨交流活动 2.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分析总结 |
2022年8月
![]() |
|
![]() |
![]() |